最新新闻:

上海电力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理念」

时间:2022-12-22 12:11:1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上海电力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理念」,关于上海电力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理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跨入能源互联网新时代,上海电力大学在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发挥新工科的独特作用。

为什么人才培养要聚焦新工科?在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黄冬梅眼中,新工科不仅意味着新的专业形式,还可以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贯穿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始终。

上海电力大学杨浦校区(任鹏摄)

超前布局用新工科理念升级学科专业

上海电力大学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培养人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就是主动对接国家能源电力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国家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紧缺人才。围绕这类需求,学校改变单一学科办专业的模式,尝试真正建立一个跨学科、多学院建设、多平台共享的新工科专业技术模式,构建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

2018年,针对核电新能源建设,上海电力大学设立了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专业。2019年,学校融合多个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力量,新增了新工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今年,学校又对接国家紧缺的集成电路领域,顺应国家能源互联网的整体发展,综合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电信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力量,超前布局了“集成电路系统与设计”、“能源互联网工程”和“综合能源服务工程”3个新工科专业。

上海电力大学杨浦校区(任鹏摄)

除了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上海电力大学还十分注重在传统工科中注入新工科的理念和元素。黄冬梅认为,比起建立新工科专业,用新工科理念升级改造原有专业的工作体量更大、难度也更大。

在这方面,学校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宽厚重强”标准,重构学校传统工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创造性地推出了电子书院,让大学生参加科创项目进行创新攻关的同时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经济与管理学院则摸索出一套由知识点到能力面,由学习到应用实践的“课赛结合”模式,实现课程与创新创业大赛的融通和对接。

产教融合推动创新链与人才培养链有机结合

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是上海电力大学用新工科理念升级改造原有专业的另一项有益探索。上海电力大学新校区坐落于浦东临港新片区,国家多项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在这里布局。学校对接区域发展优势,与临港集团联合打造了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学生实习,共建课程,邀请专家进校讲课等多种方式,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临港地区高科技产业校企合作探索共赢新模式。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本科教学水平,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近年来陆续派遣青年老师到电力企业进行全脱产实践,与淮北申能发电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与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育人基地。在此基础上,学院还不断推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实践项目,先后建立了3D打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机器人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节能减排创新工作室,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构建了工作平台。形成了以“全国节能减排大学生创新比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为主的学生创新团队。走进实验室逐步成为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学院学生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奖项70多项,达到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上海电力大学供图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与国网上海电力公司联合开展工程管理硕士(MEM)培养过程中,实现双方在青年人才培育方面的优势互补,探索能源电力领域人才终身教育的新机制。员工回炉深造的同时,带来了企业的实际问题与需求;与此同时,合作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配备了校外导师,学生既可以到企业去与导师交流,也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共建的课程群进行交流。

互联网用数字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如何用信息化、数字化重新塑造传统工科专业?我们想到了‘云大物移智’。”黄冬梅所说“云大物移智”,是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这些在电力能源行业运用的新技术也正在运用在教学中。

这其中一个突出体现,就是今年上海电力大学将在新学年推出的“线上微专业”。以目前主打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学校精选计算机专业中的4、5门核心课程,利用线上教学、线下定期辅导答疑的形式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开放选修,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学校从去年就开始调研利用互联网 概念打造线上微专业的可行性,今年新冠疫情的到来,使得这种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手段显得更加必要。未来,除了计算机专业,机器人新技术,包括3D打印技术等学科都会陆续向学有余力的同学推出,解决所有专业对数字化、信息化的需求。

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黄冬梅(任鹏摄)

此外,微专业还有利于学生培养信息化素养。过去,理工科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的培养,随着新兴产业革命的到来,计算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什么是计算思维?就是不精确求解。”精通计算机学科的黄冬梅向记者举例说,数学要求精确求解,要有定理、公式,但是计算机学科一直强调的是大概率,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通过迭代升级,逐渐趋向于最优方案,它没有唯一解,而是最优解。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了这种计算思维以后,可以用交互迭代式的这种思维方式解决他本领域的问题。因此,计算思维在现代,尤其是我们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上尤为重要。”黄冬梅说。

在上海电力大学描绘的人才培养蓝图中,将充分利用新工科思维打造大能源电力集群专业,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重塑发电、输电、配电、送电、用电和管电全链条过程的各个专业学科,服务中国电力产业的人才需求。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鹏)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