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中国铁建一级子公司「公司三大战略规划」

时间:2022-12-22 09:23:1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中国铁建一级子公司「公司三大战略规划」,关于中国铁建一级子公司「公司三大战略规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中国铁建又有重大战略:国内首家“中碳”字号的基础设施产业类企业、中国铁建首个“双碳”(“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平台——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注册成立,这是中国铁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股权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中铁建城市开发有限公司、中信云网有限公司、上海青园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峰合科技有限公司参股,注册资金1.5亿元,中国铁建整体控股70%。企业经营范围包含碳基建、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碳资产管理,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服务,节能管理服务等。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为抢滩布局双碳业务市场,积极推进碳基建、碳相关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业务落地的重要实践。

我们都知道,中国铁建是建筑央企中的排头兵,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因此,将双碳理念与基建投资、城市开发业务相融合,既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次重要探索;更展现了中国铁建践行国家战略的央企担当。

“双碳”~王牌之间的较量

对于“双碳”战略、碳基建等概念可能大家认识的还不是很到位,实际上碳基建对于建筑企业的要求非常的高,其地位不亚于新基建。而中国铁建旗下的各王牌工程局已经在实施,并且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碳基建工程,具体见下面的案例。

“双碳” “清洁能源”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参建的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国家在西北布局的第一个抽水蓄能项目,电站装机容量1400兆瓦,设计年抽水电量31.21亿千瓦时,年发电量23.41亿千瓦时,负责为陕西电力系统提供调峰、填谷和紧急事故备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将节约燃煤8.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9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由中铁十四局集团负责施工的中国铁建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公司合作的南水北调北京段房桥光伏发电项目,是两家央企首次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双方产业互联、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合作见证。项目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可自动采集数据资料远程监控,运营期为25年,持续提供清洁能源可基本覆盖厂房用电需求,实现“碳中和”。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武威市红沙岗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是甘肃省第一批“十四五”风电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项目建成后,全生命周期可实现发电量887212万千瓦时,年均上网电量约为35488.49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1.41万吨,充分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菏泽低风速风电设备装配项目以菏泽市及周边风电资源为依托,以生产装配式风电混凝土塔筒为主要任务,推动清洁能源使用。目前,一期工程已投产,可实现年产能100万千瓦低风速风电项目开发应用。

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远景新能源项目是陕西省首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是陕西省重点工程,建筑面积9745平方米,包含一栋年产2亿瓦时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厂,一栋年产3亿瓦时的储能电池装备制造厂及一栋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竣工投产后,年产智能风机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1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承建的天润灵璧风电项目是国内第一批风电场储能示范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和“电力建设五新技术”中的绿色新技术,降低关键设备能耗,降低后期运维成本,实现年发电量约1.5亿千瓦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实现了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赢。

由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承建的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目前,项目累计完成650兆瓦风电机组安装施工,创造了辽宁省内一次性投产新能源项目“容量之最”,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7.3亿千瓦时,可满足144.2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在节能减排上,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万吨。

“双碳” “建造升级”

由中铁十二局集团参建的太原市节能改造(二期)PPP项目涉及2609栋建筑,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为优质高效建好“惠民工程”,按照75%节能标准施工,通过对老旧建筑外墙、屋面、地下室顶板保温、外窗更换等改造,形成了室内封闭式保温体系,降低导热系数,提高气密标准,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供暖期原煤燃烧约9万吨,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由铁四院总体设计的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是全国首条以全线“简约装饰主义”为核心思想的装修线路。该项目围绕“碳中和、碳达峰”的核心理念开展有减碳特色的艺术创造,取消全部装修天花板设计,通过标准灯具对管线设备进行有效整合,抬高站内空间,全线减少了约300吨的顶部装饰构件,发挥地铁空间优势植入裸装文化,进一步提高了交通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品位。

由中铁建南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建设的庆盛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6.9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安置房10138套,是广州规模最大的安置房项目。该项目采用了行业前沿的装配式施工工艺,采取全现浇外墙 叠合板、预制楼梯 预制内隔墙的装配式方案,建设过程就像是搭积木,将每个房间拼装起来。相较于原始现浇作业,标准化、机械化程度高,减少了大量的传统建筑材料,更符合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的要求。

“双碳” “技术应用”

由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深圳前海市政VI号冷站是亚洲区域集中供冷规模最大的冷站,更被誉为深圳前海“绿色大空调”。深圳市前海片区集中供冷系统规划有10座冷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集中供冷工程,实现12%左右的节能率,每年可节约1.3亿千瓦时电,相当于减少使用约1.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万吨。

由铁一院总体勘察设计的兰州地铁1号线,是我国首条下穿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铁一院针对兰州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低、湿度小、空气干燥这一气候特点,为兰州地铁独家量身设计了“地铁车站无冷源空调通风系统”,完全依靠水的热量交换来实现制冷,无需人工冷源,节约了大量耗能,实现了既经济合理又节能舒适的目标,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的生态环境政策,每年可节省耗电约33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32万吨。兰州地铁也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这一技术的先行者。

由中铁上海院勘察设计的合肥国际陆港项目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和空气源系统,将太阳能转换输出电能并降低空调电力负荷,减少能源消耗提升效能比。在水循环利用方面,该项目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使非传统水利用率达79.93%,通过加快减污降碳技术应用,降低污水污染浓度,加速水资源再利用,打造绿色节能名片。

由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是中企承建的首个世界杯主场馆,也是世界同类型建筑中跨度最大、最复杂的双层索膜结构体系建筑。项目利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优化空调配置与出风口布局,引进外设制冷站水冷空调技术,实现对不同区域温度的自动化控制。项目外立面采用单元铝板幕墙与玻璃幕墙的双幕墙结构,并在整个建筑使用纳米涂料隔热层,提升整体隔热性能,有力降低了能源消耗,为观众带来了舒适的观赛体验。

由铁建发展集团参建的山西合成生物产业智慧园水处理及再利用EPC项目,是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技术团队在工艺上设置了总有效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高效厌氧处理装置,可将85%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大大减少电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 该项目日处理污水14.4万吨、同时处理8种污水,达产后日分离出400吨硫酸钠能完全实现“零排放”。

“双碳” “产品打造”

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集团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围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积极开展砂石骨料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通过集中建厂、规模化加工、技术研发,将过去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厂化生产,在满足自用同时,为市场供给优质砂石骨料,充分消纳吸收城市建筑垃圾。2021年,中铁十二局集团在建项目自建砂石料场56条生产线,利用废弃洞渣加工砂石骨料超百万吨,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铁十八局集团生产的竹缠绕管道是以竹材为基材,利用缠绕工艺,通过自动化加工成型的新型基础材料。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属于低碳环保产品。相比传统管材,在节能降耗煤炭资源和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按年产120万吨竹缠绕管道计算,一年可减排约600万吨二氧化碳,储碳固碳约1000万吨。目前竹缠绕管道已应用于全国各地的污水、雨水管网建设,持续促进管道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详见:《用竹子造高铁!中铁十八局:这个我们最擅长~》

由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配套辅助设施项目,位于安徽省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该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磷酸铁锂智能化成套设备,采用独特的纳米化“固相合成法”工艺技术,制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电子产品等锂电领域,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智造商”,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中铁二十局集团研制出国内首批新能源(纯电动)高原隧道施工装备——“天路号”系列产品,一举攻克高原铁路施工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凭借零排放、低噪声、无污染等优势得到客户广泛认可。截至目前,该设备累计总运行达到“20000小时 30000公里”,是国内实战应用时间最长、适应海拔最高、运行最可靠的新能源(纯电动)装备,告别了以往数十年高原隧道施工中燃油设备的种种弊端,开启了一个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工业时代。

“双碳” “绿色城市”

由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参建的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先后进行流域水生态治理、渼陂湖水利水系修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绿化工程,使流域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地表水标准。建设者们在水域种植沉水植物360亩,累计投放2万余尾鱼苗,大大提升水生生态系统碳捕捉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局部小环境的及时碳汇。该项目助力全市生态水面达到7.6万亩,以水体、绿地为代表的蓝绿空间成为西安市提高碳汇能力的“绿色银行”。

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的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是全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占地约1037亩。项目建成后,将以生态主题公园形式恢复城市绿地功能,变“垃圾场”为生态“绿肺”,超过85%的植被覆盖率持续固碳释氧,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强度,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参建的天津津南绿屏辛庄湾项目,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的原则进行建设,目前绿色生态屏障已初具规模。屏障区蓝绿空间占比提升至65%,成为环首都东南部生态屏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汇量大约为12.6万吨/年,有效地改善了京津冀生态环境。

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参与修复的重庆市缙云山综合整治项目,结合缙云山地理环境、气候、植物生长规律,开展系统治理修复,通过拆除违法建筑、实施生态搬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设计了乔木556棵,灌木、水生及地被植物共计9722平方米,地形塑造种植土回填7000立方米,清除原有结构物及石方6000立方米,极大助力了重庆主城“绿肺”复苏。

由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参建的吉林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项目,依托伊通河上游河道,通过对水生植物、滨水植物、岸生植物、森林草甸、坡地、丘陵等不同生态位的植物合理搭配,建造了一个模拟自然生态湿地的人造湿地系统。园区共拥有126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和10万平方米的水生面积,种植有大山槐、小山槐、云杉、黑松、落叶松等乔木43555株,建成运营后每年碳汇量约为13.1万吨,有效改善了长春市自然生态环境,为长春市民提供了一个天然氧吧。

由中铁城建集团承建的山西省阳曲污水处理厂项目,秉承“多能协同、节能低碳、智慧高效”的理念,采用严谨的“三级”污水处理流程,日处理污水量14万吨,每天可分盐400吨,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每天还会分离出约400吨硫酸钠,其纯度达到98%以上,可直接作为工业原料二次利用;每日大概消除1000吨固定废物及危险废物,建成后将成为当前国内最大设计分盐量的工业废水项目。

“双碳” “铁建方案”~彰显央企担当

由中国土木集团参建、中铁十六局集团参与运营的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线路全长752公里,是中国在海外首条全产业链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积极推动“公转铁”货运模式,协调各方以“铁路干线运输 汽车短倒接驳”的运输方式替代原有的公路运输方式。每周最低可减少两百辆卡车长途运输,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和降低碳排放目标,再次彰显了亚吉铁路绿色、高效的生命通道作用。

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投资、建设的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全长33.86公里,是国内首条“高密度、短编组”公交化运营的市域铁路,也是国内首条大规模采用智能装配式节段梁的铁路和国内该领域的示范工程。其中约21.6公里线路采用736孔、8640榀预应力节段拼装简支箱梁,与传统的箱梁预制架设方案相比,钢铁、水泥等主要建材节约15%,建筑污染及碳排放量减少约50%,助力铁路桥梁建造技术迈入绿色建造、节能建造的“工业3.0”阶段。

中铁二十局集团大力发展电力机车牵引业务。与内燃机车相比,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了环保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双双减排,对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实现了有效控制。截至目前,中铁二十局集团现有电力机车20台,累计运输煤炭等资源3.12亿吨,搭建起了资源供应的“绿色通道”,为陕北地区煤炭运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铁五院与包神铁路集团共建的国内首个面向铁路运输的北斗应用试验基地,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运输专用线——包神铁路提供基础设施建管养、运输调度、资产管理、特种装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支撑等服务,全方位提升能源专用线的绿色运输效能。共建该试验基地体现了我国科技型企业和能源型企业通过协作开展融合创新,助推能源运输全过程提质增效的决心,也为绿色交通发展提供了“铁建方案”。

看了上面每家企业在双碳领域的招牌实力项目,你认为谁的内功最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