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

时间:2022-12-21 18:53:1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关于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需求旺盛、新入局者增加和持续缺芯的多重影响下,今年的汽车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汽车产业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和载体。”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在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年度之声上表示,“汽车产业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持续加速转型,新一代信息通信、绿色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新技术正在成为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的赋能技术,汽车发展呈现出车能融合、智能互联、智能共享多领域融合发展的特征。”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分析称,“国内汽车市场同比实现正增长,结束了三年降的局面。”

坚持多技术路线并举

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或超40%

从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时有发生的疫情多点散发和芯片的持续短缺并未阻挡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步伐。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销量已经超过全年预期;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渗透率提升至12.7%。杨中平表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基本实现了从政策驱动为主向市场拉动消费为主的转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脱碳成为汽车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新的、刚性的约束指标;而在车企碳中和战略背后,汽车企业低碳制造、低碳产品、低碳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竞争,碳中和更需要产业链全盘考虑。

在吴志新看来,“要坚持纯电驱动、多技术路线并举的低碳发展路线,以纯电驱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碳减排的关键。”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也曾提到,要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纵”并行的发展路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也提到,至2035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各占50%。

吴志新认为,新能源汽车与绿色智慧能源(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和相互加持是近中期碳达峰的必然选择;张进华也有相同观点,他认为车能融合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带动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变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商用车整体新能源发展慢于乘用车。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称,2017年-2021年,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

实际上,业内普遍认为商用车的碳减排更为迫切;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数据显示,汽车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占比均超过90%;其中,道路运输占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4.1%。而商用车尤其是重卡等运输车辆被认为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公安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载货类商用车的保有量约为3000万辆,占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1%,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高达50%以上。

吴志新认为,“要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重点是在行驶里程长、油耗大、碳排放占比高的商用车问题上取得突破。”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看来,当前商用车新能源化存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及时长难以匹配商用车运营需求;同时他建议新能源商用车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快速发展,杨中平表示,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吴志新认为,在重点发展纯电驱动、新能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节能技术在传统燃油车上的应用,“纯电驱动”与“可再生绿色能源”相互加持、“确定性”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主旋律;在政策、市场双驱动下,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有望超过25%,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有望超过40%。

智能化发展超出最乐观预期

大算力芯片等技术成为竞争焦点

不可否认,智能电动汽车是当下最大的风口之一,自从互联网概念在汽车产业中兴起后,汽车企业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关系就日益紧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融合,汽车产业由传统的以整车企业为主体的“链式关系”向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核心的“网状生态”转变;另一方面,2021年科技互联网企业入局提速,为汽车智能化赋能。

今年以来,百度与吉利组建合资公司、360入股哪吒汽车、华为曲线入局、小米宣布造车并计划2024年量产上市等消息相继传来,也让新能源汽车赛道愈加拥挤,但其自带的互联网因子也引发新能源汽车的变化,同时也拓宽了汽车的界限,不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将其抽离出车的属性,而让其更符合智能化需求。

“人工智能、动力电池、现代通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汽车传统的能源电动系统、驾驶操控系统、驾乘系统等,智能电动汽车正加速变为高新技术集成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汽车产业相对封闭的生态,实现与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一个全新的生态圈正在快速形成。”吴志新表示,“在这一新的生态中,跨领域的交叉学科的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是否能够顺应新生态环境下的科技竞争,占据了科技制高点,将深刻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张进华看来,智能互联是汽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然,汽车智能化发展进程将超出最乐观的预期。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驱动力来看,一是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二是消费者接受度提高,三是城市发展对智慧、安全的需求提升。

2021年出现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复杂影响因素,也让业内对于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重新思考。杨中平表示,随着电动化、智能网联的快速发展,也让汽车供应链创新迎来战略机遇,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多加强融合,打通完整、通畅、可持续的新型供应链生态;更为重要的是解决芯片卡脖子等难题,建立自主可控汽车供应链体系。

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赛程,吴志新认为竞争焦点在于包括大算力芯片、感知系统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OTA等,这些科技竞争力将成为决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吴志新等业内人士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必须以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提高群体通行效率、提高驾乘体验、降低能源消耗为根本目标;但同时也要解决智能化、网联化所带来的网络、数据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