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浙江融入长三角「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时间:2022-12-08 14:05:0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浙江融入长三角「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关于浙江融入长三角「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吴兴区委书记吴炳芳 周孙榆 摄

吴兴区委书记吴炳芳 周孙榆 摄

中新网湖州10月10日电(胡丰盛 施紫楠)这是一座山水之城,也是“长三角之心”,2019年GDP接近千亿大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如何成为真正的“长三角之心”?

“保持发展定力,进一步聚焦高质量赶超发展。”吴兴区委书记吴炳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给出了答案。当下的吴兴,应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加速推动环境“绿富美”、产业“高精尖”转变,矢志成为湖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黑马。

创谷嬗变 产业绿富美

吴兴,沪苏浙皖的重要交汇点,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吴兴守护绿水青山,涵养文化底蕴,增强“长三角之心”的天然属性。

2019年,吴兴GDP同比增长7.7%,地区生产总值964.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275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

在吴炳芳看来,绿色是吴兴的立区之本。吴兴将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加速推动环境向“绿富美”、产业向“高精尖”转变。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千年以前,吴兴区埭溪镇,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向往的毓秀山川,如今这里青山依旧、绿水盈盈,崛起为国内美妆产业高地,累计引进化妆品及相关企业106家,集聚了来自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全球美妆项目。

“埭溪美妆产业,已成为与上海东方美谷、广州白云美湾齐头并进的全国三大化妆品集聚区之一。”吴兴区副区长、埭溪镇党委书记厉云燕说。

浙江湖州首批推出的《湖州“五谷丰登”规划》中,埭溪的美妆产业——阳山“时尚谷”入选。按照该规划,时尚谷将以美妆产业为基石,以时尚设计和产品发布为牵引,植入“时尚+”概念,打造服务于长三角的“时尚乐活体验谷”。

在吴炳芳看来,按“低密度、高颜值的外在形态”“低年龄、高智力人才聚引”“低成本、高品质环境打造”的要求,未来,这里将成为湖州乃至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同时,它也将成为吴兴科研创新的发射器、人才招引的吸铁石和招商引资的新高地。

“到中国看美妆产业,在哪里看?首选地,就是埭溪的阳山时尚谷。”吴炳芳说,今年10月份,这里还将迎来一场全球美妆行的年度盛宴,齐聚国际巨头,共同探讨国际美妆产业的未来趋势。

“五谷丰登”规划是湖州招商引才方面的“撒手锏”,在吴兴,与阳山“时尚谷”一道入选的,还有西塞山的“科学谷”。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描述的西塞山,山水清远,是文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吴炳芳说,如今的西塞山,与湖州高铁站“零换乘”,将引进一所大学,集聚一大批科学家与科研院校,形成“西塞山前博士飞”,绿色生态与智慧科技应用融合的图景。

织里蝶变 打造发展的B面

如果说阳山与西塞山两大创谷,展示的是吴兴绿富美的蝶变,那么,太湖南岸“童装之都”织里,述说的则是产业迈向”高精尖”的升级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织里从一条扁担小街发展成为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的城市。

在童装产业持续壮大的同时,吴炳芳告诉记者,当下,织里正培育千亿级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伏装备等核心产业。

1982年出生的织里人沈晓宇,几乎和织里“一起长大”。在青年时代,他与父亲一起走南闯北开拓服装市场;步入壮年,他勇钻高新技术,实现了从纺线到电子“金线”的跨越,成为苹果、万向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

“其实在2005年,我就对超微细合金线材动心了,当时国内电子行业迅猛发展,这种线材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如果能实现自主研发,市场前景相当乐观。”据沈晓宇回忆,2008年,他和父亲再次创业,成立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夏天,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

很多人难以想象,父子两个门外汉怎么可能“纺”起全球一流的超微细合金线材?在沈晓宇看来,只要肯钻研,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以前是做一根线,现在也是一根线。以前线是做童装或者羊毛衫的线,现在这个线是华为这些大企业配套的电子信息的线,科技含量更高。”吴炳芳评价,如果说传统的织里,是靠老一代人的创业,那么现代织里,更多的靠年轻二代的接班,形成新的动力“引擎”。

沈晓宇的经历只是织里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故事中的一个。在织里,不少年轻一代都在父辈的基础上延续新故事。比如贝盛光伏,成功落地单晶电池薄层化技术,光电转化率从20.5%提升至22.5%;龙鹰光电转型为高端海洋电缆研发生产企业,成为中国远洋集团供应商。今年1-7月,织里数字经济继续逆势增长,实现核心产业产值16亿元,增长12.04%;利润7355万元,增长227.67%。

吴炳芳说,作为有着45万人口的乡镇,织里的发展不仅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稳压器”,也为浙江乃至中国乡镇变革提供了微观样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