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时间:2022-12-08 09:41:3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关于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中证报

2021年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下,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景气度较高。对于2022年这些热门行业的发展趋势,多家券商表示,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本报记者 刘杨 傅苏颖 杨洁

新能源

政策需求双利好

2021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新能源行业迎来政策和需求的双重利好。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新一代电力系统等多种新业态正在重塑新能源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光伏制造领域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光伏项目超过130个。投资方向主要是新技术研发、扩大产能,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等多个环节。

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技术迭代。2021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迭代带来成本的不断降低。如硅料端,颗粒硅运用改良西门子法并在商业化应用方面逐渐成型;电池片方面,PERC技术转换效率接近瓶颈,以HJT技术为代表的N型电池正实现弯道超车。

展望2022年,上海证券表示,当前光伏产业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周期,建议围绕颗粒硅、CCZ(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切片、N型电池、MLPE(组件级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算法跟踪支架等进行布局,并看好技术进步、行业主线、下游应用三大方向。

绿氢被称为最洁净的燃料。2021年,以绿氢制取技术为代表,我国一批清洁能源关键零部件、材料、技术和工艺取得突破,为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11月30日,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后可年产绿氢2万吨。这是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生产项目,通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经电解水制取氢气,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从源头上杜绝了碳排放。同时,重大设备机械、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

汽车是新能源应用的集大成者。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中信证券指出,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相互融合的大浪潮下,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汽车电动化后,我国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技术落后的局面逐渐被改写。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关键期,锂电原材料储备的充分程度及速度将是影响车企在重要窗口期发展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2021年以来有30余家锂电产业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募资主要用于扩大产能、新技术研发等,涉及锂电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多个环节。

半导体

高景气度将持续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需求急速推升半导体的应用需求。根据SEMI数据,2021年1-11月,半导体设备出货总金额为390.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4.2%。SEMI预测,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将高达1030亿美元,同比增长56.5%。根据SIA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将达到5530亿美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5.6%,呈现出较高的景气度。国泰证券认为,半导体行业供需失衡仍未到拐点,未来行业高景气度将持续。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汽车芯片需求显著提升,而供给侧配套能力的不足带来芯片短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5万辆,市场渗透率达17.8%,环比继续上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渗透率为18.2%。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传统内燃机车辆中,半导体芯片用量为600片-700片/辆,而新能源汽车用量高达1600片/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芯片供应链或开启变革。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快充设备、5G、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叠加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促进了半导体尤其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需求快速增长。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写入“十四五规划”。

除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外,消费电子科技也推升产业链景气度。Facebook宣布改名Meta,使得“元宇宙”概念成为引爆股市行情的热门领域。“元宇宙”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口,或将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社交、工作、娱乐、生活的方式。招银国际表示,“元宇宙”有望成为继iPhone之后的第二个整合式创新,万亿美元市场空间可期。不过,当前“元宇宙”尚处于产业探索期,建议自下而上捕捉产业链头部投资机遇,游戏、社交场景发展易实现阶段性突破,是初期投资方向;算法、AI、交互、GPU、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可作为中长期关注方向。

生物医药

更多创新药将“走出去”

2021年,在我国鼓励药物创新政策红利不断加码下,一批临床急需的药品获批上市。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2021年以来共有4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多个新药为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新药审批速度明显提速,仅2021年上半年就有20多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超过2020年创新药获批数量。从治疗领域来看,获批药品主要涉及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病毒和感染等疾病用药。

首创证券认为,随着对药物靶点认知的加深和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各类新产品逐渐进入临床和上市阶段。我国创新药从2018年开始进入收获期,预计未来2-3年将有更多创新药获批。

随着创新药研发经验的积累,国内药企的创新药项目不断涌现,不少项目得到海外药企青睐。首创证券研报显示,License-out(对外授权)项目数从2015-2019年每年不到10项,增长到2020年和2021年的每年30项左右,交易金额屡创纪录。

加科思董事长兼CEO王印祥表示,未来药企License-out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在他看来,有没有全球市场是判定一个企业或者产品的黄金标准。

华泰证券研究所A H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代雯认为,近两年一个大趋势是对药企“走出去”更加看重,一个企业有没有“走出去”的能力,更加被投资者关注。

国联证券认为,2022年会有更多中国创新药将在美国上市,全球化进程加速。目前,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亿帆医药的F-627,君实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的PD-1单抗,均处于NDA/BLA(新药上市申请)阶段,2022年有望在美国上市。此外,和黄医药、海普瑞、恒瑞医药、荣昌生物、三生制药有多个品种处在III期临床,未来有望密集获批。

首创证券表示,预计未来5-10年,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现有产品研发与临床进度的推进,将有更多药物实现海外上市,创造出新的收入增长曲线。另外,随着我国创新研发政策不断推出并完善、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落地,国内药企对CXO(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研发和生产外包需求大增,在全球产业链地位将不断提升。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