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地下水”2020年高校科研成果盘点

时间:2022-09-13 08:05:29来源: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化工仪器网的《2020年高校科研成果盘点》。

“科学”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两块重要领域,“科教兴国”举措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也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而在“科教兴国”的发展道路上,“科学”与“教育”其实是相互交融的,学校作为同时承载“科学”与“教育”的场所,自然也会受到广泛关注,同样每年也会有不少科研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在高校诞生。那么在过去的2020年,我国高校又诞生了哪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呢。

1.北京大学开发建立南京脑观测台

作为去年生命科学领域、脑科学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北京大学程和平团队研究开发南京脑观测台(NBO)被认为是一件有助于大规模获取脑动态图谱数据,助力脑疾病临床新药创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事件。

据了解,南京脑观测台不但汇集了包括微型化双光子成像系统、高速三维扫描荧光成像系统、超灵敏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等多项技术,更受到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支持,汇聚了国内外各个高校的人才。是一个可供脑科学研究者们分析技术、交流成功、共同参与科研的重要平台。

2. 同济大学科研团队在岩体隧道支护上获得重要突破

同济大学朱合华团队提出的基于地质体数字孪生平台于2020年12月6日,在四川峨汉高速工程2-6标段大峡谷隧道成功完成了隧道围岩等级自动判别及数字化动态支护设计示范应用。这标志着这项以智能移动终端作为数据采集、传输和反馈枢纽,以云计算平台为数据处理中心,融合了多项专业知识的特殊算法具备一定的使用性,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岩体隧道工程中很难短时间完成地质信息采集、提取、分析与设计的难题。目前该技术正在进一步的调整,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能落实到实际使用中,更好的助力岩体隧道建造工作。

3. 中国地质大学团队提出了劣质地下水成因新的理论体系

2020年8月2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教授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劣质地下水成因新的理论体系”的相关研究报告,报告题目为《Genesis of geogenic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As, F and I》。报告中总结了4种劣质地下水成因模式,分别为淋滤-汇聚型、埋藏-溶解型、压密-释放型和蒸发-浓缩型。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在气候变化和日趋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的大背景下,需加强地下水系统在人类世演化的精细监测、模拟和预测研究,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安全供给,维系地下水型生态系统的健康。

4.山东农业大学攻克小麦赤霉病

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成功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移到小麦品种中,使小麦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与广谱的解毒功能。目前,改良后的小麦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进行广泛试验,相关成果也已于2020年4月10日在《科学》上在线发表。

当然上述这些成果只是2020年高校科研成果中的九牛一毛,尽管这些科研成果看似来自不同的科学领域,但是,都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发展提供的重要的助力,也相信2021年会有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科学网)

好了,关于“地下水”2020年高校科研成果盘点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