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9 16:02:29来源:互联网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企业实现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房地产企业的努力和贡献。
近日,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C Team、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企业气候行动(CBCA)联合主办的房地产企业应对气候风险研讨会举办,与会嘉宾围绕房地产企业应对气候风险的政策走向、市场趋势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碳中和: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历史性机遇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艾路明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问题一直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碳排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给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比如气候风险所带来的气温上升、极端天气数量的增加,这些对房地产企业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运营中能耗的管理以及供应链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带来了考验。
房地产行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覆盖广泛,紧密连接诸多行业。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绿色房地产发展,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的实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副所长燕达认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建筑行业和城市发展的多个行业而言将面临很大压力,有很多新的工作需要去做。对照发达国家来讲,我们更需要去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的低碳发展路径,其中包括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整体行业的综合创新。
“事实上,气候变化或者环境的议题一直都是一个风险因素,政策收紧、标准收严会给大家的发展或者整个市场产品的研发造成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绿色价值链研究所副所长刘婷表示,“但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近日刚刚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做得好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抢占政策的红利。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涛认为,中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压力。“十四五”期间,包括碳减排等相关政策要求会越来越多,房地产行业绿色转型压力也比较大。在毛涛看来,“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空间非常大,需要更多地调动它们的积极性。”
探索以人为本的低碳发展路径
全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张雪舟表示,“我们以前制定政策时,缺少了一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消费者。”他呼吁未来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最终消费端的直接参与度,真正地为他们带来收益。
应对气候变化,房地产企业正在探索一条以人为本的低碳发展路径。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梯形设计更富动感,冬季主动得热,夏季主动隔热;利用主动式建筑理念,推崇舒适与能效的平衡,充足的自然采光让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明亮;智能无限控制系统,可控制多达200个产品……这里就是集舒适、环保、节能于一体的威卢克斯中国总部办公楼,这里也是中国首栋Active House建筑。
Active House国际联盟中国区创始人赵金彦表示,相比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更大,但室内环境造成的问题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Active House强调使用者利益至上,这是关键点。Active House强调建筑以人为本,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寿命周期内,在关注能源和环境的前提下,以建筑室内健康性和舒适性为核心,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目标。赵金彦介绍,“整栋建筑运行8年,节省的能耗费用近400多万元。”
无独有偶,朗诗集团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总裁助理徐爱兵表示:“朗诗集团也一直倡导为人造房子。”
刚刚成立的南京朗诗绿色中心落址玄武区东大门核心区位,南靠紫金山,北临玄武大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与景观优势。徐爱兵介绍,该中心充分考虑了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太阳能辐射、潜藏地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以及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与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能源的依赖。同时结合了温湿分控高效舒适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最终实现建筑的产能大于耗能的增能建筑。
据了解,朗诗目前已经从第一代的集中式绿色科技住宅、第二代的户式绿色科技住宅进入第三代自由方舟的健康住宅时代。徐爱兵解释:“在绿色技术应用方面,朗诗已经迈入了自由王国时代,我们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量身打造绿色建筑科技产品,并通过市场以及客户研究,在实现建筑常规基础之上实行产品差异化,做到好上加好。与此同时,全面提升产品的环境生活舒适度,解决与美好生活不匹配的问题,真正实现为人造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房子成为人们最后的“庇护所”,除了满足居住需求外,人们对健康的属性开始重新审视,让居住空间变得更舒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成为人们追求的最理想目标。徐爱兵表示,“自由方舟采用集中式能源,通过‘辐射+新风’,能让客户自主决定所需环境品质,实现鲜氧自由、开关自由、预约自由、温湿自由、空间自由、用能自由,最终实现居住自由。”
建筑材料减排:需多个项目研究示范形成合力
建筑行业尤其是建材行业的发展,对房地产行业来讲至关重要。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王俊清认为,绿色建材主要有四个特征,即节能、环保、高质量、可循环性。在王俊清看来,今后建筑业的发展要重视建材的使用和更新,只有这样,建筑业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营销部总经理陈燕表示,建材行业正面临着史上最严的环保要求,各个企业都要进行自我创新和升级。短期来看,企业经营虽然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建材行业来讲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可以淘汰一些落后产能,给正规规范、主动转型升级的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空间。他希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算大账、长远账、综合账、整体账,推动整个行业绿色发展。
建筑2030中国项目技术主任李颉歆围绕绿色建材,介绍了国外的相关经验和最新的技术,给我国建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李颉歆介绍,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超高层综合体,为了实现碳中和,该项目从开发商的角度推动供应商和承包商寻找更加低碳的工艺和原料,与此同时分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重点对钢筋混凝土的碳排放进行控制。
“混凝土碳减排是建筑隐含碳的主要来源之一,大约占到25%。”李颉歆表示,该项目优化混凝土的成分,并采用矿物和废弃物如粉煤灰和磨细高炉矿渣来替代部分水泥,在某些建筑部件中可以替代65%的水泥。项目同时采用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减少搅拌卡车交通运输约3万次和5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钢筋的碳排放,开发商和供应商合作研究钢筋的生命周期和各种生产方式的碳排放。项目最终选取了最高效和最低碳的生产方式,即原材料中有较高比例的回收钢材,采用电弧炉生产并且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据介绍,采用这种方法,钢筋产品贡献了隐含碳减排总量的4%。
那么,对于一些混凝土钢材之外的其他建筑材料如何控制碳排放?李颉歆解释说:“项目在招标过程中鼓励减少隐含碳的新技术和方法,业主在招标时向供应商发放了问卷,问题包括‘产品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能否减少材料的消耗’等。这些问题促使供应商在产品原料和工艺改进等方面作出努力,以减少碳足迹。”
在李颉歆看来,未来想进一步推动建筑材料低碳甚至零碳,仅仅依靠单一的项目非常困难,需要多个项目进行研究、示范,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材料的碳减排。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1-19 10:02:07
2020-11-17 18:02:01
2020-11-17 16:21:02
2020-11-17 16:02:09
2020-11-17 12:02:01
2020-11-17 10:02:05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19 10:02:20
2020-11-17 10:02:17
2020-11-17 08:02:19
2020-11-16 08:02:17
2020-11-15 08:02:17
2020-11-14 10:0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