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售电公司如何应对偏差考核「博弈战」

时间:2022-12-24 16:53:0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售电公司如何应对偏差考核「博弈战」,关于售电公司如何应对偏差考核「博弈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极星售电网讯:此前,“决战千瓦时”曾在采访政府相关部门后得知,广东电力市场新规则的首次集中交易最早可能在十一月进行。本月,政府正在紧锣密鼓组织发电侧和用电侧进行新规则培训。

今天的推送也来凑个热闹,讨论一下新规则中最关键、也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偏差结算。

先来看看新规则里关于偏差结算的内容:

电力大用户的实际用电量与月度总市场电量的偏差,按以下方式结算:

正偏差结算:当用户实际用电量超过月度市场电量(月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与集中竞争交易电量之和)时,偏差电量按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绝对值结算。

负偏差结算:当用户实际用电量小于月度市场电量(月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与集中竞争交易电量之和)时,偏差电量按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绝对值的3倍计算。

此前在旧规则中,实际用电量与市场电量的偏差不超过5%即可;此外,由于售电公司争取客户的动力,就算发生了偏差,这部分的电量也一般由售电公司消化。

在新规则中,电量偏差后会发生什么?有一位市场资深交易员为“决战千瓦时”做了一个计算:

设电力用户与售电公司签署包含长协与竞价的交易合同,价差分别是负3分与负5分,电量分别是700万千瓦时与300万千瓦时,即总电量为1000万千瓦时。

当实际用电量差额从0到负400万变化时,产生的罚款分别是也从0飚升到60万。具体过程如下:

也就是说,无论长协和竞价电量的比重是多少,实际用电量与交易电量偏差越大,用户/售电公司每度电获得的最终受益越小,在负偏差的情况下,损失尤为惨烈。售电公司和大用户有可能要面对巨额罚款。

此前,大家都把关注点集中在最大值配对向统一出清的变化。不少人认为,在这样的玩法下,大用户们可以撇开售电公司单独干了,因为只要报天花板价或者用高价保证入围,就可以使用一样的成交电价进行返利。这个涉及真金白银的规则却鲜有人关注。

先回答:大售电公司有,中小售电公司和大用户很难。

首先,用户电量有限;而大部分第二批以后的售电公司并不具备计算负荷曲线的能力,手头电量小导致难以控制偏差——统计学基本定律:偏差大,是由于样本不够大。

而售电公司实力也存在两极分化:查询工商数据计算后我们得知,售电公司的平均注册资本已经从第一批的2.9亿陡降至第四批的0.96亿。越往后,公司规模越小,进行偏差预算与承担电费损失的能力就越低。“一年后,70%的售电公司将不复存在”是极其有可能发生的。

因此,中小售电公司只能坐以待毙了?

并不是,破局的办法也有。

其中有个解决方案非常直接——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样本小导致偏差大,那么电量越大,防御电量偏差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中小企业采取的方略应该是抱团:把电量放在一起进行竞价,或者联合大型售电公司,靠巨大的电量来中和可能产生的偏差。

这样的话,售电公司们互相也形成了兜底关系——池子越大,偏差越小;偏差越小,单位收益越大;收益越大,客户越稳定;客户的稳定又保证了池子的稳步扩张:偏差电量惩罚一下子从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这是传说中的联盟吗?不然,第一,这并不是操纵市场的行为;第二,并没有对电价进行控制。

看起来很美。那么,中小售电公司们把电量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还是先回答:不行。

一位售电公司老总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何?希望进行此操作的售电公司们需要直面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多大的池子算大池子?池子好了,谁来进行操盘?如果产生了罚款,将如何进行分配?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问题将伴随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也极其容易在合作中产生不信任的危机。有可能还没有大公司来围剿,小公司们就先自相残杀了。

这些问题不解决,市场又将回到那句老话:并不是谁都能玩得起售电公司。当前市场下,无论对于用户还是中小售电公司,最理想的合作对象仍然是大型售电公司。

可喜的是,还是有很多机构和公司在进行相关尝试:一些电力交易公司或者平台已经开始设计相关“保险”产品或者机制,鼓励中小售电公司或者大用户参与规模化的直购电量集合或者中和偏差的电力金融方案。他们的经验和总结都可以成为非常宝贵的材料,也势必会促进电力金融产品、现货市场的启动。当然,隐藏的问题也不少。

还有问题?关于偏差电量至于是否有其他破局的策略,以及新规则的其他变化——全电量竞争、统一出清等会给售电市场带来哪些挑战?本号会在稍后进行详细讨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