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11:18:1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实现碳中和的企业「互联网产品关键指标」,关于实现碳中和的企业「互联网产品关键指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绿色云端2022》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上半年期间,阿里巴巴、腾讯、秦淮数据均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了绿色电力的大规模交易,交易量分别为5.67亿、5.33亿、1.83亿千瓦时。国内企业绿电消费全面提速,科技企业引领可再生能源交易浪潮。
绿色电力消费在国内已不是一个新词汇,自从2021年9月7日,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以来,绿电交易就被作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
图源:网络
在绿电交易成熟的欧美市场,互联网科技企业早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采购的先锋力量,比如科技巨头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等,金融业高盛、瑞士信贷、花旗银行等,并承诺在2020-2050年间达成100%使用绿电的过程,并逐年报告使用进度。
绿电交易它代表着成本,所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活跃在绿电交易市场的也都是些互联网科技大厂,小企业在未被要求强制的情况下,无心甚至无力负担绿电的环境溢价。但是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下,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也只能加入绿电交易市场。
01 绿电交易和绿证颁发
如果说之前小编提到的碳交易市场、CCER项目或是CCUS技术是针对生产侧的绿色经济转型,那么绿电交易的存在就是为了刺激消费侧的绿色转型。
图源:电网头条
绿电,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电力,包括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绿电交易就是把清洁能源产出多的地方的绿电进行出售,需要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进行购买,双方都同意之后签订协议合同,完成交易。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了“证电合一”,完成交易后会颁发绿证——绿色电力证书,它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颁发,是废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每个证书具有唯一编码。
图源:网络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内首场绿色电力交易签约在武汉举行,参与交易的电力用户获得由湖北电力交易中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共同认证的绿证,上面同时标明了交易电量和等效减排二氧化碳量。这便是全国首批电、碳市场双认证的绿证,实现了企业在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上的双重认证。
6月24日,南方五省区同时举办南方区域首批绿证颁发仪式,广东省首批绿色电力证书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颁发,9家企业手握绿证,电、碳市场交易的壁垒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被打破。
我国绿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补贴绿证,另外一种是平价绿证。具体怎么理解呢?补贴绿证的发放是指企业使用的绿电符合国家补贴范围,不过现在国内正在一步步取消补贴机制。
02 绿电交易的必要性
为什么互联网科技企业热衷于购买绿电?
首先,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各行业有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的要求。
作为头部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起带头示范作用。此外,在2021年9月启动绿电交易之后,国家就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引导企业加入绿电交易市场。
2022年1月25日,南方电网迈出第一步。南方区域各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发布《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5月25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印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明确了国网区域绿电交易市场主体、价格机制、交易流程等。从南方区域到全国区域,中国的绿电交易市场规则逐步建立并完善,加快了绿电交易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了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显著提高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部分地方的政策甚至把绿电交易与能耗考核、碳效评价结果挂钩,绿电消费被赋予强制性要求。
制图:杭州绿碳
其次,国内外碳定价机制对行业的约束。
全球都在进行“碳中和”实现的战略布局与行动,为了防止“碳泄露”,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也开始使用,并且对钢铁、有机化学品等多个品类进行“碳税”收取,如果国内不进行绿色转型,这也就意味着出口成本的增加。
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大企业也在为企业“碳中和”达标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建设与交易,在选择中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不进行绿色转型,很有可能丧失合作的机会,为求“生存”,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要绿色生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最后,使用可再生能源,参与绿电交易,也是提升企业形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小编最近一直提到一个词叫做“碳核查”,它是碳交易市场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企业经过第三方机构认证盘查核算碳排放量的一个总称,是履约期内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
而且根据国家要求,企业的履约必须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要向社会或是投资者个人进行“碳披露”,以此作为衡量企业节能减碳的贡献度和参与度,评判企业的环境价值。环境价值,在“碳中和”浪潮中,对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甚至会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升。
03 绿电供不应求但规模仍小
目前我国的绿电交易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市。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22年1—4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6300.9亿千瓦时,绿电交易38.1亿千瓦时。但对比欧洲市场,国内绿电交易规模体量小,企业参与积极性低。
一、绿电交易市场不成熟
绿电的使用对非重点排放单位来说,这是一项成本开支,没有强制约束,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就非常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坦言:“绿电是要成本的(环境溢价),靠企业自觉是靠不住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曾发表过一篇对绿电交易市场的分析,文章指出:我国绿电自愿交易市场的电力消费者主要是那些已提出100%绿色电力生产目标的企业和自觉减碳以帮助产品获取更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仅局限于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或者有强烈出口需求的企业,绿电对于庞大的内需企业群体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二、绿电交易市场化交易机制缺失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交易机制,且区域间的交易存在壁垒,造成区域绿电的供需错位,东部地区绿电交易市场呈现出高需求低供给的现象,与“三北”地区形成反差。补贴绿证的存在,让环境溢价失去了市场调节作用,过度依赖国家补贴,也让企业在没有强制约束的情况下,放弃绿电交易。
三、交易市场的互通互认需要尽快完成
绿电交易市场启动后,目前我国存在碳交易市场、绿证交易市场和绿电交易市场。
绿电市场的“证电合一”让碳市场和绿电市场互通,但我国的绿证市场以以自愿认购为主,购买绿证只是获得了绿证对应电量的声明权,并不能证明企业使用了该电量,也就是“证电分离”。绿电市场作为连接绿证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粘合剂”,需要在市场机制的衔接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
资料参考来源:
南方周末、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电网头条、《绿色云端2022》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2-24 11:18:13
2022-12-24 11:11:31
2022-12-24 11:11:14
2022-12-24 11:05:17
2022-12-24 11:05:02
2022-12-24 10:59:2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2-24 11:17:47
2022-12-24 11:11:37
2022-12-24 11:11:19
2022-12-24 11:05:23
2022-12-24 11:05:06
2022-12-24 10:59: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