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绿皮东风火车「东风绿皮火车」

时间:2022-12-16 16:29:28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绿皮东风火车「东风绿皮火车」,关于绿皮东风火车「东风绿皮火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为乘坐 “绿皮车”的旅客在展示车票。

图为一趟“绿皮车”驶出郑州站。

图为列车长认真巡视车厢。

图为班前例会严肃、认真。

图为郑州至温州2194次 “绿皮车”乘务员 “全家福”。

图为虽然是 “绿皮车”,但列车员标准化作业一点也不差。

图为乘务员在拥挤的车厢内来回送水。

图为 “绿皮车”保洁一丝不苟。

图为乘务餐总是吃得简单又匆忙。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张强摄)

被称为“绿皮车”的旅客列车因外部涂刷了绿色油漆而得名,服务设备设施相对简陋,运行速度慢。“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代表和象征。

“绿皮车”记录了一个时代。在时代背景里的你和我,承载着亲人们的期盼与叮咛,还延续着希望与梦想。回望从记忆深处驶来的“绿皮车”,一如回望我们的人生,也许很慢,但很坚定;也许很艰难,但很执着;也许一身风雪两肩霜,但终会抵达属于自己的那一站。

满载着几代中国人难忘回忆的“绿皮车”慢慢驶离了人们的视线,带走的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漫长的旅途,取代它的是舒适、便捷、快速的列车,出行的旅途也更加平坦、顺畅。让我们记住那些在路上的青春年少和正渐行渐远的“绿皮车”。


      难忘,梦想开始的地方

本报特约记者 张强

6月28日12时,郑州站第一候车室的大屏幕上显示 “郑州至温州的2194次旅客列车已经开始检票进站”。闷热的天气让赶车人更加焦灼。而此时,2194次 “绿皮车”的烧水工老杨已经让50公斤的茶炉装满了开水。

“生火、烧水,这是列车开车前两小时就要开始的工作。”老杨已经开始往水壶里倒水,为列车开行后的送水工作做准备。由于是 “绿皮车”,老杨需要用木柴引火,然后添煤烧水,一切都那么原始而简单,但这样的工作重复了34年,就生出了不一样的情愫。 “7月1日,车体换成空调车了,到时候就是电茶炉烧水了,还真有点舍不得这些 ‘老朋友’。”擦拭着水壶,老杨的眼神有些复杂。实际上,老杨除了对 “绿皮车”烧水工岗位的不舍,还有对未来新岗位的忐忑。

在上衣口袋里,老杨拿出了一张手抄的新列车时刻表,汗水已经让纸上的蓝色字迹变得有些模糊。 “这趟跑完,下趟就要跑 ‘红皮车’了,从烧水工改行当乘务员,许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老杨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展示着自己的 “法宝”。作为“绿皮车”上的烧水 “老把式”,57岁的杨树新在适应新车体的同时,还要适应新岗位。虽然这种适应对老杨来说有些难度,但他还是很坚持、很努力。 “家里人都劝我趁着这个机会回家得了,但跑了一辈子的车,舍不得大家,更舍不得车啊。”不顾家人的反对,老杨决定要在车上 “干满点”。与老杨的不舍相比, “90后”乘务员刘起锋却感到十分兴奋。22岁的他当学员时跑的是到北京的 “红皮车”,正式分配到车队的时候正好赶上夏天。“以前上学的时候偶尔坐过 ‘绿皮车’,就觉得环境不好,但抱着往家奔的想法,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但亲身经历后,才知道什么叫艰苦。”回忆起刚上“绿皮车”时的经历,小刘记忆犹新。夏天, “绿皮车”车厢里没有空调,每当车停下来的时候,人在晒透了的车厢里就像在蒸桑拿,如果只是站着或者坐着,似乎一切还熬得过去。但作为乘务员,还要清扫车厢、查验车票、整理行李……跟着师傅一趟下来,小刘中暑了。头晕恶心的症状整整伴随他走完了第一趟 “绿皮车”乘务之旅。 “看到老师傅们在超员40%的车厢里认真工作,我特别感动。车体更换后,我要把在 ‘绿皮车’上工作的精气神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对于小刘来说, “绿皮车”给自己上了难忘的职场一课。

13时15分,列车到达开封站,本就拥挤的车厢里又涌进了相当数量的旅客。 “这趟车途经义乌、金华等小商品集散地,由于时间点比较好、出行便利,再加上票价低廉,吸引了很多人乘坐这趟车。” “80后”列车长丹霄这样分析常年超员的原因。虽然从车厢一端巡视到另一端要15分钟,但丹霄从不敢懈怠。一路上,他仔细查看锅炉,叮嘱站在列车连接处的旅客小心挤伤。因为热,车厢里的窗户都是打开的。 “请照顾好孩子,不要把手伸到车窗外。”看到一个男孩把手伸向车窗,丹霄赶紧提醒家长。“列车运行过程中,确保旅客安全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在 ‘绿皮车’上,安全防范点非常多,换了 ‘红皮车’后,锅炉的安全隐患就不存在了。”像列车长丹霄一样,乘务员们对于更换车体异口同声地表示欢迎,大幅度改善的乘务环境也让他们对新的跑车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在自己的著作 《骑着铁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中,曾这样描述亲身感受。而在郑州铁路局最后一批 “绿皮车”乘务员的心中, “绿皮车”也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让“老爷车”抓住青春的尾巴

本报记者 樊康屹   本报通讯员 王海伟 柴灿让

随着客运列车的不断更新换代,“绿皮车”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部分短途线路仍有 “绿皮车”在线运行。太原机务段承担着6对 “绿皮车”的牵引任务。由于短途列车站站停,使用的机车年代久、机型杂、故障种类多,被乘务员称为 “老爷车”。这个段从人员思想、运行安全、机车质量入手,抓基础、抓过程,抓关键,牢固树立 “三零”理念,扎实做好 “绿皮车”牵引工作。

抓人员思想,按图运行 “零”差错。为摒弃 “老爷车”等级低的错误观念,这个段从安全教育入手,引导机车乘务员正确认识 “老爷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他们制作了便于职工携带的安全警示卡,要求职工时时、处处、事事结合岗位特点,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 “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 “安全是天大的事”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抓运行安全,机车操纵 “零”误差。这个段建立了段、车间、车队三级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安全应急机制,设立了24小时行车故障处理咨询室,出台了各类行车操纵方案、应急预案和安全卡控措施。各运用车间结合以往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经验和 “老爷车”现状,排查惯性问题,明确关键控制点,制定完善 “老爷车”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措施。车队干部、指导司机每天通过添乘、下现场检查等形式对机车乘务员进行安全提问、现场帮教。

抓质量整治,上线机车 “零”故障。这个段严格卡控影响 “老爷车”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开展客运机车质量平推检查活动。技术科加强对担当 “老爷车”牵引任务的东风4型、韶山1型机车的管理,分类、分号、分牵引交路建立整治台账,以走行部、制动系统、行车安全装备等关键部位和油水管路“跑、冒、滴、漏”故障为整治重点,落实逐台记名式整治制度,并对所有经过整治的机车运用质量进行 “零公里”检查。6月28日,太原检修车间职工苑全金在对一台东风4D型机车走行部进行检查时,发现右前牵引杆防脱钢丝断股严重,及时更换了新部件,消除了行车安全隐患,获奖300元。

      一群人的“绿皮车”与一个人的高铁之旅

刘洋

最近,我给自己安排了一次旅行。说走就走,从确定路线、打包行李到坐上动车组列车不到一个小时!我也不确定上一次坐火车是什么时候,但印象中好像是在学生时代,在那个“绿皮车”还没“退役”的夏天。

我看着车厢显示屏上列车运行速度已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以上,可心情依然平和。我有些怀恋一群人的“绿皮车”之旅,6个人或者8个人挤在一起,在嘈杂的空气里自在地玩游戏、谈天说地……很多人也凑了过来,不自觉地“指点江山”,有的人海坐在了靠椅上……那是一种属于“绿皮车”的回忆,一种单纯、快乐昨日世界的回忆,用感恩的心感谢列车带我们回家,用知足的心乐于列车给我们提供了可以游戏的空间,用包容的心关照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在想,是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还是生活进入新时代?是我们的节奏变快了,还是城市化进程赶不上我们的脚步?但时代前行的步伐就是如此,让我们带回忆和梦想上路。


      想起“老东风”

韩文豹

突然听闻,“绿皮车”似功成身退般“归隐林泉”。我的朋友——“老东风”的身影一下子闪过我的脑海。

“绿皮车”不仅仅是那绿色的车厢,还有那绿色的火车头!

“东风4B”是“老东风”的名字,与它的晚辈相比,其颜色简单、质朴、纯净,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神圣象征的军绿色。

在新型内燃机车面前,它显得力气小了;在电力机车面前,它显得“腿脚”慢了;与和谐型机车相比,它太难看了。是啊,“老东风”迟早是会被淘汰的。可是,在惜别“绿皮车”的时候,可曾想起了它?

那个曾经竭尽全力拉扯着十几个绿色“伙伴”,驰骋在钢轨上是火车头,那个如今早已疲惫、苍老无力的身体,那个被栉风沐雨几十年,却依然屹立不倒的英雄……

有那么一瞬,我的心中有些许酸楚,一辈子献身铁路的“老东风”啊,你是否觉得委屈?觉得被遗忘是一种痛,还是一种难以释怀的伤感?

我默默地望你,你默默地站着,无言,清风吹起,拂起你额上的一缕灰尘。我知道,你想跑,还想像当年那样驰骋大江南北。你心中有“恨”,恨自己壮心不已却不能老骥伏枥。你不觉得委屈,因为你的一生,浩瀚波澜有无穷无尽的故事……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