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分户计量热水供暖系统是如何实施的「分户计量暖气怎么关」

    时间:2022-11-22 09:23:10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分户计量热水供暖系统是如何实施的「分户计量暖气怎么关」,关于分户计量热水供暖系统是如何实施的「分户计量暖气怎么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热负荷的计算与散热器的布置:

    1.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与常规采暖系统热负荷计算方法比较: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比国家现行标准提高2℃按此规定计算的结果表明:计算热负荷将会增加7%~11%。

    2. 房间热负荷的计算:

    (1)按面积传热计算方法的基本传热公式:

    式中:Q—户间总热负荷,W;

    K—户间楼板及隔墙传热系数,W/(㎡·℃);

    F—户间楼板或隔墙面积,㎡;

    △t—户间热负荷计算温差,℃;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N取0.8;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隔墙时,N取0.7;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一面楼板时,N取0.6;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两面隔墙,N取0.5

    (2)按体积热指标计算方法的计算公式:Q=aqnVΔtNM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取值同方法1);

    M—户间楼板及隔墙数量修正率系数: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M取0.25: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隔墙时,M取0.5;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一面楼板时,M取0.75;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两面隔墙,M取l。

    实际上述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Q=2.64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隔墙时,Q=4.62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一面楼板时,Q=5.94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两面隔墙,Q=6.6V。

    3.散热器的布置

    (1)热工性能好、安全可靠、美观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长的原则。

    (2)宜选用铜铝复合或钢铝复合型

    (3)采用热分配表计量时,所选用的散热器应具备安装热分配表的条件。

    (4)散热器的布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分布均匀。通常散热器宜布置在外墙窗台下。当布置在内墙时,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的布置协调。

    (5)散热器罩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和恒温阀及热分配表的工作,非特殊要求,散热器不应设暖气罩。

    (6)散热器的布置应尽可能缩短户内的管道长度。每组散热器应设手动或自动跑风阀。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1.适合热计量表的采暖系统

    热量表是根据测量采暖系统入户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度来计算热量的,因此分户计量要求采暖系统在设计时每一户要单独布置成一个环路。

    首先应具有与各户环路连接的供回水立管,然后户内可根据情况设计成双管水平串联、单管水平跨越式、双管水平并联式、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或地板辐射采暖等系统形式。

    (1)下分式双管系统(如图1-1所示)

    (2)下分式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1-2所示)

    上述两种下分式系统的供回水水平支管均位于本层散热器下,根据具体情况,管道可采取明装方式,即沿踢脚板敷设,亦可采取暗敷方式,暗敷时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内或垫层内;

    2)镶嵌在踢脚板内。

    (3)上分式双管系统(如图1-3所示)

    (4)上分式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1-4所示)

    户内系统采用双管形式要优于单管跨越式系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双管系统具有良好的变流量特性;

    2) 双管系统中散热器具有较好的调节特性。

    2.适合热分配表的采暖系统

    热分配表的使用方法是:在每个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测量计算每个住户用热比例,通过总表来计算热量;在每个采暖季结束后,由工作人员来读表,根据计算,求得实际耗热量。

    (1)垂直式单管系统

    改原有顺流式单管系统为带跨越管、温控阀的可调节系统,是旧系统改造最容易而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加两通温控阀(如图1-7),一种加三通温控阀(如图1-8)。

    (2)垂直式双管系统

    由于双管系统存在的垂直重力失调原因,往往只应用于4层及以下采暖系统。在每组散热器入口处安装温控阀(如图1-9),不仅可使系统具有可调性,而且增大了末端阻力。温控阀一般推荐的压降约为10kPa,而每米高差的“自然作用压力”只有约160Pa(供回水温度95℃/70℃),相对温控阀而言非常小。所以对于设有温控阀的双管系统。楼层数对系统水力工况影响很小。

    3.共用立管和户内管道

    根据工程实践,共用主立管的形式可以采用如下四种:上供下回同程式、上供上回异程式、下供下回异程式、下供下回同程式如图1-10所示。

    热计量装置的选择:

    1.热计量表

    进行热量测量与计算,并作为计费结算依据的计量仪器称为热量表(也称热表)。热量表构造(如图1-11)根据热量计算方程,一套完整的热量表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热水流量计,用以测量流经换热系统的热水流量。

    (2)一对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并进而得到供回水温差。

    (3)积算仪(也称积分仪),根据与其相连的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温度数据,通过热量计算方程可计算出用户从热交换系统中获得的热量。

    对于采暖建筑物(房间)来说,当室内温度稳定时,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值Q1,等于散热设备系统放出的热量值Q2,也等于采暖热媒供给建筑物的热量值Q。即:Q1=Q2=Q,其中Q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Q—采暖热媒供给建筑物的热量值,J;

    G—采暖用户的循环水量, kg/h;

    c—热水的质量比热容,c=4178J/(kg·℃);

    tg—散热设备供水温度,℃;

    th—散热设备回水温度,℃;

    τ—计量仪表的采样周期,s。

    2.热分配表

    热量分配表是通过测定用户散热设备的散热量来确定用户的用热量的仪表。它的使用方法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在每个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测量计算每个住户用热比例,通过总表来计算热量;在每个采暖季结束后,由工作人员来读表,根据计算,求得实际耗热量。常用的有蒸发式和电子式两种,如图1-12、图1-13。

    蒸发式热分配表的特点是:价格较低,安装方便,但计量准确性较差。

    蒸发式热分配表装有可蒸发液体的开口透明玻璃管,把它安装在散热器规定位置上,将感受到散热器的平均温度,使表管内液体蒸发。散热器平均温度高,持续时间长,表管内液体蒸发量越多;反之,散热器平均温度低,持续时间短,表管内液体蒸发量就少。表管内液体蒸发量与散热器平均温度和持续时间成比例。

    采暖期中玻璃管中的液体蒸发量,即玻璃管中的液体的液面下降的高度,就表示该散热器向房间散出热量的多少。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测量玻璃管中的液体温度对时间积分的装置。

    电子式热量分配表的特点是:计量较准确、方便,价格比热量计量表低,并且可在户外读值。目前在欧美受到欢迎。电子式热量分配表安装在散热器表面指定位置,连续测量并记录散热器的表面温度,与时间积分。

    3.建筑物热力入口计量装置

    无地下室的住宅建筑宜每个门栋设置一个热力入口。有地下室的住宅建筑在满足户内供暖系统水力平衡、管道布置合理及易于实现热计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典型采暖管道入口装置如图1-14所示。

    热力入口装置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新建住宅应设置在建筑物内。

    无地下室的住宅宜设在管道竖井的下部,也可在首层楼梯间下部设地下热力小室或设地上组装式热力箱;有地下室的住宅建筑,热力入口宜设置在地下室内可锁闭的专用空间内。

    (2)对补建或改造工程,热力入口设在门栋雨棚上或建筑物外地面上,并应采取防雨、防冻及防盗等保护措施。

    建筑物的热力入口是否设总热量表应根据供热系统的热计量方案确定。

    建筑物的热力入口装置除常规做法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回水管上设自力式差压控制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建筑物内供暖系统为定流量时应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建筑物内采暖系统为变流量时应设自力式差压控制阀。自力式差压控制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两端压差范围宜为8~100kPa。

    (2)热力入口的总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设在回水管上,且供水管宜设两级过滤器,一级应为3mm孔径的粗过滤器,二级宜为40~60目的精过滤器。

    (3)供、回水管应设必要的压力表或压力表管口,其设置原则如下:

    1)通过压力表可以观测热力入口的资用压力。

    2)通过压力表可以直接或间接判断过滤器两端压差。

    3)通过压力表可以观察自力式差压控制阀。

    4.分户热力入口计量装置

    户内采暖系统入口装置的基本构成要满足计量供热的需要。计量供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各户的用热量进行计量,因此需设置户用热量表,为了保护热量表及散热器恒温阀不被堵塞,还需在表前设置过滤器。另外,从便于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在供水管上应安装锁闭阀,以便需要时采取强制性措施关闭用户的采暖系统。热力入口的具体设置方式如图1-15。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户外管道一般采用金属管材,而户内管道常采取塑料管材,因此必然涉及到一个连接问题。目前,常用作法是将二者用钢塑连接件相连,常见连接方式与分界设置见图1-16。

    5.对土建的要求:

    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就考虑到按户安装热表的供热系统布置。

    (1)对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

    采用热量表按户进行计量时,平面设计应考虑供、回水立管的布置。

    (2)管道的布置

    实施按户热表计量,室内管道增加,这既影响美观也占用了有效使用面积,且不好布置家具,对部分供暖系统管道进行暗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建筑设计时,有可能时应等虑管道预埋暗设。

    (3)层高的要求

    对按户设热量表的单独环路,由于室内需布置供回水干管,因此以往的标准层高不利于管路的布置,需增加层高。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安装

    施工准备:

    1.材料:(1)钢管、管件、调节锁闭阀、温度传感器、热流量计量表、污物收集器(也称过滤器或除污器)、热流量显示器、三通调节锁闭阀(左型及右型)、阀门、交联塑料管、交联塑料管件、铝塑复合管及管件。

    (2)聚四氟乙烯生料带、铅油、麻丝、钢锯条、砂轮片、机油、电焊条、气焊条、氧气电石。

    2.机具:(1)电动套丝机、电动割管机、电动砂轮机、电动打压泵、电动机、电焊机、管压力及案子、管子台虎钳、手电钻、冲击电钻、型材切割机。

    (2)铰板及扳牙、钢锯、电焊工具、管钳子、活扳手、螺丝刀、圆扳牙、坡口机、手电钻。

    3.工作条件:(1)干管安装:内敷设的干管,应在地面砖、水磨石地面、木地板、竹地板、大理石地板等装修之前进行安装、试压、防腐、保温后再隐蔽(按本工艺标准进行)。

    (2)立管安装:一般在土建主体工程完成后,高层建筑的管道井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

    (3)支管安装: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散热器已安装就位,室内墙体抹灰已完成或装饰层厚度已定出。

    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测绘、定位→散热器托钩制安→管道支架制安→散热器安装→仪表、阀件组装→管道安装→试压→通热试验→调试→验收。

    测绘、定位:管道在安装前,必须实地测量,认真绘制加工草图,将实地测量尺寸分别标注在草图上。同时,将管件、配件、阀件、仪表的规格、型号及其所在位置、标高、方向均一一在图上标注清楚。

    散热器的托钩制作:散热器的型号不同,固定散热器的托钩也不完全相同。首先按照设计选定的型号,确定散热器的托钩型式、位置及其数量。然后进行计量下料加工或者直接购进。有的散热器是用连接板的挂托形式固定,随散热器一起进入现场,无须自备。

    经量尺放线后确定埋栽托钩(或接板)的孔洞中心,用手锤和钎子凿好孔洞或用冲击电钻钻孔。将孔洞用水冲洗湿润后,用细石混凝土栽牢托钩。如果散热器用连接板挂托,只须用手电钻钻孔栽进膨胀螺栓,再安装连接板即可。以上均详见本工艺标准有关部分。

    管道支架制安:安装前尽量配合土建工程做好各种孔洞和套管,包括温度传感系统中的传感电缆、显示器的插入盒(在砌筑时)作好预留和预埋。

    单户计热(量)供暖系统中的支架远比过去的住宅供暖供暖要复杂得多,也多得多。以往的住宅供暖系统不论采用什么型式,一般只有顶层和底层(高层建筑中分区供热,也仅增加很少的几层)设有水平干管,而单户计热(量)系统每一户均设有入户装置,均设有水平供回水管。必须安装美观、长短适度、牢固且不妨碍高级装修的支架。

    支架的加工应精细,尽量利用型材切割机,避免用气、电焊切割。支架加工不可太长,管道距墙不可太远,不可超过规定值。在除锈和喷、刷防锈漆的施工中,每一道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把住质量标准。

    支架在安装时,必须用量杆确定标高,计算后找准坡度、钉进钎子、拉直小线,支架应依据拉线坡度栽齐、栽牢。单户计热(量)供暖系统中的排气与泄水是供热中的关键问题,管道安装必须保证设计坡度。

    散热器安装:按散热器的型号、规格、技术要求,参见本工艺标准中散热器部分进行。

    单户计热(量)的散热器不同于以往、一栋住宅楼的散热器的型号是基本相同的。而分户的系统都是独立的,有可能各户所用的散热器不完全是同一种型号、同一种规格、同一种彩色。因此,安装之前,要按各户对散热器的不同要求进行排列和安置。不可混淆,更不能安错。

    安装后,对散热器的各部安装尺寸进行检查和核对,发现有差误应及时纠正,以利于下道配管工序的进行。

    入户装置组装:每一户的入户装置在管道安装之前先进行下料、正式组装。每户系统的进出口装置,包括供水管进口处或者是回水管出口处的卡帽锁闭球阀、控制阀(供水阀和回水阀)、污物收集器(即排污器)、热表(流量系统及计算系统)、热表显示器系统、温度传感器系统、电缆和管件组合而成。

    管道安装:(1)根据实地测量绘制的加工草图,按照“先干管、后立支管”的顺序进行量尺下料、断管、螺纹加工或坡口加工,然后安装就位后进行螺纹连接或焊接。各个工序参见本工艺标准中的环节进行操作。

    立管上,散热器支管上若设有直通调节锁闭阀或三通调节锁时,注意进场的锁闭阀是否有左型右型之分,事先进行选定、试扣、组合。

    (2)管子预制加工后进行安装。水平管道上架就位后,用水平尺认真校核坡度,如果设计段无坡度要求应保持水平,不允许有反坡和塌腰现象。低处应设泄水阀门,供水干管最高处应设自动排气阀,排气阀上的引出管应引至卫生间或厨房洗涤盆处。严禁将引出管设在卧室等处。

    (3)入户装置安装:

    ①入户的户型常见的有一梯三户、一梯两户,将组装好的人户装置分别按户型进行每户安装,安装前先将搁置组装成型的装置托架栽好,托架的形式和位置设计若无明确规定,可按本工艺标准选用,但是托支架安设后不得妨碍进出口阀门、锁闭阀、排污器、测温感应器等的正常操作和使用。

    ②热表显示器安装。首先配合电气进行热表电缆线的安装,安装过程中应该按照热表显示器背面的规定标记进行接线,不得自行改动。然后,将热表显示器固定在人户外壁的预留洞槽中。

    —般根据户型都事先将显示器的位置预留出洞槽,有并排安装也可以上下排列安装,也有设于各户离自己门口最近的墙上,视建筑结构而确定。

    由于显示器位于入户门外壁上,在交付使用前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③安装时,应检查已经组装好的装置中,标有红色套管的温度传感器应插装在入水一侧;污物收集器(排污器)应安装在流量系统的前方,不可调位与安错。

    如果发现错误,必须立即纠正,重新组合后再进行安装。

    ④在流量系统和计算系统的外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必须和水流方向一致,不得安反。

    试压、通热、调试:(1)供热系统全部安装完,可按本工艺标准有关部分进行系统水压试验。试压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发现有渗水之处立即停止试压,完全修好后再进行试压直至不渗不漏为合格。

    试压以后,应打开全部阀件以1MPa上的压力用水流反复冲洗管道及附件(不可用空气清洗)。

    (2)通热试验过程中,可进行各个单户热力平衡调试,从最不利、最远的单户调起,直至离热源最近的一户为止。从热表显示器上所显示的数字应达到全单元系统中各户的设计热流量为合格(在设计图上应标注每户计算热流量)。

    (3)然后调节每一个分户内部的独立系统,将系统调节在设计温度范围内(一般设计均为上限值),通过恒温调节,使每一个房间可以达到所需要的设计温度即为合格。

    成品保护:

    1)暗设管道均应设有标志,防止施工中损伤管道。热表、热表显示器、三通阀、调节阀、温控器、除污器等设施安装后应注意保护严禁碰坏,对于人户外壁上的热表显示器在正式交付使用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安装好的管道不得做支撑用,系安全绳、搁脚手板,也禁止攀登。

    3)抹灰或喷浆前,应把已安完的管道盖好,以免落上灰浆,否则不仅污染管道,还增加了大量的清扫工作量,又影响到刷油质量。

    4)立、支管安装后,将阀门的手轮锁闭阀的锁帽卸下,集中保管,竣工时统一安装再交付使用。

    5)管道搬运、安装、施焊时,要注意保护好已做好的墙面和地面。

    安全注意事项:

    1)利用塔吊向楼层运管时,必须绑牢固,以防管子滑脱打伤人。

    2)现场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时必须戴上安全帽,必要时设置安全隔离层,出人在吊车臂回转范围行走,随时注意有无重物起吊。

    3)支托架上安装管子时,先把管子固定好再接口,防止管子滑脱砸伤人。

    4)安装立管时,先将楼板孔洞周围清理干净,不准向下扔东西。在管井操作时,必须盖好上层井口的防护板。

    5)在地沟内或天棚里操作时,应用防水电线和12V安全电压照明。天棚内焊接要严加注意防火。焊接地点严禁堆放易燃物。

    6)高空作业时带好安全带,严防登滑或踩探头板。

    质量标准:

    1)埋设管道不应有接头,埋设管材必须采用优质交联聚乙烯管、铝塑复合管和耐久管材,不得采用一般塑料管。若采用钢管应有保温措施,防止对装修后的木地板或竹地板造成不良后果。

    2)管道敷设必须有> 0.002,≤ 0.003的坡度,若设计流速≥0.6m/s,安装时可不设坡度,但不得有反坡和塌腰。

    质量通病与防治: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