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松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板「没有上市的公司怎么看财务报表」

时间:2022-11-18 12:11:10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松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板「没有上市的公司怎么看财务报表」,关于松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板「没有上市的公司怎么看财务报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温岭,台州市代管省辖县级市,近代因取县西温峤岭之别称“温岭”而得名。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和全国百强县排名靠前的温岭,上市公司十余家,占比相对多的是泵企,耳熟能详的如钱江摩托和爱仕达电器。水、电、气作为三样基础“能源”,消耗的过程中就离不开计量,而计量所使用的水、电、气表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以“温岭、计量表、IPO”为关键词并串联起来,就得到了本次估值之家研究对象:一家位于温岭东部新区生产燃气表的IPO企业。具体如下:

发行人全称:浙江松川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松川仪表”或“发行人”),注册资本5,000.00万元,实控人:林茂波、吴洁华夫妇。主要从事燃气计量仪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本次欲在创业板公开发行1,666.67万股普通股,募资35,070万元,主要用于年产120万台智能燃气表项目。按其披露的最近财务数据计算的发行时市盈率为22.87。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审计机构中为汇会计师事务所。

一、从创新层面看发行人或许与创业板定位不符

燃气表诞生于19世纪的英国,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一开始简单的旋转鼓轮式煤气表到今天的以膜式燃气表为基础的物联网智能燃气表。而膜式燃气表又是由詹姆斯·博格达斯发明的干式燃气计量表为基础发展改进而来的,也已经历了189年历史。膜式燃气表作为智能燃气表的基础载体,其技术百余年来未见迭代。

如今在世界各地使用的燃气表除了传统的膜式燃气表外,就是在膜式燃气表的基础上集成数据传输和切断功能的智能燃气表,产生明显技术迭代的是能燃气表中所使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这从某种程度上说,燃气表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技术含量高的可能是智能燃气表中所使用的数据传输技术。比如目前智能燃气表主流所使用的基于2G、LoRa与NB-IoT三种无线数据传输模式的通信技术。

发行人在招股书也披露了燃气表的设计生产技术在短期内快速迭代的可能较小,燃气表设计生产技术在基础技术层面也属于行业通用技术。也即技术层次因素对燃气表生产行业影响不大。发行人作为一家只生产膜式燃气表和以膜式燃气表为基础的物联网智能燃气表,产品线较为单一,其技术创新能力因行业特征和产品特性所限表现一般,其技术整合能力由于行业内的企业相差不大,所以发行人也不具备明显的技术或创新优势。而创业板具有明确的“三创四新”定位要求。从行业、产品、技术和创新层面来看,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可能要打个问号。当然这点我们也可以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威星智能和先锋电子等主业范围也能得出类似结论。

二、研发支出真实性存疑

基于上文分析的发行人所处的行业技术迭代周期长,燃气表本身所的技术已百余年没什么变化,而发行人的产品所涉技术又是行业通用技术且发行人的产品线单一,膜式燃气表本身已无多大研发空间,而无线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应该不在发行人的研发范畴,这点从发行人的所披露的项目名称也能看出来。以此推断发行人的研发支出不多才符合常理。但发行人披露的报告期内(下同)研发支出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发行人报告期内合计研发费支出高达3,840.50万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合计数7.39亿元的平均比例约为5.21%。如果按发行人年均营业收入大于2亿元,再结合《高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发行人的研发支出只需不低于3%即可维持高企资格,那么发行人又为何要维持超过5%的研发支出比例呢?

这恐怕有三种可能,一是发行人的实际年营收低于《高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档低于5,000万元/年,所以研发支出比例要维持在5%以上;二是为了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有创新当然就有相应的投入;三是来自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压力,发行人研发支出比例与行业平均值的比较结果,具体见下表。

上表中发行人的研发支出比例平均为5.21%,而行业平均值为7.25%。发行人的平均比例比行业平均值相对低39.16%,低接近40%的水平。由此可见行业内可比公司的研发支出比例给发行人带来了多大压力。

当然以上仅为推测的可能。那么发行人在没有什么实质性研发内容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如此高的研发费用支出呢?我们接着看发行人研发支出的具体构成。我们接着看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发行人研发支出中的最大头的是研发人员薪酬,其合计数占研发总支出的61.72%。

如此占比高的研发人员薪酬支出,按理说发行人应该在招股书披露其研发人数吧。可不奇怪的是发行人没有直接披露研发人员人数,而是披露了:截至2021年末,公司研发及技术人员共计72人。而这72人中到底有多少研发人员?招股书选择模糊表述甚至极力回避……

此外上表中经计算平均的直接投入每年340.28万元,投入的又是什么?如果是材料类投入的话每年300余万又会是什么材料?很是让人疑惑不解。

为探寻发行人研发真相,我们再看下发行人披露的在研项目情况,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发行人7项在研项目仅的研发进度出奇一致均为方案设计和手工试样阶段,如此模糊表述和敷衍为哪般?而上述7项研发项目的总预算才1,153万元,都不够报告期内任一年度的研发支出额,也就是说上述7个研发项目预算勉强仅够使用一年。而研发会按年度持续下去,估值之家以此估计发行人给后续新研发项目取名恐怕都要捉襟见肘甚至江郎才尽了吧,因为燃气表作为核心关键词只有一个,而与燃气表间接相关的关键词除去发行人已使用的,也所剩也无多了吧。

就上述6项在研项目(除第二项外)本身而言均为研发燃气表本体,但我们在上文中已经分析过了,燃气表本身的技术迭代周期长,且膜式燃气表一百多年来都几乎没有变化过的基础产品,不知道发行人上表中的6项研发到底在研发什么更先进的产品或技术和工艺……上表中经平均的160余万/项的研发预算到底预算的是什么也是让人很是怀疑。当然发行人招股书中披露的报告期内已完成研发的项目支出分析也是同理。

如果我们再假定发行人的研发人员为招股书中披露的72人,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0个多研发人员负责一个项目,而项目本身并无多少实质性的研发内容,所以72名研发人员绝大多数每天上班打卡摸鱼,下班准点走人。而这可能吗?显然答案是不可能。那么问题可能会出在哪?出在这72名研发人员中或有大量滥竽充数的人员,也出在没有那么多实质研发上。

那么发行人多出来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从哪里来的?答案是只有从技术人员和生产成本中来,由此还会改善毛利率,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

此外关于研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企业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也可能称不上研发……

三、关联交易合理性成谜

招股书披露了发行人唯一子公司上海升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升川软件”)向关联方上海松川信息承租物业和仓库的情况,具体见下表:

上表中的第一行是升川软件租赁的办公场所,第二行招股书披露是租赁仓库,总租赁面积为1336.3平方米。

而通过天眼查平台查询得知升川软件最近缴纳社保的人数仅为39人。一家39人的软件公司租赁的办公场所面积达到736.3平米,另外还租赁了600平米的仓库。办公室面积如此之大是否必要一看便知,租赁那么大仓库又作何用途?合计每年102.64万元关联租赁交易是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相信大家也能一眼看出来。

如果确实必要也合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据此推断发行人在上述租赁场所有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如果此推断成立,那么在上述两个租赁场地生产加工的人员和成本是否已经在招股书中据实披露?上文中发行人在并表时减少的6,800万元营业成本,又是否与此有关?

四、收入真实性或存疑

收入是衡量一家企业的最重要指标,没有之一。估值之家在仔细研究发行人的招股书后发现其收入真实性同样存在较大疑问,具体如下。

01 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严重过高

发行人在招股书中披露了营业收入按季度分布情况,估值之家摘录第四季度分布情况见下表:

发行人报告年期内每年都是第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第四季度收入平均占比约为36.24%,而发行人第四季度占比过高的缘由是:“燃气表产品下游主要面向各大燃气运营商,参与集中招标并根据实际订单实现销售。燃气运营商采购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季节性特征,根据其实际执行的采购安装进度,行业内企业大多呈现第一季度销量较低、第四季度销量较高的特征”。

而估值之家统计了招股书中所列的2021年度同行业可比6家公司中第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的也仅3家,约为一半的水平。不知道发行人解释缘由中的“行业内企业大多呈现……”的“大多企业”用语是否恰当,有无更多的数据支持其“大多企业”的结论?

那么发行人披露的营业收入按季度分布情况是否经得起考验呢?我们从发行人披露的企业所得税的角度予以印证,因为企业所得税是按季度预缴的,企业第四季度的应缴所得税的占比即可直接反应第四季度收入占比的情况。发行人第四季度待缴所得税余额占比情况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合计数栏我们可以看到发行人报告期内期末应交企业所得税余额平均占比70.92%,也即意味着发行人报告期内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平均占比也应该为70.92%左右。而这与上文中发行人披露的第四季度收入平均占比36.24%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而是近一倍的水平。

除非发行人财务核算水平严重存疑和所得税核算严重不规范,否则第四季度产生如此高的应交所得税和发行人的收入按季度分布情况不会相差太大,而呈现的事实是二者差了将近一倍的水平。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增值税年末应交余额占比上测算出发行人每年12月收入确认的情况来进一步论证,测算的结果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发行人报告期内的每年12月份平均实现了年收入额37.33%,高达三分之一之多,而这个比例与发行人披露的第四季度收入占比的平均值接近,这有没有可能意味着发行人将12月的收入占比数描述为第四季度的收入占比呢,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我们将上面两个表对比看就会发现发行人2021年度相关数据存在打架现象。从12月增值税占比来看发行人2021年度12月确认收入比例为58.07%,而从所得税第四季度占比来看发行人2021年度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却只有全年的51.09%。单月确认的收入比季度确认的收入还多,发行人2021年度10月与11月份没有确认收入甚至确认的是负数收入……

也即发行人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收入按季度分布情况真实性严重存疑,进而可以得出发行人极有可能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均大额确认收入,当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除了发行人外,保荐人和审计机构也很清楚。

而有一定审计常识的朋友就会知道,第四季度作为会计年度的最后季度,也是发行人虚增或调整收入的最后时点,所以发行人的营业收入存在虚增或调整的极大可能性。

02 合并报表中显示可能多记收入

估值之家在研究发行人的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发现一个很反常的情况,就是合并报表后的营业成本(非营业总成本)不增反降,也就是发行人并表后的营业成本比母公司营业成本累计要低近6,800万元的异常情况。而发行人并表范围只有一家即上文提到的升川软件公司。我们将发行人并表的和母公司的营业成本进行了对比,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报告期内合并的营业成本比母公司的营业成本合计要少6,799.08万元,接近6,800万元。产生如此不正常的情形其原因可能有三种,第一种是发行人唯一子公司升川软件的营业成本每年是负数的两千多万,第二种是发行人为提高毛、净利率在并表时虚减营业成本6,800万元。第三种是报告期内母公司对子公司合计销售额应当不低于6,800万元,发行人在并表时应当抵消对子公司的收入但却没有抵消。

到底是哪种,我们探究如下:

第一种发行人唯一子公司升川软件的营业成本每年是负的两千多万的情形明显不具有事实上的可能性。

如果是第二种发行人为提高毛、净利率在并表时虚减营业成本6,800万元的情形,则发行人的审计机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轻则冒着砸招牌、重则被投资者索赔破产的风险,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盖章,这也不大可能。毕竟去年刚发生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因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被判承担24.59亿元赔偿的100%连带责任事件。

如果是第三种报告期内母公司对子公司合计销售额不低于6,800万元的情形,那么发行人在并表时也应该抵消相应的营业收入。我们将发行人的并表后的营业收入和母公司的营业收入也进行了对比,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的营业收入对比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发行人并表后不但没有前述合并导致的营业成本减少而相应抵消营业收入,反而在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并表后还累计增加了45.54万元。所以存在发行人没有合并抵消至少6,800万元的营业收入的可能性。

发行人此举近似于虚增收入的操作可谓进退有余,进可以粉饰报表美化业绩,如提高毛利率,而毛利率却是发行人的痛,这个下文会讲到;退则可以甩锅因合并报表技术失误导致该抵消的内部收入没有抵消。发行人赌一赌、搏一搏的心态有点严重。

即便如此保险的操作发行人还可能面临一个业务真实性的风险问题,即向子公司销售6,800万元到底销售的是什么……

03 子公司营业收入与并表后的营业成本也相矛盾

发行人唯一子公司升川软件,是家享受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的软件公司。再加上招股书也披露了上海升川即征即退税额,估值之家据此测算出该子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额。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该子公司报告期内累计向母公司销售软件7,842.29万元,从上文我们知道发行人并表后的营业成本中并没有相应增加该子公司的营业成本,并表后反而还减少了营业成本6,800万元,也即与该子公司7,800余万元营业收入直接对应的营业成本在并表时无故失踪了,既没形成并表后的存货也没形成并表后的无形资产。也即子公司销售收入与合并报表的营业成本严重矛盾,也即该子公司的营业收入的真实性也同样存在很大疑问……

五、主要财务指标(或数据)存问题

财务指标和数据对衡量一家企业有没有问题甚至优秀与否,有着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而发行人在财务指标或数据上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01 毛利率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

发行人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报告期内的综合毛利率平均值为39.86%左右,如此高至近40%的毛利率水平与发行人所处的燃气表制造行业的竞争情况并不相符。我们将发行人披露的毛利率与排除上文中并表后未抵消收入影响(调整)后的毛利率进行了对比,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第二行调整后的毛利率平均值为30.57%,我们可以比较得出发行人因收入没有抵消而直接虚增了毛利率9.29%,相对虚增比例为30.41%。如果我们再考虑生产成本被划到研发支出的部分,则发行人的毛利率会更低。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同行公司比较结果如何?因我们无法测算出生产成本中划到研发费用的具体金额,我们以上表中调整后的毛利率与行业毛利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最后一行平均值栏我们可以看到发行人的毛利率比行业平均值相对低出19.29%,也即低于行业平均值近1/5的水平。而发行人通过应抵消收入而没有抵消的方式虚增了营业收入和有意识地提高的毛利率,可能意味着发行人因产品线单一的原因而导致盈利能力弱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这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

02 净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估值之家选取招股书披露的同行可比上市公司中的秦川物联、金卡智能、威星智能以及先锋电子的近三年的净利率作为行业平均值,并与发行人经剔除未抵消收入的影响后的净利率进行比较,具体比较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第一行我们可以看到经剔除未抵消收入的影响后发行人平均净利率为10.94%左右,而行业平均值为9.88%,在毛利率达不到行业平均值的不利局面下,发行人的净利率仍比行业平均值相对高出10.67%左右的水平。发行人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是压降期间费用,发行人的三项主要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几乎都比行业平均值低,尤其是销售费用低的最明显,我们将发行人的期间费用占比和行业平均值进行了汇总对比。对比情况具体见下表: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到发行人销售费用率是行业平均水平一半都不到,尤其是2021年度仅为行业平均值的41.71%。发行人的销售费用率真的会如此之低吗?恐怕得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管理费用也同理。如果压降期间费用是在现实中做到的话,则从某种程度上说发行人的管理水平已经超过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如果只是在财务报表中做到的,那就直接意味着发行人财务报表真实性存在问题。具体会是哪种情况,相信大家心中已有定论。

03 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项目显示净利润有大妖

发行人披露了从净利润调整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情况表,估值之家发现其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两项数据列报存在较大问题。发行人披露的该两项数据列报如下:

而估值之家依据发行人的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计算出该两项数据的结果如下:

上下两表的小计列的合计栏差异值为-11,869.80-1,003.32=-12,873.12万元,而这两项数据在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下与净利润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以经营现金流量为参考标准,则报告期内发行人可能涉嫌净利润造假接近1.29亿元,而发行人披露的报告期内累计净利润为1.45亿元。也即发行人可能涉嫌7.88倍的净利润造假。

如果发行人果真涉嫌造假1.29亿元净利润,那么发行人不但无法满足保荐书中的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创业板上市标准,而且还会因涉嫌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而闯入政策红线的问题。对此,保荐机构应予以进一步解释、披露。

发行人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有:员工平均薪酬每年按万元增长,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委外费用以每年50万元左右递增,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每年按百万上升个台阶,未分配利润每年增加5,000万左右。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存在多项数据与收入同比例变化情况。流、速动比率为行业平均值一半左右,发行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资产负债率也比行业平均值高出不少。

综上所述:松川仪表作为浙江地区一家置身于传统仪表制造众多企业中的一员,在其产品和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主业盈利能力并不突出的情形下,以及因技术的通用性问题而导致其可能不符合创业板定位的不利情形下,可能涉嫌为了上市而虚列研发支出以及人为调整财务报表而虚增利润,从而表现出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严重过高、合并报表中可能多记收入、子公司销售与并表后的营业成本矛盾、毛利率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通过压降期间费用的不正常方式实现净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关键项目金额与主表数据不符等诸多财务指标问题。当然还有关联交易合理性成迷以及是否存在账外成本的问题。

作为本文结语,估值之家要讲的是:企业上市固然是好事,资本市场也欢迎优秀的企业,好的企业也需要资本市场助力,但上市应当量力而行,为上市而上市本身或许并不可取。

本文源自估值之家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