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肝脏”肝纤维化难诊断 澳门大学开发荧光探针新技术

时间:2022-08-05 15:15:03来源: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仪器网的《肝纤维化难诊断 澳门大学开发荧光探针新技术》。

在人体内部,肝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仅可以分泌和排泄胆汁,帮助我们进行消化和吸收,而且还能够参与人体内肝糖的存储、分泌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以及激素等物质的代谢过程。甚至当一些有毒物质侵入我们身体时,肝脏也会将其解毒成为无毒或溶解度大的物质,再排出体外。因此,肝脏的正常运行可以说与我们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

然而,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遗传代谢性肝病等都在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肝脏的健康。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指由病毒、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以及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使肝脏细胞及其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身体不适和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对于大对数慢性肝炎患者而言,短期肝炎可能不会有很明显的身体变化。然而,长期反复的急慢性肝炎会导致肝脏纤维化。由于临床上的肝纤维化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因此很有可能会引发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至今为止,肝纤维化都没有特异的临床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肝脏超声波测定等虽然可以提供相关线索,但由于受肝脏炎症的影响较大,因此特异性并不高。

近日,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王春明团队开发了一项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新技术,该团队在一项针对创伤修复的研究中,无意中发现用作检测工具的荧光探针有一类化学基团,容易与蛋白质结合从而产生干扰信号。因此,他们很快就将这一发现应用于解决近红外荧光探针活体应用干扰问题之中。

研究人员对使用多年的商用染料的结构做了处理,设计合成新的染料分子,使其在发挥正常功能的同时,失去与蛋白质反应的特性,以展示出更高的分辨度。与此同时,他们在此染料分子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了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以醛赖氨酸分子为标志物,成功实现了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

荧光探针技术是指用强荧光的标记试剂或光生成试剂对待测物进行标记或衍生,生成具有高荧光强度的共价或非共价结合的物质,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近年来,荧光探针技术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无需预处理等优势,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DNA测序、蛋白质检测、抗体免疫分析、疾病诊断及抗癌药物分析等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重要的应用。虽然在医学诊断中,荧光成像探针分析可以提供实时、无损、动态监测病症发展,但在实际应用时很容易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干扰检测过程。澳门大学开发出的这一技术成功解决了这种非特异性结合问题,实现了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

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化学工厂”,肝脏将人体吸收的有害物质和毒素转化为无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保护着人体内部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保护我们的肝脏,注意饮食搭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为肝脏“减压”。

编辑点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人们攻克了许多疾病。新荧光探针技术的开发,将在人类攻克肝病的道路上,为我们带来新的助力。希望该技术能进一步发展,为更多疾病的诊疗做出贡献。

好了,关于“肝脏”肝纤维化难诊断 澳门大学开发荧光探针新技术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