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2:02:34来源:网络整理
新型冠状病毒虽有威胁,但仍可防可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对自己生活和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冠状病毒是一类带有包膜的 RNA 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时,RNA也很容易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种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很敏感,75%的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可以灭活病毒。
针对近期公众对消毒剂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各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于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介质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害化传播途径以达到控制传染病目的的制剂。常用消毒剂产品按成分可分为9类: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消毒剂、酒精消毒剂、碘消毒剂、酚消毒剂、环氧乙烷消毒剂、双胍消毒剂和季铵盐消毒剂。
消毒剂本身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选用。消毒剂的浓度越高越好,过度使用会带来其他风险。例如,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很容易杀死微生物。常用于衣物、地板、墙壁、房屋空间等的消毒,但浓度过高时会刺激、损伤皮肤和黏膜,腐蚀物品。同时,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消毒剂和杀菌剂,会使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杀菌效果会大打折扣。为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可轮换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消毒剂在功能上可以相互替代,但各类消毒剂的消毒原理不同,其用途和禁忌症也不同。必须精挑细选,才能做到安全、有效、绿色消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 酒精消毒剂
常见的酒精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95%的酒精能迅速凝固包裹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内部,无法将细菌彻底杀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然可以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凝固其体内的蛋白质,也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只有70%-75%的酒精才能顺利进入细菌,并能有效凝结细菌中的蛋白质,从而彻底杀灭细菌。因此,世卫组织建议使用 70%-75% 的乙醇作为洗手液。酒精不适合大规模消毒。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9%,温度等于或高于13℃时,遇到火花就会闪烁。使用时切记远离火源。使用前彻底清除周围易燃易爆物品,使用时请勿触摸或靠近明火。
使用后,容器的盖子必须关闭,严禁敞开。使用毛巾等布类清洁工具,使用后用大量清水清洗,并存放在密闭处,或在通风处晾干。
家里需要酒精消毒时,可以购买小瓶酒精(≤500ml)使用。不要在家里囤积酒精。酒精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没有盖子的容器。远离火源、热源,温度不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
用酒精灭火的简单方法。用湿布盖住火并除氧是扑灭酒精火灾的最可靠方法。实际操作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提前浸泡覆盖物。最好使用覆盖面积大的湿布,灭火时不应有快速拍打动作。一旦被烧伤,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扑灭大火。对伤者的正确应对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立即脱衣服。沾有酒精的衣服变成了可燃物。尽快脱掉衣服并摆脱热源,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坏和后果。第二,避免大声喊叫。当头部和面部已经被火焰包围时,大喊大叫会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灼伤。呼吸道烧伤是烧伤患者的三大死因之一。第三,努力灭火。火焰应该在现场被扑灭或至少被压制以减少损坏。
2.84 消毒剂
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它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能氧化还原性物质,使还原性物质变性,故能起到消毒作用。84 消毒剂具有致敏性、腐蚀性,可对人体造成灼伤。本产品释放的游离氯可能引起中毒。此物品不易燃。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前必须稀释(根据说明)。使用时戴上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84消毒液具有很强的漂白和腐蚀作用,能腐蚀金属,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必须用于衣物消毒时,浓度要低,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液,而氯是一种挥发性气体,所以装消毒液的容器一定要盖好,否则很快失效,起不到消毒效果。分装,一次性使用,不要用50°C以上的热水稀释。
不要将84消毒液与其他清洁剂或消毒剂混合使用,因为会增加空气中氯的浓度,引起氯中毒。特别是洁厕灵(一般含盐酸)和84消毒液一定不能同时使用,否则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气),轻者可引起咳嗽、胸闷等,重者病例可能有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在清洁马桶时,这两项应分开使用。可以先用洁厕灵刷洗,用水冲洗干净异丙醇钛 水解,再用稀释的84消毒液冲洗干净。
3.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气体和溶液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真菌、藻类和病毒,还可以破坏细菌毒素,其杀菌作用比双氧水强,其芽孢- 杀伤效果迅速。过氧乙酸又称过氧乙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是强氧化剂,有强腐蚀性,有漂白作用,不稳定,易分解。过乙酸的水解产物是乙酸和过氧化氢。因此,过氧乙酸是除主要成分过氧乙酸外还含有过氧化氢、乙酸、硫酸等的混合水溶液。
过氧乙酸可以通过浸泡、喷洒、喷洒、擦拭等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市售过氧乙酸是过氧乙酸加稳定剂的水溶液,浓度一般为20%,消毒前稀释至使用浓度。另一种剂型为二元包装型:一瓶装催化剂硫酸的冰醋,另一瓶装双氧水,两瓶成套销售。使用前将两瓶液体混合均匀,静置2小时以上,即可生成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确保使用浓度。因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应存放于通风阴凉处,或随时配制备用,使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稀释液应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稀释液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两天。
不适用于地板消毒。过氧乙酸对大理石、水磨石等材料的地板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不宜用其水溶液擦拭地板。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消毒剂的容器最好使用塑料制品。制备过氧乙酸时,避免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剧烈分解甚至爆炸。金属器具和天然纺织品浸泡消毒后,应尽快用清水冲洗药物。
高浓度液体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注意不要溅入眼睛或皮肤上。如果不慎溅到,请立即用水冲洗。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空气消毒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效果有限,在确诊或疑似病例转出后的终末消毒中有意义。建议专业卫生人员在无人状态下使用过氧。醋酸或过氧化氢处理或移动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不能防止患者随时排出的病毒飞沫传染给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所以个人防护也很重要。
4.双胍和季铵盐消毒剂
双胍和季铵消毒剂都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化合物能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细胞质物质外渗,阻碍其新陈代谢,起到杀灭作用。双胍类是一类低效消毒药物,对细菌繁殖体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分枝杆菌和病毒。用于皮肤和黏膜消毒,也可用于表面消毒。常用的有洗必泰(chlorhexidine)、picowashidine。
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常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溶于乙醇可增强杀菌效果,用于医院非关键物品和手部皮肤的消毒。例如,洗必泰酒精消毒剂是一种常用的皮肤和粘膜消毒剂。因其杀菌范围广、合成简单、毒性低、成本低、性能稳定、受热不易分解、使用方便等优点异丙醇钛 水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
5.含碘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聚维酮碘。碘酊工艺简单,制作容易。它是早期的主要消毒剂,但由于其刺激性和腐蚀性,逐渐被稳定性好、刺激性较小的碘伏所取代。碘伏是碘和表面活性剂的不稳定复合物。当它与细胞和细菌接触时,会释放出游离碘。游离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依靠碘元素的沉淀和卤化作用,与蛋白质氨基酸上的羟基、氨基、烃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卤化,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碘酊常用2%,聚维酮碘0.3%~0.5%,可卤化病原蛋白而致死。含碘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多用于皮肤和黏膜的消毒。医院常用来消毒手部皮肤,但和含酒精的消毒剂一样,不能杀灭病菌或细菌。孢子。
6.醛类消毒剂
醛类消毒剂主要包括甲醛和戊二醛。这类消毒剂是一种反应性烷化剂,作用于病原体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并导致其死亡。
甲醛和戊二醛可以杀死各种病原体。由于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治疗作用,对人有致敏作用,故不能用于空气和餐具的消毒。制药企业经常使用甲醛熏蒸进行洁净区的环境消毒。由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容易引起皮肤上皮细胞死亡,导致瘫痪死亡。近年来,一些企业采用过氧化氢蒸汽(VHP)消毒法代替甲醛熏蒸法。
7.酚醛消毒液
酚类消毒剂已有100年的历史,曾是医院的主要消毒剂之一,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酚类化合物是芳香烃的含羟基衍生物。高浓度时,酚类物质可裂解并穿透细胞壁,使细菌蛋白质聚集沉淀,迅速杀死细胞;在低浓度下,细菌酶系统可以失活。,导致细胞死亡。
酚醛消毒剂是酸性化合物,呈弱酸性。一般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环境中易被氧化。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其代表产品有苯酚、甲酚皂液、六氯苯酚、对氯间二甲苯酚等。常用的甲酚皂又称为来苏尔,主要成分是甲基苯酚。卤代苯酚可以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羟基二苯醚已广泛用作临床消毒和防腐的防腐剂。
8.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又称环氧乙烷,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不腐蚀金属,无残留气味,可杀灭细菌(及其内生孢子)、霉菌和真菌。穿透力强,常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等包装后的消毒或杀菌,对大部分物品无损伤。例如,用于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消毒,特别是对纸张的颜色没有影响,常用于书籍、文本档案的消毒。
环氧乙烷有毒、致癌、有刺激性和致敏性,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因此在日常消毒中不常用。如不慎接触人体,应立即处理。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然后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5-08 12:02:34
2022-05-08 12:02:02
2022-05-08 08:58:03
2022-05-07 19:58:00
2022-05-07 18:58:03
2022-05-07 17:58:03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5-08 12:02:10
2022-05-07 19:58:03
2022-05-07 18:58:05
2022-05-07 17:58:03
2022-05-07 15:58:11
2022-05-07 15:0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