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7 20:14:43来源:中化新网
中化新网讯 11月17日,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组织撰写的《2020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在海口发布。
蓝皮书分析了目前国内聚碳酸酯行业发展情况:一方面未来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呈现“井喷式增长”必将推动中国聚碳酸酯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国内的聚碳酸酯的产能增长率与需求增长率的不对等,大量重复建设虽然可以满足中低端产品大宗商品化的市场需求,但也可能导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据统计,过去5年,中国的聚碳酸酯产能高速增长,从2015年的67.5万吨/年增长至2020年末的179万吨/年,年均增速超过20%。随着国内企业纷纷投建新装置,中国的聚碳酸酯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将有望超过450万吨/年,年均增速仍将超20%。而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速将维持在3%-5%,至2025年国内的聚碳酸酯需求量将超过330万吨。产能的增速远高于需求的增速。
为此,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在2019年向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提交了关于“中国聚碳酸酯产业投资过热,防范过度产能刻不容缓“的《中国聚碳酸酯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20年4月,在新一版的产业调整指导目录中,聚碳酸酯生产已不再被列入”鼓励类“项目。
纵观全球聚碳酸酯产业的发展,以科思创、SABIC、盛禧奥为代表的老牌欧美企业和以三菱、帝人、出光为首的日本企业,还有乐天、LG等韩国企业,目前仍占据着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我国聚碳酸酯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总体上处于培育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与国际产业巨头相比,我国的聚碳酸酯企业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数据积累以及技术成熟度不能支撑稿质量发展的需求,特殊应用领域的高性能高品质聚碳酸酯材料仍然依赖进口。二是产学研用合作不紧密,前沿领域研发和投入明显不足,高端应用领域聚碳酸酯的关键技术、发明专利大多被国外大公司垄断。三是聚碳酸酯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区域间合作和差异化分工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受到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双重挤压。四是行业整体需要良性的引导和规范,防范过度低水平和低品质的产能刻不容缓。五是国内产品的合规性、环境保护和认证缺乏。
一边是低端产品产能增量释放,呈现过剩的局面;另一边是高端产品依然依靠进口。对此,蓝皮书对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在聚碳酸酯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生产企业必须对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国产聚碳酸酯原料的高品质和质量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针对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和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需加大系列化高性能聚碳酸酯共混物的研发和生产,共混改性方法能够更好的拓宽设计空间和自由度,从而能够使相关的材料设计满足差异化和高端化的发展需求,开发能占领新兴市场的产品,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未来,聚碳酸酯行业的前沿应聚焦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如5G相关的应用,新能源、航空航天、光学元件、光电信息等.
国家应针对性地鼓励发展中高端聚碳酸酯产品,避免未来在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现高端产品结构性短缺的不利局面。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郑凯在发布会总结发言中表示,聚碳酸酯作为工程塑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因其具有高透明、高抗冲、耐热等显著特点,综合性能优越,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工程塑料的需求增长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聚碳酸酯消费量在全部工程塑料总用量中占比超过4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塑料循环经济的不断推进,“限塑令”的呼声不断高涨,聚碳酸酯行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他强调塑料再生已经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如果不对废旧塑料进行有效回收并循环利用,将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与破坏。他呼吁聚碳酸酯行业的领先企业应积极地未雨绸缪,一方面在中国提升材料自身的物理回收,努力实现闭环;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的技术力量和研发资金,致力于化学回收的方式,解决物理回收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政府层面加大行业和产业宣传,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塑料污染。积极鼓励更多相关方参与到聚碳酸酯的机械回收及化学回收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缔造行业绿色未来。(王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1-27 20:14:43
2020-11-26 15:00:35
2020-11-25 20:00:18
2020-11-24 16:03:15
2020-11-21 12:02:00
2020-11-21 08:02:01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21 08:02:18
2020-11-20 10:02:28
2020-11-19 10:02:20
2020-11-17 10:02:17
2020-11-17 08:02:19
2020-11-16 08:0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