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青铜峡市「尕曲水电站」

时间:2022-12-24 16:18:05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青铜峡市「尕曲水电站」,关于青铜峡市「尕曲水电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居山河聚会之处,雄银川锁匙之要”。地处宁夏平原中部黄金地带的青铜峡市因九曲黄河穿境而过,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素有“塞上明珠”之美称。自古以来,青铜峡坐拥黄河之利,农业基础得天独厚,是宁夏西干、唐徕、秦、汉、等9大引黄灌渠之渠首,见证着宁夏引黄灌溉的千年历史。

初夏时节,当记者踏上古峡大地,千年古风无所寻觅,这个经历了转型阵痛的老工业城市,脱胎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新型工业迅速崛起,生态农业风景独好,秀美家园和谐幸福,处处焕发着澎湃的生机,奔涌着发展的激情。

面对记者,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市委书记石瑞林感慨颇多:“过去五年是青铜峡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精准施策,砥砺前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突出项目带动,强化投资拉动,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精品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实现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青铜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年均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870元和12200元,年均分别增长7.6%和9.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4倍,年均增长16%,开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工业经济实现三个转变 产业结构优化渐趋合理

谁能想到,就在3年前,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核心老工业基地的青铜峡市,工业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连续17个月工业增加值都在负值区间徘徊,尤其是电力、冶金、化工、建材4个行业亏损严重。导致这一困局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外,当地“倚国、倚重、倚能、倚大”的传统产业格局弊端日益显现。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社会繁荣的“发动机”。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事关青铜峡市的未来,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社会和谐。面对传统产业遇到的发展困局,突破口在哪里?如何“破冰”解困?青铜峡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统一认识:围绕工业转型突破、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提档升级,力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在如山的压力下,青铜峡市委、政府迎难而上、务实创新,在一系列精准的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措施下,实现了工业经济的“三个转变”。

石瑞林说,青铜峡市的工业发展经历市场转型的痛苦嬗变,初步实现了由过分依赖央企向民营经济转变,由产能过剩行业比重过高向科技型、低能耗、附加值高的行业转变,由初级产品生产向高精中端产品生产转变。

5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青铜峡市嘉宝轻纺工业园区,每一家企业都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繁忙而有序。在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清洁整齐的纺纱车间,一排排纺纱机器在高速运转,纺织女工们行走在机器之间的过道里,对自己负责的机组进行认真巡视和检查。

青铜峡市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民告诉记者,公司年产15万锭纺纱项目由山东恒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青铜峡市2016年重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15万锭1.6万吨纺织纱线,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税金4216万元,可解决就业1500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的建设填补了青铜峡市纺织产业的空白,对于加快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年来,青铜峡市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大对新兴装备制造、新材料业的招商和扶持力度,借助低廉地价、电价和系列优惠政策,成功引进苏锡光电铜业、杭州萧山汽车零部件、苏能压力容器、宁夏轴承谷、宁夏汇高数控机床等20余个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多数项目均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与此同时,青铜峡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先后整合各类扶持资金4.45亿元,使得全市29家传统企业顺利转型,传统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接续中不断驶向健康发展轨道。青铜峡市还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强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取代了过去“三高一低”型(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工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非公有制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32%提高到50%,为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以优质粮食、酿酒葡萄、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稳步扩大,品牌效应不断提升,青铜峡市先后荣获全国产粮、生猪、制种大县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大旅游板块正在加快完善,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等融合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黄河大峡谷、黄河坛跻身国家4A级景区。特别是一些优秀重大项目的引进,为今后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12:65:23调整为10:60:30,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土地股份制改革见成效 鱼米乡迎来发展又一春

青铜峡市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求突破作表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翼齐飞。

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这两年名气越来越大,原因是该村通过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让上千户入股农户走上了“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共同富裕之路。他们的改革经验在全国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后引起强烈反响。

鱼米之乡青铜峡

作为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股民”,五星村村民郑玉山现在对种地的热情十足。“2016年我的12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每亩地拿到流转租金830元。我还在合作社就地打工,一年总收入小两万,到年底还有分红。以前那叫靠天吃饭,现在这才叫种地哩!”谈起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给自己带来的收入变化,郑玉山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村民杨金山拿着自己的红色合作社股权证说:“咱以土地作为入股的股份,就像在银行存钱,不但每年的本金不会少,还能领到不少的分红。这样旱涝保收的好事,咱老百姓咋能不喜欢呢?”

近年来,青铜峡市深入推进以土地实测确权和登记颁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了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破解了“三农”发展的难题,激发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活力。

2015年,五星村进行了以“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为基本特征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农户把自家的土地折合成股份加入合作社。农户变成了股东,被连片整合起来的土地交给合作社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合作社成立的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监督种地过程。一年下来,合作社种植的800亩优质粮食喜获丰收,纯收入达到18.3万元。入股农户每亩土地拿保底租金和二次分红两份收益共913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00元。同时土地股份合作社还提取发展基金、风险基金11.67万元,实现了农户和村集体双赢。2016年,五星村新入股土地530亩,入股土地累计达到1300余亩。

五年来,青铜峡市在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部门职责体系更加健全,城乡、财税、坚持投融资、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18个领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21项,取消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2大项,行政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5%,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大河之畔展现秀美身姿 城市乡村“颜值”同步提升

这两年,凡是到过青铜峡市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座城市越变越美了!五年来,青铜峡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系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黄河金岸明珠宜居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家住青铜峡市康乐小区的张大妈谈起居住环境的变化开心地说:“小区改造前,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无处排放,生活垃圾也是四处乱堆,尤其是没有暖气,冬天住着很受罪,自从改造后,路平了,暖通了,小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住着很舒心。”

近年来,青铜峡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全市老旧小区的供热节能保温设施、排水管道、安防监控设施,以及小区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出入口和停车场等进行重新改造和配置,让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脏乱差”小区脱胎换骨,变身为“净靓美”的花园式小区。如今,全市上千栋旧楼和周边区域得到全面治理,小区绿化、便民设施、街路硬化、安防监控等关系百姓生活环境和品质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根本改变,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了进一步提升。

在推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同时,青铜峡市借势沿黄经济区建设,以特色小城镇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布局产业、解决民生、推动发展,走出了小城镇带动新农村,新农村孕育新农民的特色“融城”之路。

初夏时节,从吴忠市利通区驱车通过黄河大桥,蜿蜒秀美的滨河大道宛若一条曼舞在黄河岸畔的飘带,将宁夏沿黄城市串在一起,雄伟壮观的黄河楼犹如镶嵌在宁夏黄河之滨的璀璨明珠,为黄河金岸的青铜峡增添了一丝独特韵味。风光秀美的叶升、峡口、陈袁滩、邵岗等特色小城镇,让人忽略了城乡界限。近年来,青铜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打破镇村界限,整合资源,规划新村,建设新居,围绕黄河大峡谷、青铜古镇等旅游景区,重布产业格局,引导搬迁农民家门口就业。如今,叶盛、瞿靖、邵岗等5个特色小城镇初具规模,赵渠、先锋等7个美丽村庄完成改造,乡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城镇化率达57.8%,提高9个百分点。

改革出新路,红利惠民生。五年来,青铜峡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善15项城乡规划,建立规委会和专家委员会制度,统筹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实施了中华黄河楼、大禹文化园、城市水质提升、供热改造等重点项目293项,完成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22个120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公路299公里,八纵六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持续开展了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和拆违治乱专项治理活动,城乡环境整洁有序,市容村貌靓丽清新,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验。坚持不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模式得到住建部的肯定。循环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年均下降7.8%和5.7%,空气质量Ⅱ级标准以上天数年均超过286天,跻身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市)。

在改善城乡环境的同时,青铜峡市还从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每年安排落实10件民生实事,并将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每年达到80%以上。

“过去看病,坐上车来回要一整天,得个小病只能硬熬着。现在好了,出门走几步路就到卫生院了,一般的病都能治疗,真是方便多了。”面对日益完善的医疗条件,青铜峡镇广武村的王凤香十分满意。

石瑞林说:“民生事情看起来小而且琐碎,但却连着群众的心。今后,我们仍将着力办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实事,做到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只增不减、用于民生的投入只增不减、增进民生福祉的标准只增不减,让百姓的幸福指数步步提升,让青铜峡的百姓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城市夜景

新的五年大幕将启,新的征程号角已响。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石瑞林向我们透露了青铜峡市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通过加快建设西部创新发展先行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区、中国“甘城子”葡萄酒黄金产区、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区、宁夏富硒有机大米产业化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幸福青铜峡,奋力谱写青铜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审视全市,我们已经迎来机遇叠加、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地处沿黄城市带精华区的青铜峡,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开阔,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一定会再创青铜峡未来发展的新辉煌。” 石瑞林对青铜峡市的未来信心满满。

长河奔流,古峡静默,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黄河金岸这座蓄势待发的老工业城市再度启程,迎接她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未来。(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杨丽 胡俊 杨泠然/文 视频/马建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