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14:23:21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民勤一中校友「民勤实验中学侍明虎」,关于民勤一中校友「民勤实验中学侍明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52年夏,我从泉山完小毕业考进了民勤中学(简称民中)。
民中是当时我县唯一的中学,校园宽阔,大小院落七八个。从前到后依次为:前楼院、前中院、后中院、后楼院。前楼院东连小东院,西接伙房院。前中院西连小西院,东接礼堂院。在礼堂院的东北面还有原学生伙房大院。礼堂院的北面是一片空阔的场地,场地的北面是一排低矮的茅房,这就是男女学生厕所。
学校房舍大多是门前拔廊的土木结构的平房。整齐美观,朴素大方。在校园里,最豪华最宏伟的建筑要算前楼和后楼。这两座楼都是砖木结构的老式的两层楼。站在楼下抬头仰视画栋雕梁,古朴典雅,别有风韵。登上前楼放眼观览,错落有致的大小院落,整整齐齐的房舍,生长茂盛的花木,尽收眼底。尤其是前楼和后楼遥遥相望,更显得宏伟壮观。
前楼上有教工会议室,有校长室、教导主任室、还有教导处办公室。每天早晚,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上上下下忙忙碌碌,操理着学校的各项事务。
礼堂院即先前的孔庙大院。孔庙历史悠久,是一座庞大而古老的庙宇。主要由大成殿和东西陪殿组成。殿宇斗拱飞檐,画栋雕梁,庄严肃穆,巍峨壮丽。解放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师生们一齐动手拉倒了殿堂上的尊尊神像,并且略加装修,便成了后来的礼堂院。大成殿改称礼堂,东西陪殿分别改称东屋和西屋。
1952年夏,我从小学毕业报考民中初中,考场就设在大礼堂里。当时民中招收建校以来的首届高中生,考场也是在这个大礼堂里。大礼堂是当时学校集会的主要场所。当年秋,民勤著名造林模范薛万祥从北京开会回来就在礼堂的讲台上给我们做了重要报告。此后,民勤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兼民勤中学校长王鸣和以及中共民勤县委副书记王曰咸、县委宣传部部长孙存江等,都在这里给我们做过重要报告。东屋和西屋都很宽敞。东屋主要摆放教学仪器。西屋一隔三间,分别用做教研室、学生会办公室和游艺室。
在后楼的东侧有一座大门,这就是学校的后门。走出后门放眼一看,是一片平坦广阔的场地,这是学校的操场。操场北至北城墙,东至东城墙,西至苇子湖,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
记得当时刚上民勤中学时,从家里带的行李非常简单:一条旧毛毡裹着一条半新不旧的褐被子,内夹一个装麦草的粗老布枕头。铺盖如此简单,但是我却非常高兴,因为从现在起,我是一名中学生了。
入学后,我被编进初一甲班。班主任是刘开虎老师,副班主任是陈生渼老师。这两位老师都很年轻。一甲的教室、宿舍都在小西院。和我同室的同学有湖区来的,也有坝区来的,大家相互不认识,可是没过多久,我们都彼此了解了,而且渐渐熟悉了,成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
开始上课了。我的同桌是一位女同学,名叫王素琴。她身材不高,圆乎乎的脸,梳着短发。编座位的时候,谁也不愿和女生坐在一起。刘老师给我们编座位,也很作难。为了团结她,不至于使她心里难受,我自告奋勇地对刘老师说:“我愿和王素琴坐在一起”。刘老师一听很高兴,马上同意了我的意见。这时,周围的同学都向我投来惊异的目光。
王素琴学习较差。有时她问到我什么,我总是热情诚恳地回答她,决不因为回答麻烦而假装不知道。天长日久,王素琴真正认识了我。为了表示谢意,她有时还从书包里掏出热乎乎的包子给我吃。
在刘老师和陈老师的组织领导下,班上成立了班委会。时过一月,班上还建立了团支部。我们班上的班团干部主要有:张家义(班主席)、谢安仁(团支书)、李培贤(学习委员)、周伯仁(生活委员)、黄朝岳(文体委员)。按照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上各班都要举行班会。班会由班干部负责召集,并且请班主任参加指导。每次班会上既要总结前一周学习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又要安排和部署后一周的活动内容。
刘老师特别注意对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常常召开班干部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要求班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学会工作方法,在班上能够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全班同学中的中坚力量。
我班的数学老师是杜春茂先生。
杜老师大约五十岁左右年纪。由于他年纪大,师生们都称他“杜爷”或“老杜爷”。
杜爷生活朴素,慈祥和蔼,平易近人。我们见了他一点也不感到拘束。夏天,他身穿白布汗褂,头戴凉帽;冷天,他身穿对襟棉袄和大裆裤,裤管口上还要扎上带子。早上上课,天气特别冷,他套上一件半新不旧的斜褐子大衣。登上讲台,在旧得差点要破裂的帽沿下,一双慈爱可亲的目光环顾着全堂的每个学生。
杜爷的家住在城内,每天在家食宿。有一天早上上算术课,他迟到了约两分钟。一上讲台就向同学们道歉:“老婆给我打了两个荷包鸡蛋,赶着吃完就迟到了。很对不起大家,现在我们赶快上课吧。”杜爷话音刚落,全堂一阵哈哈大笑,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杜爷上课很有趣味。他把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也能讲得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如他讲植树,便把粉笔盒当做树苗子扛在肩上在讲台上走来走去。讲行程问题,便马上学起火车出站时的声音:“呜——夸卡夸,夸卡夸……”讲分节号,他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说:“滚隆滚隆滚隆滚……(写“O”)嗵,嗵,嗵……(点分节号)”,讲正负数加减法,他就将其简便算法编成几句简明易记的歌诀让我们记忆背诵。
由于杜爷对教材熟悉,教法灵活,教态活泼,语言生动有趣,能积极追求课堂艺术和教学效果,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凡是听过他的数学课的学生,不论是先前的还是后来的都对他啧啧称赞。随着岁月的流逝,杜爷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难以消逝。
杜爷胸怀宽阔,生活乐观,无忧无虑,人称他“乐天派”。他有五六个子女,平常不唤名字,而是一一唤号:“一号,二号,三号……”有时,他回到家中还会对妻子和孩子们唱起山西山歌:“大妞妞那个二妞妞哟……”引得全家嘻嘻哈哈,笑声不止。
据先前的同学们说,杜爷是山西人,解放前就到民中教书。他的数学造诣很深,还出版过数学专著。1949年过春节时,他自编了两副对子贴在自家的门上。其一:“生山西,来甘肃,民中教学;教算术,代代数,兼证几何”。横披:“寒酸教员”。其二:“有儿有女有老婆,无田无地无财产”。横披:“无产阶级”。短短两联,他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窘况,也写出下层知识分子的落魄与无奈,文字洗炼,亦庄亦谐,反映出他文学功底委实不浅。
我们班上的语文老师是马玉浩先生。
马老师中等身材,方盘脸,大分头,不多说话。他忠于职责,刻苦勤奋,默默耕耘。他能书善画,多才多艺,既是我班的语文老师又是我班的美术老师,很受同学们的尊敬和欢迎。
有一天早上上完语文课,马老师走出教室,有四五个同学围住了他。他们都拿着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请求马老师写上名字。马老师无法走开,只得掏出水笔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时候,我也赶快跑进教室拿出自己的一本书,请马老师写上名字,马老师没有拒绝,同样满足了我的心愿。
马老师住在后楼上,我到楼上交作业,马老师正在房间办公。他的卧室是一个套间,墙上挂着字画,和别的老师的房间相比,他的布置是另一番天地。
正间很宽敞,内摆一张大长桌,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纸笔墨砚。我知道,这是马老师写字的地方。我环顾四周,沿墙立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匾匾牌牌。我暗暗吃惊:马老师原来竟这么辛苦!他不仅每日教课,还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书写任务。
据我所知,马老师上过武威师范学校(中师)。他擅长书法,在学生时期就小有名气。当时武师的校长是昝健行先生。昝先生是全省知名的书法家,经常有人来到学校向他求字。他忙不过来,只好把放下的纸张墨水交给玉浩先生去写。字写完了,在落款处题上昝健行的名字并且盖上昝健行的图章即可。
据马老师自己说,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爷爷、父亲都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有年过春节,父亲写不上对子,只好在门上贴了两条红纸,心中非常难受。后来有了玉浩,他决心供儿子读书,让他勤奋习字,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终于出了个大书法家。
孔庙学宫一角
我们班上的英语老师是祁成经先生。
祁老师英语功底好,教课有方,效果极佳,很受学生欢迎。
他天资聪颖,又肯钻研,有多方面的才能。当时,他不仅在我班教英语,还在别的班上教数学,工作非常忙碌。
据我所知,在解放前祁老师曾经上过黄埔军校,结业后在国民党军中任过中尉炮兵连连长。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上海。国民党守军战败溃散。祁先生即脱去戎装,化装成老百姓跑回了家乡。
解放后,祁老师参加了教育工作,向组织交代了历史,决心脱胎换骨,革心洗面,将功补过,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他先在北街小学任教,后来调到民勤中学任教。
在北街小学任教时,祁老师导演过大型现代歌剧《白毛女》,在剧中亲自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在民中任教时,祁老师又导演了大型歌剧《刘胡兰》,在剧中亲自饰演匪军连长大胡子。当时,《刘胡兰》在学校礼堂门前演出,观众除全校师生外,还有校外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人们对祁老师的成功导演和亲自登台演戏无不称赞。有的人笑着说:“祁老师演徐大胡子是在演他自己,怪不得演得那么出色”。
祁老师是我的姑父。有一天下午课后,我和四叔子效中(和我同级,他在丙班)前去他的房间请教英语。他对我俩非常热情。在回答我俩的提问后,又问我俩在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功课跟上跟不上。我俩临出门,他又掏出钱叫我们拿上。我接过钱一看是五元,四叔子拿的也是五元,我们两个真是喜出望外。
我们班的历史老师是张昌文先生。
张老师个子不高,面目清瘦,眼睛高度近视,常常戴着眼镜。多年来,他一直教历史,对教材熟悉得几乎能背下去。
张老师讲课非常风趣。他踏着稳稳的步子登上讲台给同学们答了礼,便转过身把课题工工整整地板书出来。然后再回过身把两手按在教桌的两端,一脚着地,一脚踮起,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他讲课就像讲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全班的每一位同学。他板书的内容比较简单,却井井有条。在黑板的左边是课文各小节的标题,右边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等等。下了课,便夹着教本、教案,端着粉笔盒,踏着稳稳的步子走向自己的宿舍。
每当张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便会争先跑上讲台,学着张老师讲课的语调和姿势,一句一句地“讲课”,引得全堂哈哈大笑。
给我们班上教生物的老师是刘德远先生。
刘老师中等身材,方盘脸,平头,白皮肤,双眼皮,仪表堂堂。他是一位老教师,讲课时很少打开教本,他那有条不紊的论述,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自然流畅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手势,灵活善变的表情都令人钦佩不已。
我班的体育老师是石永钊先生。
石老师是初一丙班的班主任。性情温柔,说话和气,特别关心爱护学生。我的四叔子效中就在他的班上,还有我小学时期的同班毕业同学潘竟万也在他的班上。
石老师的体育课教得很好。什么赛跑、跳远、跳高、跳箱、木马、垫上运动、单双杠、传球投篮、打垒球、推铅球、扔铁饼等,他都给我们教过。他言传身教,示范动作非常优美。
石老师虽说是体育教师,而他的知识却是多方面的。什么语数外、音体美样样能行。当时,他给全校同学教的一首歌《我们新疆好地方》,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宽又大,积雪融化灌农庄……”
据我所知,石老师和马玉浩老师在武威师范上过学,他俩是同班同学。毕业时,马老师是第一名,石老师是第二名。毕业后回到民勤,两人又一起被调到民中任教。马老师教语文,石老师教体育,在广大师生中影响很深。
1950年徐兴华的毕业证
刘开虎老师是我班的班主任。他除了做班级工作,还给我们上音乐课。当时,他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给我们教的一个藏族舞蹈,至今我还记着。这个舞的唱词是:“草原本是好地方,草原本是好地方,可恨来了个马步芳,抓兵要款抢牛羊,各族人民遭灾殃。”
刘老师还给我们上过物理课。他上课时,语言和教态都比较呆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听得枯燥无味。尽管如此,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教课态度,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奋刻苦知难而进的学习精神却一直令人可敬可佩!
陈生渼老师是我班的副班主任。他除了协助刘老师做班务工作,还兼管学校图书。当时同学们都称他“陈先生”,这大概他是职员而不是教员的缘故吧?后来,他开始教数学,便成了响当当的数学教师。
陈生渼老师脑子聪明,记忆力很强。在求学时期,他一直是优等生。文史地、数理化、音体美,他无所不长。学校里经常开展球类比赛,无论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大家都喜欢请他当裁判员。
我不喜欢体育活动,只喜欢读书,所以在课余时间经常到图书室向陈老师借书。天长日久,陈老师也更加认识了我,了解了我。因为他和我是同姓同宗,比我大两辈,又排行为四,所以我把他尊称“四爷”。
记得当时学生会刊办一份小报(油印的),各班都有通讯员经常给校报投稿。我是初一甲班的通讯员。有一天(春暖时候)学校各班组织挖蝇蛹,活动结束,还要开展评比。经我了解,我班有位名叫李祯成的同学挖了400多个蝇蛹,是我班战果最辉煌的一个。于是我及时动笔,写了一篇题为《挖蛹模范李祯成》的报道送到学生会。过了几天,我的这篇报道竟在校报上登出来了。我们班上的同学看到这份校报都很高兴。而我自然比其他同学更加高兴,更加激动!
我写作方面的底子就是那时节打的,在那个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学生们的读书生活是很艰苦的。但恩师对我们的教育是一流的。老师的谆谆教诲,举手投足,教学花絮始终是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记忆。恩师的学问风范,影响着我个人的命运,他们始终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标。
作者简介 陈国艺,民勤县泉山镇人。1952年夏考入民勤中学初中部,1955年夏毕业,考入武威师范。1956年夏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秋退休,执教42年。喜欢文学,尤喜诗词,在教学之余,写了大量的诗词楹联,经常发表于《武威诗词》《天马诗刊》《苏武山诗词》以及《甘肃诗词》,现为苏武山诗社社员、武威市诗联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2-24 14:17:02
2022-12-24 14:11:02
2022-12-24 14:07:48
2022-12-24 14:05:30
2022-12-24 13:59:17
2022-12-24 13:53:31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2-24 14:23:21
2022-12-24 14:17:38
2022-12-24 14:11:49
2022-12-24 14:11:07
2022-12-24 13:59:21
2022-12-24 13:59: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