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7 15:11:1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监管要长牙齿「银保监会接管」,关于监管要长牙齿「银保监会接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8年1月22日,2018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保险监管工作情况,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并指明未来一个时期保险监管的战略方向。
对于保监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自2017年4月9日原主席项俊波被宣布接受调查,保监会至今仍未迎来新掌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保监会在十余次内部会议上强调,坚决肃清项俊波流毒。
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成为保监会2017年关键词。保监会正在全力修复受项俊波影响的“亚健康”状态,同时重拳出击,打击违规行为,构筑更牢固的监管防线。
就在项俊波被宣布调查的当月月底,保监会就统筹部署了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
2018年1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说,要毫不动摇整治市场乱象,针对当前保险业的股权乱象、资本乱象、产品乱象、投资乱象,必须让监管长上牙齿,重拳出击,拨乱纠偏,把治乱象、整乱局作为行业正本清源、重回正轨的重要内容。
2017年4月,保监会下发《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提出着力整治虚假出资、公司治理乱象、资金运用乱象、产品不当创新等问题。
“2017年,保监会系统一共处罚机构720家次、人员1046人次,罚款1.5亿元,同比增长56.1%;责令停止接收新业务24家,撤销任职资格18人,行业禁入4人。”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在2018年1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
市场乱象得到集中整肃——2018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如此概括。
2018年1月底,陈文辉强调,必须深刻反思过去一段时间行业个别激进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列举了包括个别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及公司治理失效,实际控制人凌驾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上;个别公司资本不实和股东占款,实际控制人挪用占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等在内的十个方面问题。
可以预见,2018年,保监会仍将以“严监管”贯穿全年,对于行业乱象继续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上述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有效防范化解处置保险业各项风险,切实打赢防控重大风险这场硬仗。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形成高压震慑。
“2018年,对保险业开展的专项检查将会更加严格。”保监会内部一位曾参加专项检查的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从38张监管函看保监会对哪些市场乱象下狠手
2017年上半年,保监会开展了首次覆盖全行业的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现场评估,涉及130余家内资、50余家外资险企。
“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重点要管好‘人’和‘钱’。”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人”就是股东,要加强股东准入监管,对股东资质提出要求,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钱”就是资金来源,要对股东资金来源进行穿透式管理,严防虚假注资。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诸如误导销售、高风险投资等行为,从表象看,是违反监管规定,但核心问题还是在经营保险业的理念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保险业偏面强调和理解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理念和认识,5年来批准筹建的新保险公司不少。有些公司进入保险市场,从一开始就不是想正经地经营保险业,对于保险业健康、合规的经营模式认识非常模糊。因此,要治理保险业乱象,要从源头去解决,就要从公司治理抓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保监会在官网上公布了38张监管函——仅从公布的数量看,比过去3年(2014—2016年)公布的总数还要多。其中,超过20张监管函涉及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38张监管函详情见表格。
治理股权乱象
昆仑健康违规案件:首次被清退违规股权,相关投资人被列入黑名单
2017年,保监会首次迈出了清退保险公司违规股权的步伐。
12月15日,保监会下发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撤销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昆仑健康”)有关股东和注册资本变更的行政许可,依法处置相关投资人违规取得的股权。
经查,深圳市宏昌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在投资入股昆仑健康、申请相关行政许可过程中,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作出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股东之间无关联关系等不实陈述,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保监会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撤销昆仑健康有关股东和注册资本变更的行政许可,清退违规取得的股权,并将相关投资人和中介机构列入市场准入黑名单。
保监会还在公告中称,责令昆仑健康3个月内引入合规股东,在引资完成前不得向违规股东退还入股资金,确保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维护公司稳定经营,切实保护投保人利益。
昆仑健康当天即发布公告称,完全尊重并高度重视有关监管决定,已于第一时间将文件转告全体股东。将认真贯彻落实监管决定,协调股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执行。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昆仑健康股东深圳宏昌宇、正远大、泰腾和正莱达疑似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有关。其实际控制人或高管存在与佳兆业及其关联公司工作人员重名的现象。
保监会第一时间关注到媒体报道,并于2017年2月17日下发《关于对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有关问题的问询函》,要求昆仑健康说明,是否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有关,有关股东入股资金是否来源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下属企业或其关联方。
随后,昆仑健康作出回复,表示以上四方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且均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无关。
2017年2月27日,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对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有关问题的二次问询函》,要求昆仑健康就有关股东情况作进一步解释。保监会还质疑其中一家股东公司的回应披露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所示不符。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保险业严查治理结构的大环境下,昆仑健康的回复未让监管层满意。“如轻易让其过关,就有了一个不好的示范效应。”
朱铭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保险公司股东有准入门槛和标准,是为了保证公司稳健经营,杜绝短期炒作,以及将保险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的行为。 “比如,要求持股人相对分散,不能一股独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人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行为,来规避监管的防火墙。比如,通过代持股份,将整个公司控制在某个人或某个公司手里。”
而此前保险业存在的一些乱象,一定程度上与股权结构和个别股东要求有关。陈文辉就曾指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就“野蛮人”的基因。“比如有些保险公司,受大股东意志主导,与非保险股东作为一致行动人举牌上市公司,把钱投向和主业毫不相干的领域。还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交叉持股、层层嵌套,掩盖真实股权结构,滋生内部人控制和大量关联交易。他们从一开始就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没打算好好做保险!”
2017年2月,陈文辉表示,下一步的监管措施包括降低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的穿透式监管等。“不许那些动机不纯的投资者混进保险业,‘挂羊头卖狗肉’。”
2017年7月,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从过去的51%降低到1/3,以期发挥股东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
除了清退昆仑健康违规股权,2018年伊始,保监会还治理了两家违规代持的保险公司。一家是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15年11月增资申请中,违规代持股份;另一家是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泰山金建担保有限公司在2012年增资申请中,违规代持股份,以非自有资金出资。保监会对这两家公司作出了撤销增资入股许可的决定。
“撤销行政许可,是非常严肃的监管行为。保监会不仅要对当前的违规行为进行治理,对于过去存在的问题也要进行追溯。”朱铭来说。
治理资本乱象
君泰人寿、渤海人寿、阳光人寿等违规案件:首度整治关联交易,防险企成“提款机”
“前两年,一些公司投资保险领域,擅长玩资本运作的方式——建保险公司,收保费,再拿保费去投资,投资的可能去向是股东的关联交易方,通过多层交易,利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膨胀起来了,接着再卖保险产品……‘气球’越吹越大,没有为社会提供保障性的产品,而完全是资本运营,是循环性的运作,风险很大。”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2017年7月,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还有个别大股东把保险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将大量资金投向控股股东或者其他关联方的资产,可能存在非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利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虚假增资等行为。整治虚假出资,切实解决资本不实问题,是2017年保监会监管的重点之一。保监会加强了对股东资本的穿透式审查,穿透资金来源,要求股东在投资入股时提供资金来源说明等证明材料,对存在疑点的进行追溯审查,确保入股资金自有、真实、合法。
一组数据也反映了2017年保险公司增资的热情确实有所消退。
为了满足“偿二代”监管要求、维持现有规模,保险公司增资计划一度非常密集。尤其是在2015—2016年间,保险公司接连增资成为市场一大看点。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46家险企实施了增资,金额超过760亿元。其中,珠江人寿增资次数最多,达3次;信泰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利安人寿、君康人寿、华海财险等6家公司也增资两次。而2017年,无论是增资险企的数量还是金额,都被“腰斩”,全年有23家保险公司增资,合计增资301亿元。
2017年5月,保监会在《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对利用虚假保费注资、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挑战监管底线、无视国家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移送司法处理。
存在违规的关联交易也被保监会重拳打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10月10日-19日,保监会集中发送监管函,指出君康人寿、渤海人寿、阳光人寿、上海人寿、珠江人寿、百年人寿、中华联合、利安人寿、信泰人寿等9家保险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关联交易制度未报备、关联方档案不完整、关联交易未识别未报告等,责令这9家险企暂停部分乃至全部关联交易6个月,或至投资关联方的信托项目完全收回本息之日止。
保监会要求,上述9家企业部分停止或全部停止关联交易,不得向禁止的关联方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除存量关联交易的终止行为(如到期、赎回、转让等)以外,不得开展资金运用类关联交易(包括现有金融产品的续期,以及已经签署协议但未实际支付的交易)。
一些具体的关联方还被“点名”。例如,君康人寿被禁止向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等关联方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被禁止向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强调,针对关联交易问题,监管函中明确禁止部分公司与其重点关联方的关联交易6个月,目的是督促其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管理,严防股东将保险公司当成“提款机”。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是保监会第一次对涉及关联交易的市场行为直接采取监管措施,体现出关联交易监管从以制度建设为主,转变到制度建设与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阶段。
对于上述9家保险公司,保监会也表示,将会跟踪检查整改情况,视情况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治理产品乱象
复星保德信、安邦、平安财险等违规案件:整治“长险短做”;产品不合规被罚停申报新产品
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29日,保监会下发组织开展人身保险治理销售乱象打击非法经营专项行动的通知,将重点治理销售乱象、渠道乱象、产品乱象及非法经营等问题。
其实在2017年,针对产品乱象的治理一直在进行。重点整治保险公司“长险短做”,通过保单贷款、部分领取、减少保额等方式变相改变保险期间、变相提高或降低产品现金价值、变相突破监管规定,扰乱保险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问题。
2017年3月3日,保监会对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发监管函称,核查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报送的“复星保德信小福星少儿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备案材料时发现,该万能型产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该产品设有两个个人子账户,且最低保证利率不同;同时,该产品各子账户之间可进行账户价值转换,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不确定。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在3个月内不得申报新的产品。
复星保德信随即于3月8日发表公告称,“小福星”产品在设计中“未能深入理解保监会监管精神”,收到监管文件后,已紧急停止了该款产品的销售, 之后将严格按照监管政策和要求,对产品开发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5月4日,保监会又针对产品问题对安邦人寿下发监管函,称“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保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保监会要求安邦人寿立即停止使用上述产品,并且3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此外,还有5家保险公司也因为产品不合规收到保监会监管函。平安财险一款产品存在销售名称与保险责任不符、产品命名不符合监管要求、未如实进行销售方案登记等问题;东海航运一款保险产品超出保监会批准的公司业务范围;农银人寿、交银康联、长城人寿则因产品现金价值计算不合理,不符合一般的精算原理,被罚停止申报新产品6个月。
万能险业务规模在2017年的大幅下降或能说明保监会治理产品乱象的成效。
2015-2016年,以“万能险”等保费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引发了外界对其“野蛮人”的指责。2017年,随着保险会强监管与回归保障的要求,中小险企野蛮增长时代落幕,万能险业务大幅下滑。
2018年1月22日,保监会统计信息部调研员、副处长段海洲通报称,2017年,以万能险为主的投资型业务大幅收缩,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新增6362.78亿元,同比下降50.29%。
治理投资乱象
加大处治“野蛮人”案件:遏制违规投资、激进投资;2017年险资全年举牌仅9次,全部来自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投资上市公司特别是蓝筹股,本是理性选择,长线投资也是保险投资的优势。然而,2015-2016年,一些保险企业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在资本市场屡屡做出“坏孩子”的举动。
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初至2016年底,A股共发生举牌260余次,涉及150余家上市公司,其中险资独占鳌头,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达80余次,举牌方耗资3000余亿元。其中,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国华人寿、华夏人寿等七大保险系资金在A股举牌最为活跃,从公告频次看,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又最为突出。
“险资整体上较好地践行了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因此,对近两年部分机构‘匪夷所思’的激进表现,必须深挖问题根源。”陈文辉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监管自身的理念、规则、力度仍有不足,这是“野蛮人”成长的外因,而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就“野蛮人”的基因。
“个别保险公司与非保险股东作为一致行动人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导致大股东意志主导投资决策,损害保险公司利益。‘万宝事件’中,前海人寿作为宝能系一致行动人投资万科A,有必要对此类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保险资金被利用、被错误使用。”陈文辉说。
此外,正如陈文辉在接受采访时所言,一些保险公司通过交叉持股、层层嵌套,掩盖真实股权结构,滋生内部人控制和大量关联交易。“从一开始就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有机构调查发现,随之而来的是激进的产品和销售,倒逼出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
2017年4月底,保监会下发《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下称《通知》),着力整治资金运用乱象,坚决遏制违规投资、激进投资行为。
《通知》明确提出,集中整治保险资金投资多层嵌套的产品,模糊资金的真实投向,掩盖风险的真实状况;非理性连续举牌,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利用保险资金快进快出频繁炒作股票;违规开展资金运用关联交易,向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输送利益;盲目跨境跨领域大额投资和并购;将短期资金集中投向非公开市场的低流动性高风险资产。
保监会还要求,组织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资金运用比例合规、产品嵌套和杠杆投资、关联交易、重大股票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等情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从二级市场的情况来看,与2016年险企在股市疯狂举牌相比,2017年则归于平静。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统计,2017年,保险公司仅发起了9次举牌。其中4次来自中国人寿,其举牌的4家公司分别为青岛港、中国联通、京能电力、申万宏源(2月举牌、8月终止认购);另外5次来自中国平安,被举牌的5家公司分别是旭辉控股集团、工商银行、万国数据、汇丰控股和株式会社津村。
2017年发起举牌的险企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前两年的中小险企变为大型上市险企,投资风格也从此前的“多数财务投资 个别谋求控股”变为以长期财务投资为主,险资加码杠杆举牌的行为几乎绝迹。
“规范保险资金投资,不是保监会一家的问题,因为险资可能通过信托或者其他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来投资,这涉及到一行三会的协同。从国家层面,现在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一步会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朱铭来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昔日“举牌王”,2017年过得怎么样?
让资本猎人、市场炒家无处遁形——这是2017年保监会对保险企业的“喊话”。保监会多次发文,明确提出“把业务扩张激进、风险指标偏离度大的异常机构作为监管重点”。
在严监管的高压态势下,昔日的“举牌王”们在2017年过得怎么样?
万能险“野蛮生长”被遏制: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人寿新增保户投资款各下降99%、84%、77%
2017年,保监会相继针对保险资金运用、万能险开发管理存在的违规问题,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人寿采取监管措施。这三家堪称是2016年风生水起的“举牌王”,而万能险保费的快速扩张一度给险企举牌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2017年,三家险企接连迎来保监会的监管措施:
2月24日,针对前海人寿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问题,保监会依法对前海人寿及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作出了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及行业禁入等处罚措施。其中,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并给予前海人寿以及相关涉事人共计136万元的罚款。
2月25日,保监会发布对恒大人寿的行政处罚书,依法给予该公司限制股票投资一年、两名责任人分别行业禁入5年和3年的行政处罚决定。此外,还对该公司采取下调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20%、责令撤换另两名相关责任人、责令就有关问题进行整改等三项监管措施。
5月5日,保监会对安邦人寿下发监管函,3个月内禁止安邦人寿保险申报新产品,并要求安邦人寿保险对产品开发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事实上,随着万能险的“野蛮生长”被遏制,这3家公司的万能险规模均大幅收缩。根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17年1—11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万能险)分别下降99.2%、83.6%、77%,远高于行业50.8%的平均线。
其中,前海人寿下降最为明显。2017年1—11月,前海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为6.2亿元,占规模保费的比例仅为2%。而在2016年同期,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则达到775.9亿元,占规模保费的比例也高达80%。受此影响,前海人寿2017年1—11月规模保费(包含原保险保费和保户投资款)同比大降67.3%。
恒大人寿、安邦人寿规模保费也分别下降34.13%、24.7%。安邦系另一家保险公司安邦养老,数据表现则更为“惨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降幅达94.3%,规模保费下降88.7%。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曾收到保监会监管函的华汇人寿、弘康人寿、渤海人寿、上海人寿、长城人寿、昆仑健康等保险公司,规模保费均出现下降,且位于降幅排行前列。
部分险企万能险不降反升?珠江人寿增长逾八成
珠江人寿也是曾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中小型险企之一。2017年,珠江人寿因接盘三家万达广场而受到关注。
记者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1-11月,珠江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8.36亿元,同比下降29%,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降至39.2%,下降23个百分点。同时,万能险保费收入为152.5亿元,同比增长84.2%,在保费规模的占比升至六成以上。
除了珠江人寿,泰康、平安寿、人保健康、交银康联、民生人寿、百年人寿等险企2017年1—11月万能险新增保户投资款也出现上升。
在监管层大力整顿万能险的政策环境下,珠江人寿的万能险业务为何不降反升?
对此,珠江人寿作出回应,将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2017年10月执行监管新规,各家公司旧万能险停售,整个三季度市场上万能险销售集中爆发;二是原保费中也含有大量中短存续期产品,2017年监管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了限制,但2016年市场上中短存续期产品大量在售;三是2017年销售的万能及年金产品的期限均为中长期产品,其中占比七成的万能险产品期限在5年以上。
2017年,珠江人寿曾收到保监会的两份监管函。
第一份是2017年8月4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指出珠江人寿6处违规,包括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不完善、人员组成不符合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运作需要改进、关联交易管理不完善、未对资金运用进行资本约束、偿付能力制度建设和执行不规范等。
珠江人寿随后在官网刊文称,在检查中积极配合,提供了5000多份检查材料。
第二份是2017年10月10日,保监会再次向珠江人寿发出监管函,指出其在“三会一层”运作、关联交易、合规与内控管理、内部审计、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问题。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珠江人寿被禁止直接或间接与关联方开展下列交易:第一,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第二,除存量关联交易的终止行为以外,开展资金运用类关联交易。
珠江人寿回应称,目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整改工作,余下问题,将在保监会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整改完毕。
昔日“举牌王”忙转型
曾经在A股市场上“横冲直撞”的险资偃旗息鼓,2017年全年,竟没有出现一例激进的举牌现象。
与此同时,梳理公开信息即可发现,昔日“举牌王”们纷纷忙着转型。
2017年8月,前海人寿副董事长张金顺在公司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前海人寿要以钢铁般的决心、钢铁般的组织纪律“深耕主业、补齐短板”,坚持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产品,大力发展期交业务,为保险业发展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贡献积极力量。目前,公司转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恒大人寿也启动了战略转型,强调向长期储蓄型、风险保障型产品转型。
在公司起步之初曾通过万能理财型产品迅速做大市场规模的渤海人寿也表示,于2017年4月停售34款产品,产品策略由理财型向保障型转化。截至2017年8月底,渤海人寿在售的30款产品中,保障类产品的占比达到73%。
作为国华人寿控股股东,天茂集团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国华人寿2017年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调整产品结构,以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业务为主体,在银行保险、个人代理、互联网等各个渠道大力推进长期储蓄及风险保障型产品销售。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2017年保险市场运行特点之一就是“业务结构持续调整”。2018年1月22日,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巡视员、副主任王蔚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万能险在规模保费中占比已由2016年底的36.85%下降至19.95%,下降16.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保险产品加速回归保障性。2017年,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47.2%,较2016年底上升11.1个百分点。从新单业务结构看,期交业务占新单业务的37.59%,同比提升6.94个百分点。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2-17 15:11:11
2022-12-17 14:23:03
2022-12-17 14:11:15
2022-12-17 14:11:02
2022-12-17 14:05:16
2022-12-17 13:59:2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2-17 15:11:16
2022-12-17 15:11:04
2022-12-17 14:23:18
2022-12-17 14:23:07
2022-12-17 14:11:07
2022-12-17 14:05: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