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小水电是二次能源吗「丽水小水电」

时间:2022-12-14 09:47:2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小水电是二次能源吗「丽水小水电」,关于小水电是二次能源吗「丽水小水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经省发改委批复,同意衢州自11月1日起调整小水电上网峰谷时段,通过进一步优化小水电峰谷时段,减缓光伏和水电在白天时段的叠加效应,以“水光”多能互补,促进削峰填谷和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位于衢州市衢江支流上的铜山源水库,是衢北最大的农用灌溉水库|刘鑫 摄


等等,水电就水电,为什么还标注个“小”?


水电是技术成熟、运行灵活的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具有防洪、供水、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根据装机容量,水电可以简单分为大水电和小水电。


小水电一般是指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利用分散的溪流、小河或灌渠跌水所形成的落差进行发电的一种水电站。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小水电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位于浙江金华的湖海塘电站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个水力发电暨灌溉工程。电站里的美国造一号机组,是1950年从刚解放的四川成都缴获的战利品,还有水轮机组和油压直缸式调速器也是美国制造的。电站建成之初有部队驻军保卫,重要性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小水电发展逐步加快,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农村用电需要,国家很重视农村小水电发展。1956年1月,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凡是能够发电的水利建设,应当尽可能同时进行中小型水电建设,结合国家大中型电力工程建设,逐步增加农村用电”。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时间在流淌,环境也在改变。


早前农村自建的小水电站设备简陋,可靠性差,往往是有水就有电,没水就没电。


▎1978年1月1日,铜山源东、西总干渠全线通水,衢县县委在大坝脚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数万观众观看通水盛况。



到了1983年,国家启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建设,在中央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下,各地开始大力开发小水电,同步建设配套电网。通过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40多个区域电网,有600多个县以小水电供电为主。


中国的小水电看浙江,浙江的小水电看丽水,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水电第一市”的丽水,正是在这一时期,利用着它丰富的水系资源得到了蓬勃发展。


▎芙蓉电站位于衢州常山县北芳村镇,其所在的芙蓉水库是常山县境内最大的一级饮用水水源地|吴石忠 摄


根据水利部数据显示,启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建设后,国家电气化县户通电率从1980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15年的99.8%,户均年生活用电量从不足200千瓦时提高到1200千瓦时。小水电让山村有了电、供了水、通了路,面貌焕然一新,星罗棋布的小水电站,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发展,免不了“成长的烦恼”


时光流淌中,小水电站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争论。有人认为小水电的大肆开发,让江河变成“平湖”,直接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下游河床脱水、干涸,让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许多影响。小水电被指斥为“破坏生态”的元凶,社会上对小水电的质疑让其处境艰难,在质疑声中,全国各地许多小水电遭遇了“一刀切”式的关停拆除。


▎建设时期的衢州铜山源电站,水库大坝上还有“征服大自然,变水害为水利”的字样


可是,小水电真的如此“不堪”吗?


实际上,小水电对于中小河流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它既保障了原河道的生态流量,又减少了山洪暴发的危害,还满足了供水灌溉的民生需要。问题的症结不在小水电本身,而是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建设、如何管理。


▎位于衢州市衢江支流上的铜山源水库|刘鑫 摄


渐渐,许多小水电站走上关停、整改、提升的道路。“十三五”期间,浙江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报废一批”为目标,全面开展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小水电清理整改和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建设等工作。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已累计完成197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数量居全国第一。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水电走上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双碳”目标下,小水电何去何从


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当前国际能源大转型的共识和行动,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水电能否在历史的洪流中再次“风生水起”?


▎供电员工对常山县芙蓉水电站线路进行巡视,听取发电企业诉求,保障小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翟胜闻 摄


水电既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清洁能源,具有难以替代的水资源调控作用,被行业内认为是最好的调峰电源。由于风、光等非水可再生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一定比例的水电是调节非水可再生发电的最现实手段。


我国的水能资源储量世界第一,具有实现碳中和的天然优势。其中,小水电占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1/5(相当于6个三峡电站),不仅其自身的发电和减排贡献不可忽略,更重要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小水电都可以改造成抽水蓄能电站,成为“适应高比例风电太阳能入网的新型电力系统”不可缺失的重要支撑。


回到开头,此次衢州市调整小水电上网峰谷时段(高峰时段由8:00-22:00调整为7:00-11:00、13:00-23:00;低谷时段由22:00-次日8:00调整为11:00-13:00、23:00-次日7:00,小水电峰谷时长保持不变),就是将水电站的调节能力强的特点与光伏电站随日照而出力变化的特点进行互补,通过错峰出力,来避免水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互相挤占能源外送通道的情况。这样,在提升电站水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确保新能源消纳,缓解局部电网送出压力,对纾缓目前能源供给紧张的现状有着积极意义,进一步保障地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经济日报《浙江小水电绿色转型:重经济效益向重综合效益转变,重开发向重管理转变》

浙江日报《湖海塘前世今生:建国后浙江省第一座小型水电站》

中国经济周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须纠正对小水电的偏见》



供稿:衢州公司 杨晓璇 熊剑峰 李震

编辑:邓通|校对:项丹 杨周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