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5:59:20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四川井盐历史故事「四川发生过的历史故事」,关于四川井盐历史故事「四川发生过的历史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盐,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这种游离于生命体中的物质,看似普通却弥足珍贵。它,参与了生命的创造,让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物华天宝的四川,是我国著名的井盐生产地。在这片青山绿水环抱的土地上,四川井盐历史的厚重、悠久,在幽深古老的盐井中历历呈现,在弥足珍贵的档案中徐徐展开……
井盐孕育的城市
1938年5月5日,四川省政府关于自贡市筹备处组织构成的训令。
中国井盐,肇始四川;四川井盐,首指自贡。自贡在近2000年的井盐历史发展长河中,走过了因盐设镇、设县、设市的光辉历程,素有“千年盐都”的美誉。
早在东汉章帝时期,古蜀人民就在今天的富顺县城开凿了自贡地区的第一口盐井——富义盐井(后改称名为富世盐井),开始了盐业生产。北周武帝时,自贡地区又出现一大盐井——大公井,因其盛产食盐与富世盐井共同著称蜀中,并因此井而设公井镇,这也是自贡地域内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单位。唐武德元年(618),公井镇升格为公井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的盐区相继沦陷,川盐业奉令增产,自贡地区的盐业再获发展良机。1938年5月5日,四川省政府决定“仿照各省市先例,先行成立自贡市(市)政筹备处,设处长副处长各一员,积极筹备进行。”1939年8月,四川省政府召开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自贡市。经过近4年的筹备,到1942年6月15日正式批准自贡市政府成立,当时下辖面积160.9平方公里,管辖人口22.3万。自贡,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终于完成了它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飞跃。
历史档案中的川盐文献遗产
《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和《四川自贡岩口簿档案文献》分别于2003年第二批和2015年第四批正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两份档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历史价值,通过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
现存的《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形成于1732年(清雍正十年)至1949年之间。文献系统地反映了自贡井盐的开采、生产、运输、销售等经济活动,是研究中国近代股份制经济形态的萌芽、发展和演变,解读中国盐业生产经营发展演进历史的第一手翔实资料。其中,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蔡灿若、万丹亭合开同盛井约,议定以股份制形式合伙开凿盐井的档案,被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
《四川自贡岩口簿档案文献》是我国古代钻井史上最早的地质档案。清中叶以后,大的盐场开始把凿井过程中每道工序使用的工具、每天钻凿的进度、岩层情况、井下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处理事故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用一个专门的簿子记载下来,以作为日后修治盐井的参考和依据,并把这类簿子取名为“岩口簿”。岩口簿记载的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地质录井和钻井录井两大类,其中保存的大量地层信息和地质资料,为后来的地质勘探、钻井了解岩层情况和研究地质构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也就为人类认识地下地质规律,有目的地布井,开发盐卤、天然气等资源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因此,岩口簿成为我国古代钻井史上珍贵的地质档案和工艺档案,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档案文献价值。
川味浓厚的盐帮菜
清末民初,富顺县富荣盐场沙湾星罗棋布的运盐橹船。
利润丰厚的井盐业,吸引了全国各省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盐业工人前来四川投资、就业,据了解,仅自贡一带常年聚集的盐商与盐工就达20余万人。百里盐场酒肆林立,市井繁华,会馆遍布,不同层次的饮食消费和嗜好,逐步形成了川菜中独具风味的盐帮菜系。按照食用对象,盐帮菜大致分为盐商菜、盐工菜和会馆菜三类。
盐商菜主要讲求怪吃,菜的原料越古怪,烹调方法越神秘,说明顾客越有身价,听菜名就可见一斑,如“猪血泡”“露水菌”“泡青蛙”“退鳅鱼”“炮烙鹅掌”等。盐工菜则是就地取材,多以牛肉为主,如经典川菜“水煮牛肉”、声名远扬的火边子牛肉和毛肚火锅等都是盐工菜的代表。会馆菜则以流水筵席为主,突出特点就是排场足够大,而一桌酒席就需要一头黄牛才能办得出。
“沟通天地”的盐井与天车
井盐深藏于地下,随着其深度的增加,开采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原始的手工盐井,井深最多80余丈,井壁大都为石质,井底用柏木为干,垂绳而下,方便取卤,天长日久,木头腐烂,修理不易,且瓦斯上升,会给入井的工人带来生命威胁。但随着技术的革新,卓筒井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它是用一种叫作圆刃的特殊工具,将岩石开凿得如碗口大小,深者近百丈,用巨竹去节,相互衔接为井筒,卤水流入竹筒中之后,卤水就会随着压力不停地往上涌,这项创造发明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采用此法凿成的盐井可达千米之深,我国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米深度的盐井是四川的燊海井,该井成于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达到1001.42米深,而最难得的则是,时至今日,该井依旧有8口圆锅煎盐,每日产盐两吨左右。
有盐井就有天车,昔日盐场中天车林立,十分壮观,被人称为“东方的埃菲尔铁塔”,是四川井盐的重要标志。天车由成百上千根质轻、耐腐蚀的杉木捆扎而成,主要用于提卤。据档案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的天车有52米,到1962年,四川达德井天车加高至113.32米,成为我国井盐开采史上最高的天车。这深达千米的盐井和高至百米的天车,不仅是井盐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沟通天地”、给这片土地带来福祉的象征。
风韵汇聚的川盐古道
丝绸之路、大运河早在2014年就申遗成功,而蜀道、茶马古道如今也是家喻户晓,但发源于我国西南腹地的川盐古道却鲜为人知。人们通常所说的“川盐古道”,源头起于川东及南部江河两岸的大小盐场,如釜溪河边的自贡盐场,岷江边上的犍乐盐场、涪江边上的三台盐场;按照地域划分,川盐古道可概括为川鄂古盐道、川湘古盐道、川黔古盐道和川滇古盐道。这些江河与巴蜀境内连接各运盐口岸的陆运盐道,共同构成了一个大的川盐运输网络,几乎贯穿我国中部与西南腹地,形成了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沉积带。
川盐古道就像血脉一样串联起自贡富顺、云阳云安等因产盐而兴的大小城镇,西秦会馆、齐安公所等行商会馆也在古道两旁兴起,“放水节”“牛王会”“绞葓节”等一系列极具盐文化内涵的节会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如今,川盐古道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商道而存在,它更是成为一条民族文化活动的走廊和枢纽,使巴蜀文化、土家族文化、氐羌文化、濮越文化等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习俗和文化,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底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盐,自古以来就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物资,四川是产盐大省,盐卤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扎实。截至2017年,已探明盐卤储量超过2000亿吨,位居全国第二,全省井盐矿产量占全国1/8,制盐规模达661万吨,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十三五期间,四川盐业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川盐历史、文化内涵,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打造自贡、乐山、南充、遂宁四大制盐基地,把四川建成国内最大的井矿盐产业基地、世界级盐文化旅游目的地。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1-26 15:59:13
2022-11-26 15:53:32
2022-11-26 15:53:07
2022-11-26 15:41:33
2022-11-26 15:41:07
2022-11-26 15:35:19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1-26 15:59:20
2022-11-26 15:53:37
2022-11-26 15:53:12
2022-11-26 15:47:28
2022-11-26 15:47:12
2022-11-26 15:41: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