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08:48:30来源:仪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仪表网的《中国不仅要有“中国芯”,也要有一流传感器!》。
近些年,中兴、华为事件激发了国人对自主科技的关注,迫切想要拿回技术主动权,话语权,打破“卡脖子”问题,一度出现中国芯、炒芯潮。
然而,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除了芯片,传感器也越来越重要。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最底层,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是各物联网设备都必须要使用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成为各国、各企业在竞争的重点。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感受“信息”,并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芯片,让中枢的芯片做出相符的应对。这个信息可以是任何的初始形态,包括温度、压力、超声波等。比如我们用手机拍照的时候,光敏传感器会捕捉落进摄像头的光线,将它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中枢,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之后呈现出我们看到的照片。
可以说,芯片的存在,让物体有了“智慧”,能够做出用户想要的反馈;而传感器的存在,则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让物体活了起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传感器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自动驾驶、生物医疗、5G等众多新兴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于2012~2020年迎来传感器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期。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超2000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近3000亿元。
但与这个发展规模相对的,却是我国传感器的依赖国外进口度,达到了80%左右。尤其是汽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化学类气体传感器等,涵盖了日常、航天、科学多个领域,很容易像芯片一样陷入“受制于人”的窘境。
不仅有“外患”,国内传感器的发展还存在“内忧”,国内的传感器生产还是以代工或研究国外为主,钻研传感器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而且产品也比较集中在中、低端方面,以目前的工程工艺水平,要进入高端市场是比较困难的。
为避免国产传感器进入像芯片那样的窘境,国家不断在科技创新规划中加强传感器的地位。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工业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融合支撑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增强工业基础支撑能力。
12月9日,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1年度拟立项项目清单,共27项项目在列。包括高灵敏太赫兹生化传感方法与智能检测系统研究项目;结构光场纳米位移传感技术研究项目等。
12月9日,2021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在青岛开幕。会上山东省工信厅联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出台了《山东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规划》对传感器产业发展进行了布局,大力支持声学、压力、气体、温度、红外、生物医学等传感器突破发展。重点建设青岛声学智能传感谷和烟台光电智能传感产业基地。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之下,我国传感器产业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集群分布发展起来。其中,长三角地区主要以热敏、磁敏、气敏等传感器领域为主;珠三角地区以热敏、磁敏、超声波为主;京津地区则更偏向于学术研发,产学相结合,共同推进传感器的开发。
传感器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石”,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迎头赶上的不应只有中国芯,传感器也不能落下。因此,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将传感器作为“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克意义重大。
好了,关于“传感器”中国不仅要有“中国芯”,也要有一流传感器!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8-08 08:48:26
2022-08-08 08:48:17
2022-08-08 08:05:22
2022-08-07 20:16:27
2022-08-07 20:16:15
2022-08-07 19:33:03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8-08 08:05:26
2022-08-07 20:16:20
2022-08-07 18:00:30
2022-08-07 17:24:20
2022-08-07 17:01:17
2022-08-07 16:01: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