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将发放至本省重点排放单位登记账户

时间:2022-07-03 11:03:00来源:网络整理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进入倒计时。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全国碳市场首个业绩周期预分配配额将于近期正式下发。届时,全国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对下达企业配额数量进行核查,并将配额分配至本省(市)重点排污单位。单位注册账号。“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透露,全国碳市场已完成交易系统等配套体系建设,登记制度和数据报告制度,并积极推进配额分配。、系统测试等相关工作,网上交易将于6月底前正式上线。

市场建设进入“准备冲刺期”

“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企业必须在4月30日前完成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工作,省级部门须在6月30日前完成核定工作,省级部门须在9月前完成配额核定。 30、12月31日前完成津贴结算。刘杰表示,全国碳市场的整体格局正在逐渐明朗。

欧盟碳排放交易_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第三阶段_碳排放交易市场 面积

从制度结构上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全国碳排放权的集中统一交易。“为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一、价格统一,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建设,是按照‘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交易发展公平高效、综合性和深度市场监管,主体参与便捷快捷”。刘杰表示,交易系统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汇集了全国所有碳排放权交易订单,进行统一撮合交易。交易系统与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系统对接,登记系统根据交易系统提供的交易结果,在日终处理配额和资金的清结算。重点排放单位和其他交易主体通过交易客户端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

在交易机制方面,生态环境部2019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规范经济运行和稳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需要,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出售给重点排放单位。有偿划拨碳排放权,或者组织购买重点排放单位等依法自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单位取得的碳排放权。“目前,交易所已建立限价、最高持仓、大户报告、风险提示、异常交易监控、风险准备金等风险防控制度,

作为碳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数据质量验证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数据的采集、组织和归档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数据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因此,我们正在利用构建完整的MRV温室气体排放制度是保障碳市场建设的前提。” 刘杰指出,科学完善的MRV制度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设和运行的基本要素,碳交易主管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和政策。配额分配的保证,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第三阶段_碳排放交易市场 面积_欧盟碳排放交易

关于碳市场体系建设,刘杰建议,未来我们期待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引入更多投资者,适当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建议将配额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统一起来,避免市场碎片化、分散设置造成的低效运行,充分发挥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市场的协同效应。实现全国碳市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碳金融衍生品探索稳步推进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以碳远期、碳期货为代表的碳金融衍生品探索也在稳步推进。

从各地试点碳市场来看,上海、北京、深圳、湖北、广东等地碳交易所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更多探索。其中,碳交易包括借入碳、托管、碳债券、碳远期、场外期权交易、场外掉期交易、担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远期合约等;碳融资类型包括碳基金、碳配额和CCER质押、碳配额回购融资、碳配额买卖、跨境碳资产回购等。

“全国碳市场上线后,将根据未来碳市场的发展阶段逐步构建碳金融,待市场和政策条件成熟后,开发各类金融产品。” 刘杰表示,碳远期在碳金融衍生品中,碳期货在碳现货市场中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2016年,上海、广州、湖北碳市场启动碳配额远期交易。形式和功能都非常接近期货碳排放交易市场 面积,可以有效帮助市场参与者规避风险碳排放交易市场 面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碳价信号。

“截至2020年底,上海累计远期交易量达到433万吨,几乎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国家碳配额运行平稳后,我们将加快长期研究国家碳配额,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择时上线交易。刘杰表示,未来将在国家碳配额的基础上,研究国家碳配额指数,为成为国家碳定价中心奠定基础。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第三阶段_碳排放交易市场 面积_欧盟碳排放交易

在碳期货方面,绿地大华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员季晓云认为,未来碳期货市场潜力巨大。按照欧盟碳期货交易量是现货交易量30倍的标准,我国碳期货交易量可能达到4000亿吨左右。按照试点碳市场50元/吨均价计算,碳期货年交易量将达到20万亿元,大致相当于橡胶、铁矿石、铜等品种。预计在全国碳市场开始交易、碳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碳期货上市的市场基础将逐步完成。

刘杰建议,在符合政策和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化,进行现货、衍生品、期货的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的碳市场。形成。立足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国际碳定价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千亿蓝海市场开启

“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带来千亿市场规模,多方参与可能受益。” 东方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卢日新认为,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2025年将包括在内,预计碳交易市场占比30-40%。未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吨,相当于欧盟的排放总量水平。根据中国碳论坛与ICF国际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研究结果,预计2025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碳价将稳步上涨至71元/吨,而全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总市值将达到2840亿元。“随着活跃度的增加和碳价的企稳,高交易活跃度将直接带动交易所业务量的增长,参与持股交易所的企业将受益。” 陆日新说道。

他指出,新能源和碳资产管理将获得增长点,碳核查机构也将实现业务大幅增长。按5%抵消配额上限计算,目前CCER项目年减排缺口约为1.5亿吨,参与开发的新能源公司和碳资产开发管理公司CCER 将受益。以15元/吨的CCER价格测算,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单位发电毛利分别增长4.8%、2.5%和6. 4%,生物质是最显着的。此外,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需要通过自身的碳盘查和第三方机构的碳检查进行审计。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碳核查招标公告,单次碳核查费用约为3万元/次。全国碳市场初步规划入驻企业10000家,业务规模预计达到20亿元。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在短期内,约5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加上碳市场的潜在催化作用,建议关注火电板块;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占近30%。%,建议重点关注钢铁和电解铝板块;此外,重点关注各方面受益的节能环保领域。中长期,建议重点关注光伏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输配电侧(储能)技术迭代等“中国主导”链条的能源替代。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