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正在进行或被征收惩罚性关税

时间:2022-04-28 13:56:54来源:网络整理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正在进行中,初裁将于6月6日公布。届时,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可能会被征收37%至68%不等的临时惩罚性关税

这可能成为迄今为止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摩擦,也是世界上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板及相关零部件总值210亿欧元(约合1665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的70%,占贸易总额的7%左右中国和欧洲之间。

贸易战一触即发,而欧盟作为攻击者却面临内讧。

5月24日,成员国就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提案进行表决。同一天,更引起公众关注的是,代表欧洲1000多家光伏企业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公开抗议,称欧盟正在扼杀欧洲超过20万个工作岗位。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企业最初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反倾销申请,但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多次公开表示欧盟光伏双反案,将不遗余力地阻止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这场中欧贸易争端局势十分复杂,硝烟弥漫的战场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无论是商务部的专家,还是应邀赴欧盟洽谈的中国行业商会,以及光伏企业,都纷纷向《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欧盟在反倾销程序和决策方面不透明。

“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反倾销程序仍在审理中。如果欧盟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肯定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贸易战是中国不想看到的,但它是不是我们的意愿是转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欧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表示,“如果中国最终不得不应对,中欧双方的利益将受损,欧盟会看到吗?”

“‘双反’也救不了”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对欧盟产业造成损害,并披露了100多家欧盟认为对其产业造成损害的中国企业。

根据欧盟司法程序,反倾销案初裁的截止日期为今年6月6日。如果初裁获得通过,欧盟将立即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惩罚性关税,直至今年12月对此案作出终裁。在这六个月内,中国和欧盟可以继续谈判以找到解决争端的办法。最终裁定作出后,这一临时性惩罚性关税可延长为中长期措施,有效期为五年。当然,结果也可能是肯定的,可能会降低税率,也可能会终止征收。

反倾销调查的原申请人是德国公司Solar World。为了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诉讼,并满足欧盟“至少代表行业25%”的要求,太阳能世界还发起成立了行业组织EU ProSun,该组织联合了更多超过 20 家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制造商。Solar World还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了反补贴申请,将于今年8月初步确定。

“太阳能世界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规模还是销量,一直都是世界前茅。但是,光伏产业发展非常快,而太阳能世界在技术更新、市场开拓、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太慢了。”等,跟不上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步伐,跟不上全球光伏市场的反应速度,导致成本高昂,存在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双反’。” 国内光伏企业阿特斯(CSI.NSDQ)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汉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说实话,‘双反’也救不了。”

根据欧盟反倾销法,如果有相应证据,欧盟委员会有义务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不过,在李刚看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欧洲还没有真正走出欧债危机,拖累经济增长。2012年前后,德国等欧洲国家取消或减少了对光伏产业和光伏产品的补贴,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欧盟反过来,对中国企业采取措施是不公平的,”李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不透明和不公平的反倾销

更让中国企业诟病的是此次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的不透明和不公正。

“由于欧盟暂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必须使用第三方代理国家(地区)的数据来判断中国光伏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是否属于倾销。” 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第三方代理国(地区)欧盟最初选择了美国,中方提出反驳后选择了印度。“在选择第三方代理国家(地区)数据的时候,也需要找当地的公司合作。一开始我们也提到了中国台湾,但是台湾没有公司合作。不过,即使是印度公司愿意合作,在欧盟调查过程中,

这也引起了中国光伏企业的不满。在对中国光伏提起反倾销案后,欧盟从应诉的150家中国光伏企业中选择了7家样本企业,英利就是其中之一。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务总监范振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样本公司,他们向欧盟提交了问卷调查,并接受了现场检查。“欧盟使用一家印度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第三方代理国家(地区)数据来计算所谓的倾销幅度,但欧盟在目前程序中并未向该公司披露此信息。”

范振华还认为,选择印度作为第三方代理国(地区)本身就是反倾销调查中的一个缺陷。“因为印度太阳能产业发展比较慢,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等都比中国企业差很多,所以它的成本比较高,这个对比对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使用数据印度企业计算中国光伏产品的倾销幅度可能会比较高。” 范振华说。

关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数额,官方没有表态,但外媒披露的一份欧盟委员会文件显示,欧盟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计划涉及超过100家光伏企业。他们按不同的税率征税,从 37% 到 68% 不等,平均税率为 47.6%。

文件副本还显示,尚德电力、赛维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将分别收取48.6%、55.9%、51.。5%,58.7% 关税。

“目前,据媒体报道,欧盟对英利的税率是最低的,37.3%。但这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 范振华说。据范振华介绍,在应诉的100多家中国企业中,有7家被抽样企业将各自获得单独的税率,税率从37%到68%不等。非抽样被调查企业,适用被抽样企业的平均税率。

根据此前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经验,那些未应诉的中国光伏企业很可能被征收最高68%的税率。“税收可能会追溯3个月,但现在情况还不清楚。” 上述机电商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欧盟反倾销“损人不利己”?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不仅引起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强势反弹,也遭到了欧盟企业的谴责。

这封由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发起的致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卡雷尔·德古特的公开信得到了来自欧洲20多个国家的700多家光伏企业和1024名高管的签署。随后,它发表声明称,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制裁将“摧毁”整个欧盟的光伏市场。

公开信强调欧盟光伏双反案,欧盟市场光伏供应链价值的70%是在欧洲创造的,上下游供应商创造的产值约400亿欧元,贡献26.5万个就业岗位。那些主张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制裁的公司最多只能创造不超过8000个工作岗位。

他们还引用了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前瞻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称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欧盟将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损失17.三年。55万个工作岗位,光伏产业增加值损失184亿欧元;如果惩罚性关税达到60%,三年内将损失2个就业岗位和272亿欧元的光伏产业附加值。

“他们代表了两个利益阵营。” 李刚表示,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对欧盟光伏产业链的前端组件供应商以及终端用户都是有害的。只有像中国公司一样从事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的公司才会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制裁。

机电商会也发表声明称,对中国产品的限制将伤害到欧盟范围广泛的上下游企业。中国光伏厂商使用的原材料、设备和生产技术大部分从欧美进口;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出口为当地光伏发电装置等下游产业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根据机电行业商会的数据,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此外,过去几年,中国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了约180亿元的光伏生产设备。这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欧洲相关领域员工人数高达30万人。

“德国计划到2020年使用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的20%。然而,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正在下降,实现20%目标的唯一途径是降低成本。如果征收重税“在中国产品上,肯定会大幅增加成本。这也是德国强烈反对制裁中国产品的原因。” 张寒冰说道。

欧盟“小账户”的潜在风险

李刚用“一团雾气”来形容欧盟成员国对中国光伏反倾销提案的投票。“投票不公开,我们不知道谁支持谁反对。” 不过,由于欧盟实行统一的贸易政策,成员国的投票结果不一定会影响欧盟的决定。而且,在他看来,这次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似乎是“我行我素”。

机电商会在欧洲谈判的经验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本来,经过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的多次沟通和磋商,双方同意由工商会代表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委员会就本案的价格承诺问题进行谈判。欧方直接否决了谈判方案,未对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和解释作出回应。“由于欧方没有表现出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第一轮谈判以徒劳无功而告终,”工商会在随后的声明中表示。

对此,欧盟贸易部发言人回应中国媒体否认第一轮谈判破裂的说法。他表示,按照欧盟的程序,只有在初步裁决之后,才会进行正式和实质性的谈判。这只是技术咨询。

在欧洲的加拿大律师也持有这种观点。根据他们在欧洲了解到的信息,肯定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惩罚性关税。“从6月6日的初裁到12月的终裁,这段时间一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谈判过程。” 张汉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欧盟委员会无意与我国机电行业商会谈判。光伏反倾销的谈判不仅限于光伏产业,谈判更多的是两国政府层面。

据路透社5月22日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欧盟监管机构加大对中国当局施压,威胁要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电信设备征税,拟将中欧投资协定和中欧自贸区协定包括在内. 捆绑谈判,以实现向更多市场开放中国的深层次目标。

“对于光伏反倾销而言,技术谈判已不再重要。当前的核心问题是,如果欧盟执意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方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所涉金额互惠互利。下一步,贸易摩擦是否会从光伏行业延伸到其他行业,而欧盟在短期经济账上过于计较,会不会影响中欧在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事件,欧盟也应该有所反思。” 李刚说。

据了解,中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1日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在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案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为支持中国光伏企业而采取的反制措施。此外,近日有消息称,中国酒类协会已向商务部提交了葡萄酒反倾销申请,商务部将对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

寻求欧盟以外的市场

尽管光伏反倾销案高层谈判已经启动,但部分中国光伏企业仍难掩悲观情绪。有分析认为,欧盟“反倾销案”宣判后,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生死抉择,甚至半数企业破产。

“所谓害人不害己,就是安慰大家,控制悲观情绪的蔓延,然后慢慢想办法。” 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3月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已出口欧盟。停滞不前。“由于关税传闻,欧盟进口商要求中国企业预缴30%的货款,以备日后缴纳税款。3月以来,中国企业基本停运,因为不赚钱,只想退货货款30%质押,怕是拿不回来,就算能拿回来,也买不起。2011年以来,由于光伏产品产能过剩中国,由于需要提取资金,一些公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它们。"

欧盟的反倾销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比上一次美国的反倾销要大得多。首先,从涉案金额来看,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额约为31亿美元,此次欧盟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达210亿欧元。此外,美国的反倾销对象是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采购非中国生产的电池来规避。但这一次欧盟的反倾销范围更广,为中国企业挽救市场挡了路。

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对欧盟反倾销嗤之以鼻和中国光伏企业反思自身问题是两回事。”

范振华告诉记者,从英利来看,无论是否有反倾销影响,企业都必须不断创新,控制成本;此外,他们还要继续拓展新兴市场,包括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同时也在深耕中国市场。

“从政府层面来说,也要有宏观把握,如果在某个行业投入过多的资源,就会出现产能远高于市场需求的情况。” 张寒冰说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