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7:05:1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北京 碳排放「碳排放」,关于北京 碳排放「碳排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我国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表之后,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也将深刻影响其发展路径。
就城市而言,一个城市在实现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单位GDP所带来的碳排放量或能源消费量越低,那么意味着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越高。
近些年来,北京持续开展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在这些行动之后的北京,目前在碳排放方面的情况究竟如何?
北京人均碳排放量多年来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显示,在全国30省市当中(无西藏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北京2019年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0.81%,人均碳排放量4.09吨,均位居第28位。CEADs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式是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计算方法,即根据能源消耗数据和排放因子计算得出。
2019年中国部分省份碳排放量占当年全国总量的比重。图/新京报制图
在全国范围内,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虽然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着一定增长的趋势。与之相反,北京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已经连续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人均碳排放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2000年-2019年全国与北京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趋势。图/新京报制图
同样,反映在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也就是碳强度(碳排放量/GDP)上,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虽然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自2010年之后明显降低,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2010年-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新京报制图
从能源消费量上看,虽然北京仍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比如从2010年-2019年,北京的能源消费量从6359.49万吨标准煤上升至7360.32 万吨标准煤,但其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1.76%下降至1.51%。
2010年-2019年,北京能源消费总量与其占全国总量比重的趋势。图/新京报制图
据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之间普遍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现象, 即随着人均GDP水平提高,碳排放水平先增至峰值然后再下降。根据2000年以来数据显示,北京自人均GDP达到6万元之后,其人均碳排放基本上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2000年以来,北京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图。图/新京报制图
北京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比持续上升
根据目前实现碳达峰国家的经验看,在产业结构上,除波兰外,1996年以后所有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5%以上,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比重甚至接近80%。可以说,第三产业占比远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主导产业大多以高加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使得这些国家在实现碳达峰时,其碳强度也相对较低。
具体到北京与全国的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对比来看,北京的情况与上述实现碳达峰的国家产业结构较为相似。2018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量的80%以上,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而全国产业结构上以第三产业为主,但能源消费仍然集中在第二产业上。
这样的产业结构也意味着,北京已经基本完成低碳转型之后,未来脱碳的重点,将更加集中于诸如交通、城市运营(如建筑)、能源结构和个人消费等方面。
2018年北京与全国产业结构及其能源消费占比情况。2019年全国统计数据缺乏三大产业能源消费量数据,因此采用2018年数据作为对比。同时,北京能源消费数据中除三大产业外,另有“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全国统计数据并无此项,因此该图中,北京三大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比之和小于100%。图/新京报制图
2010年-2019年,北京三大产业及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量占比趋势。图/新京报制图
因此,按行业能源消费量来看,2018年,北京的制造业、电力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及交通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市总量近58%。尤其是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占比,远高于全国水平。
2018年北京及全国部分行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占比。2019年全国统计数据缺乏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因此采用2018年数据作为对比。图/新京报制图
此外,从能源结构上看,经过多年的“去煤化”,煤炭在北京的能源消费量占比中明显较低。2010年,北京能源消费中有将近30%来自煤炭;到2019年,其占比已经下降至1.81%。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煤炭仍然是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从2010年到2019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占比下降仅为11.5%。
2010年-2019年,北京与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变化。该图中,北京的“ 其他能源”包括统计年鉴中的“一次电力”、“其他能源”和“电力净调入( )、调出(-)量”,全国统计数据仅包括前两项。图/新京报制图
可以说,北京的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调整、转型是其在碳排放方面取得较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未来需要深入探索其他领域的减碳措施与方法,为全国其他地方实践碳达峰、碳中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杨许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2-27 17:05:09
2022-12-27 16:59:29
2022-12-27 16:53:16
2022-12-27 16:53:01
2022-12-27 15:59:12
2022-12-27 15:41:28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2-27 16:59:35
2022-12-27 16:53:21
2022-12-27 15:59:17
2022-12-27 15:59:04
2022-12-27 15:35:34
2022-12-27 15:29: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