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长三角一体化南京要大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座谈会」

时间:2022-11-27 13:05:18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要大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座谈会」,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南京要大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座谈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南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炉,明确了35条重要事项,并提出了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

《方案》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对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研发投入强度、铁路网和高速网密度、5G网络覆盖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量化指标;到2035年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

“《方案》体现出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主动、积极全方位的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并在战略中进一步明确自身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的定位和功能,体现了很高的政治站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方案》明确,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加快修编《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并争取上升到国家层面,推动都市圈提质扩容,打造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样板。

具体来看,《方案》提出强化城市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间补、产业错位布局,共同打造“创新都市圈”。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南京高速公路外环线,畅通对外联系通道,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

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永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从都市圈错位发展的角度看,南京具有科教和科创资源的优势,是继上海之后另一个科教和科技的重镇,这是未来其发展科创产科技金融的重大资源价值。”

同时,《方案》还提出,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打造“绿色都市圈”;强化统一开放市场建设,共同打造“开放都市圈”;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以宁镇扬同城化为先导,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在整个长三角区域设计了1 5的都市圈。

“在长三角都市圈中,南京都市圈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都市圈。” 何建华认为,在长三角原有的经济格局中,“沪宁合” 这条发展轴是一条很发达的轴线。在这条轴线里,南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节点性城市的作用,以南京为中心打造南京都市圈,对集聚这片区域的发展动能非常重要。

“南京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要是有两个层面。”何建华进一步指出,“一方面是如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目标任务就是为了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和能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提升自己融合、集聚和辐射的能量,更好地承接原有‘沪宁合’发展轴上的各种优质资源,也是南京需要考虑的。”

“南京所面临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更大,可以说是三个都市圈中发展空间最大的一个协同带。”赵永超认为,它可以辐射江北、苏北、长江中游地区和中部地区,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对中国广大腹地辐射的一个重点跳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方案》指出,要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指出,重点推进宁镇扬基础设施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和民生服务共享,推进打通三市城际断头路,着力建设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

何建华认为,南京在都市圈建设中只要发力,依凭自身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能级,一定能带动周边城市,尤其是促进“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取得1 1 1>3的能量集聚效果,使得南京这座城市的能级进一步提升。

《方案》还明确,强化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联动发展,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合作联动,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

对此,何建华认为,南京作为中心城市可带动南京都市圈发展,在承接上海大都市圈辐射的同时,又可联接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同时也可以带动更远的宁波都市圈。尤其是在宁杭生态线上打造南京到杭州生态绿色发展共赢的局面,使优质的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方面,南京可以发挥大作用。

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方案》提出,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全面提升创新的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水平,大力营造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具体来看,南京在提升创新能力上面主要有三个方面举措。

第一,走“科创 产业”道路,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研发,集中突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卡脖子问题,奋力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推动中科院等知名大院大所和创新型企业共同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打造一批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第三,培育一批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核心专利,到2025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落实创新活动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起到不可磨灭的关键性作用,最核心的表现是能够显著提高产出效率,即在资源稀缺的现实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的赋能,以更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产出,进而将经济发展引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对降低南京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付一夫进一步指出。

赵永超表示,从本质上讲,与杭州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上海的国际科技创新不同,南京的科创更加强调产业科创和激发内部市场的技创新活力。南京更有可能成为内外协同发展,以科创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突出样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南京近年来聚焦产融结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力度逐步加强。

“南京的科技金融体系在‘十三五’和即将到来‘十四五’,都是发力的重点。”赵永超指出,前期,南京已在产业基金、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为未来五年全市的科技金融体系的打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南京的产业金融特色比较鲜明,其科技金融体系的打造,可以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和示范。”赵永超称。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确,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和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以上海为龙头,推进沪宁杭合4个城市联合共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战略智库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方案》将从三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其一,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区域公路通达能力和协同推进航空枢纽和港口航道建设。

其二,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和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设备、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及综合应用示范。协调推进长三角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

其三,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加快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拓展智慧南京应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公共交通一卡通。

“随着长三角区域朝着沿江发展,南京的沟通南北、联络东西的区域位置不会弱化,还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何建华表示, 《方案》里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以5G、大数据中心这些新基建的建设,既是对电子信息传统产业的提升,也是通过高科技赋能提升城市功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都市圈建设等过程中,南京作为江苏、浙江、安徽的中间节点的枢纽平台,城市的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今年一季度,南京GDP同比增长1.6%,成为全国战“疫”中的一大亮点。

对此,何建华认为,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南京体现了很好的发展后劲。“金陵古城必将焕发青春活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凸显自身优势,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进行融合,形成合作共赢。”何建华称。

赵永超表示,“通过对南京的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集聚、能级提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已做得很充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南京将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增长极。一季度GDP情况也能体现出南京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南京的担当。”

记者 魏来

编辑 潘晟

来源:新华号 长三角日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