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2017青岛发掘古墓「最新考古发现大墓」

时间:2022-11-25 13:59:3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2017青岛发掘古墓「最新考古发现大墓」,关于2017青岛发掘古墓「最新考古发现大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青岛是山东省辖地级市,是全国仅有的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濒临黄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滨城市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2020年青岛GDP位列山东省第1名,比省会济南还多2000多亿,在全国排名第13名。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青岛属齐国。秦朝时,青岛属琅琊郡;西汉时,青岛属胶东国,后因参与七国叛乱被废除,置胶东郡;后又封刘寄为胶东王,重置胶东国。东汉时,青岛属青州。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山东青岛土山屯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填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


土山屯墓群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村东北,墓群原有15座封土,其中1座被毁坏,其中封土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有30米。2017年,为了配合铁路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岛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土山屯墓群进行了考古性发掘。经过前期的考古调查勘测,发现了几十座有着相同特点的汉墓,发掘清理出汉代封土14处,共清理出墓葬178座。其中东周墓葬25座,汉代墓葬125座,清代墓葬28座,而汉代墓葬形制特殊,出土遗物丰富且保存完好。考古队员发现7处封土的南侧均有砖构平台,大致呈方形,变成2米左右,其中封10砖构平台中央放置有一件灰色陶罐,初步判断应为祭台性质的遗迹。


这批墓葬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是M147、M157和M177三座墓葬,它们形制结构清晰,且出土文物丰富。M147号墓是一座带墓道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圹东西长约4.65米,南北宽约5.2米,墓道长7.2米,宽2.5米。墓室的四周为砖椁,砖椁内有木棺,木椁分器物厢室和棺室。木棺内墓主是一名男性,骨骸和须发还保存完好,根据出土的遣册及印章,墓主为“堂邑令刘赐”。另外墓内出土两枚方形玉印,墨书印面,分别为“萧令之印”和“堂邑令印”,应为明器。M157号墓与M147号墓形制大致相同,墓圹南北长宽约4.3米,东西长约3.8米,墓道长11米,宽2.8米。在椁外填充有大量碎陶片,陶片上还有青膏泥,砖椁内放置木椁、重棺和器物厢。木棺内墓主尸骸已腐朽,仅残留少量头发和指甲,墓主人为“左曹中郎刘仲子”。


M177号墓也是带墓道的“甲”字形岩坑竖穴木椁墓,墓道长14.8米,最宽处2.5米。椁上及外侧填有一层青膏泥,膏泥内掺杂大量陶片,根据发掘迹象,推测在椁盖板上另有“人字形”木质椁顶。根据遣册记载,墓主人为刘骄君,棺室内应有50件随葬织物。专家介绍,墓葬中出土珍贵文物1000余件,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玉器、原始青瓷器及丝织品等文物。这些文物种类繁多、形制精美、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其中M177号墓中出土的玉印、玉席、玉温明、玉枕和木牍尤为重要。附近同出的还有一枚龟钮铜印,铸有阴文印面“刘赐”,为私印。根据出土的印章和遣册,可称这批墓葬为“刘氏家族”墓地。


土山屯墓葬群布局、封土、祭台、棺椁形制、出土文物等都保存较好,这在汉代中低级贵族墓葬中十分罕见。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具有典型的吴越文化特色,为研究汉代地域文化及经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封土前砖构祭台,是国内汉代考古中第一次发现,为研究汉朝葬制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汉代墓祭制度缺少实物的空白。出土的遣册等可谓十分珍贵,为汉代名物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明器墨书玉印的提取,国内罕见,为以往汉代墓葬出土的空白印面印章的研究等提供了明确佐证。发掘出土的上计文书木牍,保存完整、内容详尽、文字清晰、书法工整,构建了汉代时期郡、县、乡三级行政机构上计制度的实物资料,填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