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乌克兰核电站大爆炸「俄乌局势」

时间:2022-12-10 14:59:1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乌克兰核电站大爆炸「俄乌局势」,关于乌克兰核电站大爆炸「俄乌局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11月6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首炉燃料装载正式开始。图/中新


全球重新看向核电

本刊记者/周群峰

发于2022.3.16总第1032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乌克兰境内两座核电站受到全球舆论关注。当地时间3月4日,据乌克兰通讯社报道,乌克兰境内的欧洲最大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起火。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火很快被扑灭,没有发生辐射泄漏。3月9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断电。次日,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格拉布恰克表示,该核电站在白俄罗斯电力工程师的帮助下,恢复了电力供应。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上述两起核电站事件,反映的是核不扩散和核安全问题,而不是核电站的建与不建问题。“一个核电站运转正常时,属于民用设施。一旦出了重大安全事故,就容易造成核扩散。比如,尽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已经关闭30多年了,但是一些相关的核材料还在,为保障核安全和防止核扩散,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做好预案”。


“青睐”者多,是否落实有待观察


1942年2月,全球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核能时代。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到目前为止,核电站引发的核泄漏主要有三起: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美国三里岛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很多国家开始发展核能,建了一大批核电站。发生三里岛核事故后,多国发展核电的热情降低,后来又逐渐兴起;发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影响了世界一二十年,后来核电又在很多国家兴起;日本发生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又对很多国家的核电热情产生冲击。“影响建核电站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公众的接受程度,一次核电事故,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冲击,至少要持续10~20年”。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于核废料的抵触情绪持续高涨,许多国家还制定了淘汰核电的时间表。


其中,德国在去核问题上态度尤其坚决。有媒体报道,德国计划从2010年核电占总发电量的 29.5%,到2020年降至11.4%;到2022年底,所有核电站都将关闭。2011年6月,德国提议永久关闭8座核电站,并将其余9座核电站的运行限制在2022年,超过80%的议员在联邦议会投票支持该法案。2019年,赵成昆去德国访问时,看到有四五座建于东德时的核电厂已经退役。“在德国主要是绿党在推动弃核,他们认为有能力做核能转化”。


韩文科指出,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核电站确实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在核安全方面,还不能做到真正万无一失,造价成本也比较高,核废料处理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再加上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发展势头猛,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快。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核电站的新建项目减少了许多。因此许多国家认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不一定要新建核电站。


与德国的坚定决心相比,曾计划“减核”的法国立场却发生了大逆转。2015年8月,法国通过《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法案》,计划到2035年,法国核电占比从2015年的75%降低到50%,最高装机控制在6320万千瓦以内。按照这一目标,法国将几乎不会再建设新的核电机组。但今年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宣布,法国将从2028年开始新建6个核电机组,首台机组在2035年前投运,并在此基础上再新建8台机组,到2050年新增2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还有多个国家表示对核电的青睐。在2021年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部长表示,未来30年,巴西将增加1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今年1月上旬,巴西矿业和能源部与巴西电力研究中心签署了一项有关新核电机组选址的协议。


2022年1月21日,俄罗斯与菲律宾签署了小功率核电站建设意向性文件。2月16日,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称,在预计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建设核电站是最具前景的解决办法。近日,韩国新当选总统尹锡悦承诺,将利用核能发电来减少碳排放。此外,印度、南非、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也表示将规划核电项目。


3月10日,由美国、日本等七国组成的七国集团(G7)召开能源部长线上会议,讨论俄乌局势引发的能源问题。据路透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在会上表示,G7能源部长均在会上同意,应该快速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包括使用核能。


赵成昆指出,近年来,很多国家重新重视核电站的建设,但也有一些国家坚决弃核,有不同的观点也是正常的。韩文科认为,近几年,除了中国和极少数几个国家外,其他国家新建的核电站都非常少,全球核电新开工项目处于大幅下滑的过程之中。一些国家虽然想建核电站,但大多没有形成核工业产业链。一座核电站的投资很大,建设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在选定厂址、设备制造、国际采购等多方面都会遇到不少困难,一些项目一拖再拖,有些最后就黄了。近年来,虽然很多国家都提出要建多座核电站,但落实起来并不顺利。“最近一些国家表态要扩建核电站,能不能最终实现还有待观察”。


3月8日,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一辆被烧毁的汽车。图/人民视觉


多国让核电站“延迟退休”


除了计划建设新的核电机组,很多国家“青睐核电”的另一个表现是,通过技术改进等手段,让现有核电站延长服役期限。


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法国现有核电机组将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继续延寿运行,寿期从40年延期到50年以上。《财经》杂志称,目前法国在运的56台核电机组中,有46台投运于1990年以前,这意味着如果不延寿,2030年前大部分核电机组都将面临退役。


有媒体报道,3月3日,芬兰公用事业公司 Fortum 向政府申请,希望能将已使用40余年的洛维萨(Loviisa)核电站的寿命延长至2050年以获得清洁、可靠的能源。按此前规划,该核电站应于2030年关闭。


“核电站的设计寿命一般是40~60年,俄罗斯、乌克兰、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核电站建得较早,当时技术比现在落后。”韩文科指出,现在很多上世纪建的核电站已经进入了中年甚至是老年阶段,如果不废弃,就需要通过维护和增加安全措施等延长寿命。


赵成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全球的核电机组中大部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陆续建成的,除少数三代核电厂设计寿命为60年以外,绝大部分为二代或二代改进型,设计寿命一般为40年。也有少数机组比如我国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作为原型堆出于保守考虑定为30年。目前国际上大多数核电厂许可证延续一次批准延长20年,依据技术路线的差异,也有国家先批准延10年,然后根据机组状况再批准10年。近年,美国一些机组在获批延长运行至60年的基础上再批准延长至80年。


赵成昆称,核电站发展早期,在技术条件等方面是有缺陷的,后来通过技术升级改进,安全性能也大为提高。“任何一个核电厂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技术改进等手段,把隐患大大降低,其安全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他指出,我国坚持安全高效的核电发展,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按照多重屏障、纵深防御的理念,严格管理核设施选址、设计、运行、退役等核电厂全生命周期活动,确保核电厂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我国核电厂长期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核电安全运营指标居世界前列,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我国核电站一贯坚持有序发展,现在期望每年有3~4个核反应堆开工。我国很多核电站是新的,技术也比较先进。” 韩文科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安全技术和提高运维人员素质和水平,以确保核电的安全运行。


在新建核电项目或延长原有项目服役年限的背景下,全球核电市场也日趋活跃。《中国能源报》称,市场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在最新发布的一份行业报中指出,欧洲、亚洲及北美是目前全球核电装机量最高的三个地区,其中,欧洲核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球的1/3,在运营的核电反应堆总计超过170座,是目前全球核电装机量最高的地区。亚洲在运营的核电反应堆约有140座,在全球核电市场中仅次于欧洲,装机占比约为30%。另外,北美地区核电装机总量约占全球的28%,在运营的核电反应堆有112座。


据雷斯塔能源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核电领域总投资为440亿美元。截至目前,全球在建的核电反应堆总计有52座,分布在19个国家,未来两年内核电领域投资将呈现小幅上涨态势;预计2022年,全球范围内核电领域投资将超过450亿美元,到2023年将涨至460亿美元。在低碳转型等因素的推动下,雷斯塔能源认为,从长期来看,全球核电市场仍较为乐观,装机增长仍将持续。


多重挑战下的考量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欧洲应该重启核电站,以及增加现有核电站的发电量。“核能比燃烧碳氢化合物燃料更能缓解全球变暖”。


多国开始重估核电,也有应对减排目标、资源枯竭、极端天气等挑战的考量。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其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国际原子能机构对2050年的预测表明,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到2050年至少需要将目前的核电容量增加一倍。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表示,如果法国不继续投资核能,未来30年就需要90座海上风电厂,而此前法国10年才建成一座;如果完全依赖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将不得不高价进口化石能源。“如果没有稳定、廉价的能源,就没有稳定的工业,如果没有电力的低碳,就没有能源和气候转型”。


雷斯塔能源分析称,虽然核电面临着“两极分化”的境地,但不可否认的是,核电仍然是全球能源转型必不可缺的一环。雷斯塔能源分析师Karan Satwani表示,上世纪50年代至今,核电一直都是装机量仅次于水电的低碳电力,随着各国政府陆续制定了减排目标,核电将维持其重要地位,成为对抗气候变化的一大利器。


赵成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俄乌冲突后,石油、天然气价格等大幅度提高,很多国家开始重估核电,认为应吸取教训,重新重视核电问题。“战事是一时的,促进核电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传统能源的低碳化背景。能源多元化是有必要的,一个电网里面,假如有一定比例的稳定电源支撑,再加上清洁能源,电网就会稳定得多,抗击极端外部事件的能力也会高得多”。


他表示,目前世界上有400余台核电机组,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0%。从能源需求和低碳化要求看,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就应重视对核电的发展。“不管怎么讲,核电都站在了历史舞台,随着核电技术、运行水平和监管能力的提高,核电发展也呈螺旋式上升态势。风能和太阳能等虽然清洁,成本低,但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因能够稳定、持续、大规模地提供电力,发展核电是回避不了的一个趋势”。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专家王玉荟曾撰文称,2021年2月,北美冬季风暴,加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大停电,表明了拥有弹性能源系统的重要性。据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会增加,强度也会越来越大。这些事件可能包括冬季风暴、强烈洪水或热浪和干旱等,都会影响发电资产和电网基础设施。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核部门报告的天气相关停电事件越来越多,但由于核电厂的设计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安全有效地运行,这些停电造成的发电损失相对有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核电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专家王黎明表示,核能虽然不是再生能源,但却是清洁的非化石能源,其不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除按计划的短暂换料维修外,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满足基荷电源可靠、经济、充足和清洁四大要求,是替代化石能源基荷电源、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最佳选择。他举例称,“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投运后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当地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称,核电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必不可少的选项。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核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三、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核电市场国家,也是推动三代、四代核电创新发展的主要国家。


截至目前,我国已向国际市场出口了14个核电机组和研究装置,其中向巴基斯坦连续出口6台核电机组。2021年12月20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


2021年中国核电发电装机容量5326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337万千瓦。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中国核电在建装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赵成昆认为,经过50多年的技术进步,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核电产业链,包括铀矿开采、铀转化、燃料制造、核电厂设计、设备制造、运行、废物的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已比较成熟,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核电的基础。


他透露,目前国家核安全局根据《核安全法》已经基本明确了后续开展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工作的技术路线,相信后续会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法规导则和标准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监管和实践体系。“核电与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互补关系,这是由双方特性所决定的。在能源结构转型中,两者共同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作出贡献。”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