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安丘出过的名人「山东省劳模几年一次」

时间:2022-11-28 15:47:28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安丘出过的名人「山东省劳模几年一次」,关于安丘出过的名人「山东省劳模几年一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醉心机械改造手指被机器轧断,用布一绑继续干活;带领技术团队,创造出12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29岁成为全国劳模,受到了毛主席等当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就是杨福俊。5月9日,记者来到杨福俊家,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光辉岁月。

人物简介

杨福俊,男,山东安丘人,1930年3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45年8月参加革命,因被炸伤于1948年4月8日退伍。

在淮安县(今安丘)工会、建胜铁业社工作,后任安丘县机械厂技术科长、设计组组长、主任、副厂长、厂长,9314厂厂长、书记兼厂长,昌潍地区高戈庄铁矿党委成员、副主任,安丘县经委副主任。1985年离休。

工作期间,领导组织技术改革,开发新产品120多项。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等称号。

14岁学会造轻机枪

莱芜战役负伤退伍

9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安丘市商场路中段的安丘市工业干休所,见到了88岁的杨福俊。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上前一步握住记者的手热情打招呼,一双大手依旧强劲有力,说话声音中气十足。

杨福俊1930年出生于安丘市景芝镇,13岁就跑到青岛当学徒。刚开始在一家酒厂里,后来通过父亲的朋友来到一家机械制造厂,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

当时,华东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简称三分区)聘请他的师傅去制作汉阳造步枪,他跟着一起过去了。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时间,由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刚满14岁的杨福俊就学会了制作轻机枪,这也为他以后从事机械制造及军工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杨福俊参加革命,曾给当时三分区的孙继先司令员当警卫,后来又负责通讯工作。在莱芜战役中,杨福俊被炸得遍体鳞伤,经过半年多疗养,身体依旧极度虚弱并严重贫血,被迫于1948年4月8日退伍。

杨福俊说,全国解放后,1950年他先是到老家淮安县(今安丘)委党校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土改政策以及一些进行经济建设的必备知识,结业后于1951年分配到淮安县工会任搬运工会组织委员,1952年到淮安县建胜铁业社负责党务工作。

制造出8号火雷管

解决当时需求短缺

1954年,杨福俊来到安丘县机械厂担任技术科长。来到厂里,他专门成立了技术学习小组,并在刘乐善、谭继臣两位老师的辅导下,认真钻研机械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工艺、钳工工艺等技术。

那时候杨福俊对技术改革特别痴迷,经常和技术工人通宵达旦地在车间里工作,为了攻克一道技术难题,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是常有的事。在他的带领下,安丘县机械厂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由多数手工操作变成了机械化生产,在整个昌潍地区都引起了轰动,而他也因此受到了县、地、省的表彰奖励。

1963年,杨福俊调任9314厂厂长。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8号火雷管是当时国防施工、矿山采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急需的一种爆破器材,但这种产品全国短缺,几乎无人能够制造,他决定上这个产品。为此,他多次调研,反复研究,自己设计制作一套生产线,投产后项目达到年产4000万发的能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当年获利50万元,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表扬。

在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后,有一段时间国产油品不合格,柴油机、汽油机不能继续使用。杨福俊绞尽脑汁反复试验,找到给机器加到合适温度再加酒精化解积碳的办法,解决了汽油机、柴油机的洗缸问题,并在全省推广。

在杨福俊的工作生涯中,这样的创新不胜枚举。他领导组织技术改革,开发新产品有120多项。

右食指被机器轧断

布条一绑继续工作

杨福俊年轻时就以工作忘我而出名,这一辈子几乎没脱过工作服。因为在他看来,技术革新需要这种钻研和拼搏。

在聊天过程中,他讲了几个当年印象深刻的“小事”。有一次在机械厂里改造“龙门铣”时,他的右手食指被机器轧断,卫生员让他去医院,但他用一块布条把食指和中指绑在一起,又回到车床上去工作。等这个技术难题被攻克时,他的两个指头已经长到了一起,最后动用了剪刀,好歹才分开。导致他的右手几个指头都是弯曲的,到现在还有些伸不直。“不是我不怕疼,而是当时全车间的人都靠我协调指挥着工作,我一旦撂挑子,整个车间都会瘫痪,我不敢歇也不能歇。”杨福俊说。

正因为拼命的工作态度和数量众多的技术改革项目,杨福俊在1959年3月出席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基建、交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59年10月出席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年仅29岁的年纪就成了全国劳模,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杨福俊回忆说,在京期间,十大元帅他见了九位,还参加过多次周总理组织的便宴,饭后更是观看了全国各地名剧团进京慰问大会上的节目演出,这是他一生的荣耀。

退休后用三年时间

绘制景芝古城原貌

1985年,杨福俊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他是安丘第一个全国劳模,也是安丘第一个工程师,这是对他几十年工作生涯最好的肯定。离休后,浑身都是技术的他根本就闲不下。

当时,安丘县木器厂从日本进口了先进设备,但看不懂资料根本不会安装使用,杨福俊听说后主动出马,凭着几十年的过硬技术功底,一举解决了设备安装调试投产等所有问题。那段时间,全省各地前来请他进行技术指导和进行咨询的数不胜数,他都是有求必应。

后来,杨福俊利用空余时间潜心科研,发明了“带电作业电力工具”、“棘轮带电作业剥皮器”、能做各种汽车板簧的“曲型线淬火机”等,都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批量生产效益甚好。80岁那年,虽然眼睛不好,他还是进夜校学习了电脑,如今已能娴熟地使用电脑进行机械加工制图。

此外,他应相关部门的要求,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景芝古城原貌的图纸绘制任务。能够在晚年为安丘的文史工作尽些自己的努力,他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杨福俊依旧非常关心安丘和潍坊的发展。“咱们潍坊啥都不差,发展更是越来越好,但我觉得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还是得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如今有这么多的好政策,有时候真恨不得能年轻50岁,继续为潍坊的发展发光发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杨福俊说。

记者 赵春晖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