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炼丹术”神奇“炼丹术”背后的化学意义

时间:2022-09-13 13:06:19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化工仪器网的《神奇“炼丹术”背后的化学意义》。

炼丹术又被称为外丹黄白术,或称金丹术,简称“外丹”,以区别于长寿真人丘处机全真龙门派的“内丹”导引术。炼丹术约起于战国中期,秦汉以后开始盛行。两宋以后,道教提倡修炼内丹之术,“丹鼎派”由此风行一时。大约在西元九、十世纪,炼丹术开始传入印度、阿拉伯,十二世纪传入欧洲。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炼丹术的“踪影”。在古人看来,炼丹术具有长生不老、医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因而备受封建统治阶级青睐。在《汉书·刘向传》中记载,淮南王刘安在《枕中鸿宝秘苑书》中有云,战国的邹衍有“重追延命方”。《史记》中也曾记载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求取“仙药”的经历。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在宫中设立丹灶,炼丹之风就此盛行,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古代的炼丹方士。

在现在看来,所谓的炼丹术并不能带来长生不老的神奇效果,甚至有些迷信。但历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尤其是化学层面上,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

早的炼丹术借助的研究材料是丹砂,即红色硫化汞。红色硫化汞一经加热就会分解出水银,水银与硫磺化合物会生成黑色硫化汞,只要通过加热使其升华就又会恢复到红色硫化汞的原状。为了实现“还丹”的神奇功效,炼丹家常常将汞的实验反复做。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很生动的描绘了水银容易挥发、容易和硫磺化合的特性。唐代还曾记载过“销汞法”(用汞和硫磺制丹砂法)。在这种方法中,汞和硫的分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加热也有一定的火候,操作有一定的程序,以此来达到“化为紫砂,分毫无欠”的结果。其中,人造红色硫化汞被普遍认为是人类早期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

对于硫磺、砒霜等剧毒的金石药,炼丹家已经懂得要先用烧的方法,使其减少或失去原有的毒性,这种手法被称之为“伏火”。唐代孙思逸在“伏硫黄法”中表述:选用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入石锅中,再用含碳的皂角三个引火,使硫和硝起火燃烧,火熄后再用生熟木炭三斤来搅拌,到碳消三分之一为止。由于经常利用“伏火”,丹房失火事件常有发生。唐代炼丹家从中发现,使用硫、硝、碳三种物质,终会形成一种能够剧烈燃烧的药剂——“火药”。大约在晚唐时候,这一配方由炼丹家转入军事家之手,这也就是火药的由来。

那么,化学与炼丹术又有什么联系呢?事实上,化学这门科学就是在欧洲中世纪炼金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则是来源于阿拉伯炼金术。而阿拉伯的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记载,硝石在阿拉伯、埃及被称为“中国雪”,可见中国的炼丹术确实或多或少的流入到这些国家过。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化学领域,我国虽然并不是一直保持着的位置,但作为化学的根源,古代的炼丹家曾经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不能被磨灭。先进的现代化学技术也曾历经幼稚的“炼丹术”阶段,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光辉历史。

好了,关于“炼丹术”神奇“炼丹术”背后的化学意义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