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构成

    时间:2022-05-02 12:02:38来源:网络整理

    一、原子结构历史

    1.古希腊:不能再细分的最小单位。

    2.道尔顿(现代原子科学之父):提出原子概念,固体球模型。

    3.汤姆森: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

    4.卢瑟福: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提出的行星模型。

    5.玻尔:提出的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

    1.原子

    2.粒子间的定量关系

    (1)电荷守恒: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守恒: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数:质子数(Z)和中子数(N)之和称为质量数,用A表示。

    3.粒子符号

    使用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例如

    表示质量数为12、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

    三、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数量质子和中子的原子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称为核素。比如

    每个核素。

    3.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称为同位素。比如

    简称同位素;

    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只会改变物理性质,不会改变化学性质!)

    四、周期表

    1.期间

    元素周期表有7个水平行,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前三个周期称为短周期,后四个周期称为长周期。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