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4 13:57:0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13所外迁京校「京牌外迁流程」,关于13所外迁京校「京牌外迁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年头,只要有机会有能力,人还是愿意去北上广一线地区发展,怎么好好的“京校”,为啥非得“外迁”呢?
这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段尘封往事,当年纷纷扰扰,今天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中国当时正和北方某超级大国论战,在珍宝岛还打了那么一下下,从此两家关系降到冰点,超级大国百万大军黑云压顶,排布在边境线上。
为了战备和安全的考虑,首都北京的大量人员、物资、企事业机关单位等等,都要向内地疏散。1969年,林总发布“一号令”,随后有13所驻京高校离京外迁,史称“京校外迁”。当然也有人说,这场运动其实是特殊时期国内形势的一种体现,借机而发罢了,在此就不细聊了。
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离京疏散的13家大学,分别是:
北京石油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北京轻工业学院
北京机械学院
北京电力学院
北京水利水电学院
北京地质学院
北京矿业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北京林学院
北京铁道学院
此外还有16所驻京高校,一度被撤销或者合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等等,搞得当时的京师大学,是七零八落,损失大半。而意味深长的是,当年还是有一些院校,如北航、北钢、北医等等,因为种种原因,对外迁运动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行动迟缓,后因政策的变化没有成行,避免了这一番奔波消耗。
离京的13所院校,后来命运各不相同。
有的经过一番漂泊,杀了个回马枪,又返回了皇城根下,比如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后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成为985和双一流院校;北京铁道学院,回迁后发展成为211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学院,回迁后成为211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后二者也都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还有很多高校,从此扎根地方,校本部再也没有搬回来,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辗转去了安徽合肥;北京机械学院去了陕西,后合并组建为西安理工大学,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一路从河北邯郸落户到河南郑州,成为今天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最特殊的是地、矿、油、电,也就是今天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迁到地方打出一片天下后,又分出一部分资源,返回老家北京另立山头,搞出一套两地办学、独立发展的微妙格局。
这其中,这华北电力大学要另说,早在2005年的时候,校本部就从河北迁回了北京,留下的部分称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的一体化管理,保定这块产业,相当于是总公司的派出机构,不算独立法人。可怜冀州之地,仅有的两所211院校,一家名为河北,却身在天津(河北工业大学);一家辛苦养大后,却“移民”去了北京。
剩下这地矿油三家,情况还略有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当年离京之前,还叫“北京地质学院”,1970年迁到武汉,改名“武汉地质学院”。学校虽然搬走了,但老地质学院的校园也还算保存完整,只是有一部分土地被一些研究机构占去了,因此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就在北京的旧校址设立了“研究生部”,开始两地办学。
1987年,地质学院顺应潮流,升格为“中国地质大学”,还首批入选了211院校,当时武汉的校区,还顶着名义上“总部”的称号,但京汉两地其实已是各自独立办学了。到2005年,名义上的总部撤销,两家也算正式开枝散叶、分道扬镳,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不过毕竟共事一场,地质大学是地矿油三家里最团结的,至今还拥有共同的校徽和校训,学科评估的数据也是共享的。
当然,北京地大和武汉地大,在校徽的字体和色调上,还是略有不同,下图左侧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徽,右侧则为北京方面的校徽:
相对来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几乎完全继承了老校原有的资源,办学规模更大、发展实力更强,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上,也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略高。而从实实在在的高考分数来说,两家的录取分数线,还是相差无几,但要注意的是,地矿油三家在北京的部分,因为受限于校园面积,招生规模和师资数量,普遍不如比京外的部分要小。比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招生规模,就只有武汉方面的一半左右。
再来说中国石油大学,1969年从北京辗转来到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改名为“华东石油学院”。到1981年,石油学院在北京旧址开办了研究生院,开始两地办学。1988年改名为“石油大学”,以北京为总部,无奈老石油大院在外迁期间,几乎完全被家属院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占据了,北京城寸土寸金,石油大学的北京校区,只好去了昌平圈地经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再到2005年,京鲁两地也正式分家,分别挂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地质大学不同的的是,两家的校徽和校训,也各不相同,是彻彻底底的与往事干杯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徽上,还特意标注了“北京”二字,具体如下图左侧所示,下图的右侧,则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徽:
日后,华东部分从东营又搬到了青岛,因为当地政府的支持,占地面积几乎是北京校区的6倍,北京方面则开拓西域,近年来又新建了克拉玛依校区,在石油大学(北京)的统一领导下,两地办学。因为搬迁青岛后,地域优势比东营强不少,石油大学(华东)近年来的录取分数,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也是基本持平。
最后说中国矿业大学,情况和地质、石油又不太一样。中国矿业大学目前是在徐州和北京两地办学,但两家其实已经分开单过了。徐州的中国矿大非常在乎这个总部的招牌,至今在校名后也不打括号,就叫中国矿业大学,而北京部分则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矿大在京的分校或者北京校区,地位略显尴尬。
这也难怪,矿业大学是地矿油系统,乃至当年北京学院路上,历史最悠久、最辉煌的院校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09年英国人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当年外资在中国兴办的唯一一所私立工科大学,最早一批喝纯正洋墨水长大的高校。1952年院系调整,又并入了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知名学府的系科和师资,系出名门、实力强劲。
然而1969年京校外迁,矿院却成了皮球,在中国地面上被传来传去,先是去了四川合川,当年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死在了合川钓鱼城下,《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也是在合川境内的华蓥山打游击,可见此地地势之险峻、条件之艰辛啊。
华蓥山双枪老太婆塑像
期间,矿院也是经过了多次搬迁,直到1978年,才在江苏徐州落脚,改名为中国矿业学院。
也是在这一年,矿院在北京的老校开设了研究生院。但是,矿院的老校区,是地矿油三家中,被转占比例最大、破坏最严重的,原有大约1000亩的校园,在1972年有三分之二都划转给了复校的北京语言学院,包括老校区的正大门、主楼、操场,都成了别人家的产业,只留下大约350多亩地,给打回老家的矿院,作办学之用。
至今,北语和中矿大之间,还竖着一堵厚墙,有细心的同学,还能在北语的校园内,看到带有“矿院”字眼的井盖。
1988年,矿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部分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再到2003年,北京和徐州两地,分设校长,正式成为了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北京校区也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而徐州方面则始终坚持不带括号的中国矿业大学字号,很是耐人寻味。
那么元芳,你对当年轰轰烈烈的“京校外迁”,和今天地矿油三家的两地独立办学,作何评价呢?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1-16 12:37:52
2023-01-13 17:30:49
2023-01-01 10:53:04
2023-01-01 10:47:31
2023-01-01 10:17:20
2023-01-01 10:11:5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1-01 09:47:20
2023-01-01 09:41:40
2023-01-01 08:53:19
2022-12-31 19:05:28
2022-12-31 18:47:03
2022-12-31 18: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