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2 11:25:07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老电力工人的故事「为孤寡老人电力服务新闻」,关于老电力工人的故事「为孤寡老人电力服务新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彬,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郏县冢头镇西寨村,1950年8月上小学,1956年郏县三中上初中,1959年7月顺利考上当地高中,但因家境贫穷,读了两个月后缀学务农。1960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工时,李彬以成绩好、成分好被顺利录取,经过多次培训后,同年3月20日在铁门关水电厂工作。期间先后从事过输电运检工、电费审核、抄表工、水电厂建设、变电站送电。自参加工作以来,41年的时间里,李彬参与、见证了巴州电力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2000年2月李彬光荣退休,在建国70年之间,他提笔回忆历历在目的79年来的人生经历。
一、我的童年生活
我生于1940年3月1日,长在中原大地。听父辈们讲,从我出生时正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荒乱之年。这期间,中原大地上发生了两次大的自然灾害,一个是民国30年大旱年景,一个是1945年的蝗灾。我的童年时光,一直处在饥饿和惊恐的环境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改变了这一切。
二、我的校园生活
我10岁才入学,记得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8月的一天上午,家乡冢头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为了招新生,到我们西寨村挨家挨户的寻找适令儿童入学,就这样,我被连拉代扯的弄进学校。
虽然离学校比较近,但是途中要经一条河,河面是用红石条搭建的小桥,一到夏季,河水上涨淹没小石桥,只能脱掉鞋子挽起裤子淌水过河。因为走路太多,我妈妈用手工做的布鞋不到一个月就穿烂了。
因为家境贫寒,我记得从小学到初中也没有穿一双解放鞋,更没有用过一只手电筒。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学校上晚自习途中来回的路上,一直是手提马灯。
1956年,我小学毕业赶上了大好机会,经省教育部门批准,在我县冢头镇增设了第三中学。1959年7月,初中毕业后我顺利地考入了县高中,因家里经济条件差无力支付学费,读了两个月的高一,就自动辍学回家务农。
三、40年的革命工作及生活
1、失去了三次就业机会
在家务农的半年多时间里,第一次是大队的支书找我谈话,让我去镇上的一家民办中学去教书,被我给拒绝了,扬被我二舅给教训了一顿。
第二次是郑州南阳寨火电厂到我县招生,因学校不给办理户口迁移而落空。
第三次是许昌市到我县招收师范学生,也因学校不给办理户口迁移再次失去就业机会,只有在家挣工分。
2.命里注定要去新疆
1960年2月中旬,终于等来了机会,经教育部批准,河南省教育厅委托郏县教育局在我县为洛阳化工学院、三门峡水电校、许昌师范学校招生,我很顺利的就被录取了。
从许昌和新乡两地的几个县中共计招收了60多名学员,我于1960年3月16日乘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经过7天的旅途生活,解放牌大卡车把我们拉到了焉耆县农二师接待站。
午餐后,时任水电站政委赵威武,站在饭店门前的台阶上给我们训话,介绍了水电站筹建情况,因为当时铁门关水电站尚无住房,所以就把我们送到了农二师解放四场(今天的27团)住进了无门无窗的土块房、麦草铺的床。
经过2个多月的电工知识培训学习,于5月28日派到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学习,当时我学习的工种是输电线路,维护和检修,住在一间能住30多人的大工房里。3天后,被分到输电工区检修班工作。
60年代,受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上级决定铁门关水电站缓建下马。为此,也提前终止我们在乌市供电公司的培训学习,回到了铁门关水电站。
当时水电站正处于筹建阶段,没有住房,临时用苇把子盖起来的几栋窑洞,从乌市、喀什、江西回来的学员只好住进了只有门而无窗子的土窑洞。
1961年1月,我们在铁门关建设工地度过了进疆后的第一个春节。还记得春节吃了一顿自己包的饺子(食堂提供的馅和面),因水电站缓建下马,除了少数留守人员在铁门关之外,大部分都分流到农二师各个团场。
1961年3月15日,我被分配到21团7连,开始从事挖大渠、修毛渠、护斗渠劳动。8个月就用坏了两个砍土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的辛劳倒在地铺上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天还蒙蒙亮,有时顾不得洗脸就去吃饭上工。
1961年12月底,我接到通知调回到水电站。
1962年1月4日,就搭车到了焉耆,在焉管处等了7天的汽车才坐上去乌市的班车。
在乌市兵团第一招待所住了一晚上,第3天就搭乘便车去了石河子供电所开始了我的电力生涯。
在石河子供电所学习工作近3年的时间里,我除了对35千伏红石线和城网的维护检修工作之外,还参加了种育场、农8师材料场等10千伏工程的施工建设。
1964年国庆节过后,接到铁门关水电站的调令回到铁门关,那是我们和武汉支边青年一起生活,学习工作相处的十分融洽。
1965年3月至5月,我参加了自治区联合设计院组织的两线三变的踏勘选址工作。7月份和跃钢的几位电工师傅一起施工架设厂房的10千伏配电线路,为厂房施工提供了电力保障。1965年9月又和跃钢农二师及电站的几位电工师傅去22团为水电厂升压,架设10千伏线路,东面送到四营,西送到七连,受到兵团领导的好评,也受到22团的嘉奖。
为确保铁门关水电站1966年8月顺利发电,电厂又组织两批学员赴内地学习,发电人员去了四川大红河水电站,送变电的人员去了西安关中供电局,我被分配到西安关中供电局下设的送电处,西效高压保学习输电线路维护。
1966年4月28日,我结束了半年的学习于5月3日回到焉耆,5月16日,我进驻到铁焉线施工工地,为了让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工人熟练蹬杆技术,5月18日,在住地立起了第一基水泥等径门型杆,早晨起床和晚上下班后,新工人就争先恐后去蹬杆练习。
我是属于施工一队一组,任务是负责架设铁焉线的7号至85号线路。最艰巨最困难的是7号电杆,线路出山后的第一基等径水泥杆,各种材料人拉肩扛到位,组装后起立时遇到了难题,因为周围都是小山包,牵引机械无法上去,所以只有用人力作为牵引动力。因为该基杆是塔式3联杆,所以要起立3次,拉牵引绳的人群中年龄最大叫薛俊福,他看上去50多岁,身材高大,满面红光,他喊号子的声音特别宏亮,很有号召力。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两起事故。一起是起吊61号换位杆时,因牵引地锚埋的深度不够,杆塔起吊到距地面36度夹角时,地锚被拉出地面,杆塔平平的摔到地面上,造成一个杆塔材料报废,只好从新补上一组杆塔。
另外一起事故是已建立好的36号杆,施工人员在打永久拉线时,拉线尚未固定时就去掉了,临时拉线还好由于导线已架好,所以杆塔虽然倒了,但未着地,即是这样在杆上工作的三个工人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伤,吓得施工负责人丁国忠同志席地大哭。
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1966年8月初铁焉线顺利竣工,为铁门关水电站8月18日发电提供了有力保障。送电到焉耆后,我留在了刚刚组建的焉耆供电所,这一干就是6年多。这期间,我干过线路工、抄表工、当过食堂管理员,后来当过材料员、库管、开票一人兼。
1968年,我成为巴州电力工业管理营销的第一代用电监察工。那时供电所管辖的供电范围有农二师23团、24团、25团、26、27团、四十里城、二师面粉厂。
1971年的金秋10月,由时任铁门关水电厂厂长兼政委的赵威武领导,钦点陈朝贵、胡竹清、张志方、杨松清和我,由陈朝贵同志负责去巴轮台组建巴轮台供电所。因为是去搞筹建,没有住房,只有住在已经建好尚未安装的蓄电池室。因为没有窗户,见不到阳光,灯一关就伸手不见五指。
工地也没有食堂,一日三餐就去变电站北边的加工连食堂打饭,有时自己动手随便做点吃的。第二年搬到尚未安装的高压室居住。
1972年,经水电厂批准建造住房,由我负责基建,由建工团7连施工,在当时巴伦台工程连的洋芋地里盖起了5栋平房、食堂还有检修工房。因为没有办公室建设项目,只有在未分配完的住房里办公。烧的是煤炉子,吃的是河坝水,每月乘车到10公里外的老巴伦台粮店去买粮油。当时因国家经济困难,每月供应定量的粮食和四两油,也只能让我们这些年轻小伙子吃七八成饱。在巴伦台工作的15个年头中,主要担负南疆线铁道施工用电和铁道兵生活用电。
1980年10月,电力工业公司体制改革,撤消供电所,成立供电公司,我被任命为公司供用电组组长。1984年7月,我担任巴轮台供电公司第一副经理,1985年9月,我被调到电力工业局任总务科副科长,负责电力局后勤和对外接待工作,把职工食堂搞的红红火火,得到职工称赞。
1989年3月,电力局又一次实施体制改革,我被调到焉耆供电局任局长。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局长。
在1990年电力局“两会”上,邵克俭局长亲自给我披红戴花授奖。由于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扎实,安全生产流动红旗连续4年都挂焉耆供电局的会议室里。
1990年10月,经焉耆供电局支部大会一致通过,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1年7月,开都河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洪水,为确保开都河焉耆城区段的抗洪,我组织专业人员,为该河段架设了低压线,为防洪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照明,为抗洪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就在这一年,经供电局推荐,焉耆县人民政府批准,我荣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1993年2月,我回到库尔勒供电公司工作,我分管营业工作协助经理兼管基建工作。我感到最自豪的事就是为110千伏库尔勒中心变选址征地。
60年代建成的35千伏库尔勒变电站,已经无法满足城区的安全供电,电力局决定在城区内建一座大容量的中心变电站,要建站就得选址征地,电力局决定由我来承担该项任务。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终于在1997年年初选定了现在的地址,在库尔勒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签订了征地协议书,为1997年110千伏库尔勒中心变电站投运提供了有利保障,也受到电力局领导好评。
临近退休时,我为轮台县东四乡的用电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轮台县农网改造起动大会上的发言,获得热烈掌声,会议刚结束,我的发言稿就被宣传部门要去上了县有线广播。
至此,我41年的电力事业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退休后的19年,悠闲、快乐、幸福、健康、合家欢乐。从2000年起至2015年止,我已经畅游24个省市的大好河山,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70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骄傲。(李彬)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1-16 12:37:52
2023-01-13 17:30:49
2023-01-01 10:53:04
2023-01-01 10:47:31
2023-01-01 10:17:20
2023-01-01 10:11:5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1-01 09:47:20
2023-01-01 09:41:40
2023-01-01 08:53:19
2022-12-31 19:05:28
2022-12-31 18:47:03
2022-12-31 18: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