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8 13:01:27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同好氧生物法相比,厌氧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量少「厌氧生物处理」,关于同好氧生物法相比,厌氧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量少「厌氧生物处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研究应用的 A2/O-BCO 组合工艺, 充分利用 了原水中的碳源,且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尤其适用于分散、处理量小、日变化系数 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生活污水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理想选择[11-13],在污水处理领域有重 要意义。但是,该系统的碳、氮、磷的物料平衡情 况尚不明确, 进行物料衡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 析系统有机物、氮和磷的分布及变化情况[15],本文 在 Barker 等[16]对活性污泥系统进行的碳、氮物料平 衡的研究基础上,首次建立了 A2/O-BCO 组合工艺 的碳、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 并且以不同硝化液 回流比稳态运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 A2/O-BCO 组合工艺碳、氮和磷的物料平衡情况, 以期为评价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学模型的建 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A2/O-BCO 工艺系统流程。A2/O反应池内为活性污泥法,厌氧段完成有机物的吸附转化同 时释磷,缺氧段以BCO反应池回流过来的硝化液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反应,好氧段进一步吸磷并吹脱氮气;BCO 反应池内为生物膜法,主要完 成氨氮的氧化。主体反应器材质均为有机玻璃,其 中 A2/O 反应池有效容积为 40 L,厌氧区、缺氧区 和好氧区容积比为1∶3∶1,BCO 反应池有效容积 为 24 L,均分为 3 格室(分别记为 N1 段、 N2 段和 N3 段),每个格室均填充聚丙烯材质环形悬浮填 料,填充率为 45%,填料尺寸为 D25 mm×10 mm,中心有网格结构,密度为0.96 g/cm3,孔隙率为95%, 有效比表面积为 500 m2/m3。
1.2 试验水质
采用北京工业大学教工住宅区化粪池生活污 水为试验水源,属于典型的低 C/N 实际生活污水, 水质特点具体如下:COD质量浓度为 97.62 ~ 318.20 mg/L;总氮(total nitrogen ,TN)以氨氮为 主,质量浓度为 53.21~74.64 mg/L;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质量浓度为 3.74~7.38 mg/L ,NO3--N 质量浓度为 0~0.54 mg/L;NO2--N 质量浓度为 0~0.23 mg/L。
1.3 试验运行条件
试验连续运行 5 个月,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 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A2/O进水流量为5L/h ,A2/O反应池内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为8 h,污泥龄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控制在 12 d,污泥回 流比为 100%,待系统性能稳定后,依次将硝化液 回流比分别控制在 100% 、200% 、300%和 400%进 行试验比较, 分别记为 Run1、Run2、Run3 和 Run4,基本每个工况都运行1个月左右,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维持在 3 500 mg/L 左右,好氧段溶解氧(dissolve oxygen ,DO)控制在 1.0~2.0 mg/L;BCO 的 HRT 为 1.9 h ,DO 均控 制在 3.0~4.5mg/L。
1.4 分析方法
每天用 50 mL 取样器从 A2/O-BCO 工艺系统每 格室中采集 50 mL 水样,水样采用 0.45 μm 中速滤 纸过滤, MLSS、挥发性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MLVSS)、COD 等指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17] ,PO43--P ,NH4 -N ,NO2--N, NO3--N 由 Lachat Quikchem8500 型流动注射仪 (lachat instrument,milwaukee,wiscosin)测定;采用WTW ,Multi 340i pH/DO 仪测定 pH 值和 DO。
分子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固定、杂交的操作步 ] 。采用的寡核苷酸探针为 EUB mix(Eub338,碱基序列为 GCTGCCTCCCGTAGGAGT; Eub338Ⅱ,碱基序列为 GCAGCCACCCGTAGGTGT;碱基序列为GCTGCCACCCGTAGGTGT)、 Amx368 (碱基序列为CCTTTCGGGCATTGCGAA)。通过OLYMPUSBX-61 荧光显微镜和 Image-pro plus 6.0 软件对污泥种群进行拍摄和定量分析。
2 A2/O-BCO 反应池中各污染物物料衡算理论分析
2.1 碳平衡计算分析方法
一般用COD间接表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碳指标,因此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碳的物料平衡,可以用系统中 COD 的质量变化情况描述,具体流程 。根据进入系统的 COD 总量(Minf .COD,mg/d) 等于系统出水(Meff. COD,mg/d)、系统 A2/O 中厌氧 段利用(MANA.COD,mg/d)、缺氧好氧 段利用 (M(AN1-S).COD,mg/d)、BCO 段利用(M(S-eff) .COD,mg/d)式中: Qin为进水流量, L/d ,QR 为回流污泥流量, L/d,Qr 为回流硝化液流量, L/d,QW 为剩余污泥排 放量, L/d ,Qeff 为出水流量, L/d ,Cin.COD 为进水 COD 浓度, mg/L ,CANA.COD 为厌氧段 COD 浓度, mg/L,CS.COD 为中间沉淀池 COD 浓度,mg/L,Ceff.COD为出水 COD 浓度, mg/L,XW 为剩余活性污泥浓度, mg/L,f 为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与剩余活性污泥浓 度的比值, fCV 为活性污泥中有机物 COD 的化学计量系数,以每mg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中含有 1.48 mg COD 计[20]。
3 A2/O-BCO 工艺各污染物物料情况
3.1 A2/O-BCO 工艺运行性能
系统连续稳定运行5个月的进出水水质。 A2/O-BCO 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随着硝化液回流比 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但当增加到400%时,TN却出现了降低趋势。在本试验运行条件下, 当硝化液 回流比为 400%时,一方面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 盐破坏了 A2/O 中的厌氧环境, 严重影响 ANA 段的 释磷情况和系统碳源的利用情况, 继而影响缺氧段 反硝化除磷反应;另一方面回流过来的大量硝酸盐,使得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负荷过高,并携带了大量溶解氧,导致缺氧段有效反应时间严重缩短,A2/O 出水中硝态氮开始积累,导致TN去除效果变差。当运行条件为 Run3 时,系统平均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 14.96 和 0.49 mg/L,达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选用系统 Run1~Run4 这5个月稳定运行数据作为下文物料 衡算的依据。
3.2 COD 的去除特性和物料平衡
进入系统的 COD 主要在A2/O 反应器中厌氧段被聚磷菌利用来合成体内贮能物质, 用于后续缺氧 段的反硝化除磷反应,后续 COD 降幅较小,此时 COD 主要用于维持好氧异养菌的新陈代谢,COD 在 BCO 中也得到部分去除,可能原因是其中 除了自养型的硝化菌之外,还存在好氧异养菌;另 外一部分通过出水流出系统, 还有一部分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根据公式计算 4 个运行条件下 COD 的物料平衡。可见4个运行条件下,COD 平衡百分比均在 95.0%以上,系统在A2/O反应器中厌氧段用于释磷而被利用的COD值占总去除量的百分比分别为 78.5% 、71.8%、57.9%和 71.1%。Run 3下的 57.9%是由于 当时正值夏季,进水COD值较低,出水COD值均小于50.0 mg/L。
3.3 磷的去除特性和物料平衡
进入系统的 P 通过厌氧段释磷、缺氧段反硝化吸磷和好氧吸磷,一部分通过出水流出系统,一部分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本工艺有很好的P去除效果, 缺氧段反硝化吸磷和好氧吸磷占磷总去除量的百分比,在 Run1 时,反硝化除磷反应受到 电子受体的限制,主要发生好氧吸磷反应,随着硝化液回流比增大, 在电子受体充足的情况下,缺氧段反硝化除磷反应越彻底。根据公式计算4个运行条件下P的物料平衡。可以看出4个运行条件下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的P分别占总量的 78.0% 、88.4% 、84.3%和 85.4% 。P 的平衡百分比均在 90.0%以上,可能是由于污泥磷含量选取经验值 3%而造成的磷平衡有部分余差存在。
3.4 氮的去除特性和物料平衡
根据公式计算输入系统氮的质量,4个运行条件下差别不大,分别是(7 911.6±600.0) 、(7 716.0±546.0)、(7 347.6±444.0)和(7 555.2±535.2) mg/d。根据公式计算输出系统氮的质量,流出系统的氮的含量分布情况见表 4,各个途径所占百分比。
从表 4 和图 5 中可以看出,从 Run1~Run4,随出水流走的氮的质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通过反硝化去除的氮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 Run3 时随出水流走的氮达到最少,通过反硝化 去除的氮达到最大值;而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的氮和 在 BCO 损失的氮的质量相差不大。分析原因,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 为反硝化除磷反应提供了充足 的电子受体,使得反硝化除磷反应能够进行的更加 充分,但当增加到 Run4时,硝酸盐负荷过高,导致反硝化去除的氮减少,随出水流走的氮增加。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1-16 12:37:52
2023-01-13 17:30:49
2023-01-01 10:53:04
2023-01-01 10:47:31
2023-01-01 10:17:20
2023-01-01 10:11:5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1-01 09:47:20
2023-01-01 09:41:40
2023-01-01 08:53:19
2022-12-31 19:05:28
2022-12-31 18:47:03
2022-12-31 18: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