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试点」

时间:2023-04-27 11:17:07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试点」,关于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试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澎湃新闻记者 袁烨 实习生 江淑怡

【编者按】

2022年7月16日,在中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一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特别专题,结合即将出版的《中国碳市场手记》一书,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从不同维度发掘碳市场的深层价值。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一周年,全国碳市场虽然还很年轻,中国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实际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7月15日,澎湃新闻邀请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张建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展开“碳市场一周年特别对话”,基于两位深度参与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共同探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思路、市场机制和发展目标。

碳市场纳入更多行业的时机已成熟

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以来,电力行业是首批被纳入碳市场的高排放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履约完成率达到99.5%,有效发挥了企业减排与碳定价的作用。截至7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399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向澎湃新闻表示,全国碳市场是重要的减排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以市场机制完成减排目标的框架结构。他认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服务于国家碳排放政策思路,有助于推动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

张昕表示,将电力行业作为试点交易的开端,有多方面的考虑因素。首先,发电行业是煤炭消耗大户,行业排放总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将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助于推动实现控碳减排的目标。他认为,从实践来看,电力行业已经做出了比较有成效的减碳努力。在技术层面上,发电行业由一套相对成熟的配额分配方式,自身管理水平、数据质量水平也较高,更适合作为推动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参与碳交易的经验也为碳市场下一步纳入其他高排放行业做好了铺垫。“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张建宇认为,种种政策动向均表明,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张建宇表示,电力行业实现脱碳甚至负碳是中国工业整体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前提。现在,随着发电企业对碳市场的参与度不断加深,电力行业也推动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始探索碳交易。他表示,应尽快以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将其他工业行业纳入碳市场,从而有效发挥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作用,推动实现中国的碳中和目标。

确定碳排放总量上限是发挥碳交易体系效率的先驱条件

中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始于2011年。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张昕表示,地方试点经验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基础。为了防止碳市场、碳信用价值的割裂,下一阶段试点碳市场需要逐步平稳过渡到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框架下,融入全国碳市场的统一规范和监管机制。“在这样的一个过渡期内,我们试点碳市场可能会服务于或者说推动我们全国碳市场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张昕表示。

“十二五”以来,中国建立了碳排放强度控制制度,正在逐步向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转换。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总量是一定时期区域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因此,控制碳排放强度和增速并不必然带来总量的同步降低。目前,地方试点与全国碳市场均以强度控制为主,通过基准线的方式分配配额,尚未确定总量目标。张昕表示,当前基于强度的制度设计与平衡经济发展和降碳的考量有关,但随着碳交易制度建设的成熟,未来全国碳市场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的阶段。

张建宇表示,对碳排放实施总量上限控制是最大程度发挥交易体系功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确定的总量下,碳交易才能为市场提供稳定的碳价预期、更好地推动低碳转型。他认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中国可能在“十四五”阶段完成从能源双控向碳双控的转移过程,因此需要尽快对现有行业引入总量上限。“在已经开始碳交易的行业中引入到这样的一个概念,能够以更成熟、阻力更少的方式,更无缝地完成从能源双控到碳双控的转移,”张建宇说。

抓好碳市场建设把手,做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引领者

当下,面临动荡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放缓的压力,碳市场如何发挥自身生命力、成为推动社会持续减碳的动力?

张建宇表示,在变动的国内外形势下重新审视碳市场的角色与它能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及时的。他认为,国际上有关二氧化硫治理等历史经验表明,当社会面临经济压力、同时追求经济效率与长远的环境目标时,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手段将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在后疫情时代,环境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共通的语言,有效运行的碳市场不仅有助于调节国内经济与环境目标,也能成为中国贡献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抓手。

张昕表示,中国碳市场建设必须在有序健康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市场要素功能,在稳妥的步伐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需积极发挥监督管理的服务指导作用。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周年以来,无论是交易主体还是交易产品都较为单一,市场活跃度、配额流动性有限。随着信息披露制度、排放统计制度等机制建设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碳市场的市场要素将不断丰富,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全国碳市场就是第一个履约周期,如果按一个小朋友来说也就才一岁,刚开始走路,它还是一个起步的过程,”张昕说。

对于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两位专家共同强调了一点,即要“通过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平台和窗口,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中国方案”。同时,张昕表示,中国在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在多边主义的原则下,推动全球碳定价机制的建设。

责任编辑:黄莉

校对:张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