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天津国企在改革创新的\\「照亮了我的心只因我前行」

时间:2023-04-27 09:09:0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天津国企在改革创新的\\「照亮了我的心只因我前行」,关于天津国企在改革创新的\\「照亮了我的心只因我前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

包袱重、效益差,曾是天津不少国企在改革中面临的现实困境。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进,天津国企混产权,改机制,优治理。2021年,天津市管企业在混改后实现营业收入2996亿元,净利润208亿元。同时,在能源保供、民生保障等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发挥“压舱石”作用。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采访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天津国企,它们在闯与干中不懈求索,以改革创新这把“金钥匙”打开新局,沐浴春风。

海报制作:方金洋

以改革关键引擎拉动天津国企再起航

中国第一台国产“北京牌”电视机、第一只机械表“海鸥牌”手表、第一款国产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曾经,天津国企知名品牌群星璀璨。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不少国企发展劲头不足,失去了往日的竞争力。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天津国企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中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改革”正是这背后的关键引擎。

改革带来的转机已经被一组数字证明:2021年原市管企业混改后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2996亿元和208亿元,均比混改前大幅增长,混改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3.8%,混改后企业在津上缴税金累计超过270亿元。

包袱重、效益差,曾是不少天津国企改革前面临最主要的现实困境。天津国资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有的国企拖欠供应商货款,四处借款腾挪或支付员工工资、或维持日常运转,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只在须臾之间。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唤起企业活力,倒逼企业自我除弊、拥抱市场,并最终实现涅槃的必要手段。2017年以来,天津累计完成17家市管企业混改,带动792户所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其他22家市管企业所属111户二级及以下企业实现混改,累计引入外部资金约1758亿元。

天津市国有企业产业分布广、行业差异大,“一企一策”精准抓住企业痛点,也成为天津深化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天津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智表示,天津市首先选择了数家市属集团率先突破。“以泰达控股公司为例,市国资委组建了‘项目开发及城市更新’和‘融资化债’两个攻坚突击队,助力泰达控股综合改革方案落地,承担的全市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建设,18个环保项目投产,实现8省14市的全国布局,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8.7%。”

为保障混改的顺利推行,机制创新必不可少,其中的待遇问题,更是广大职工的关切点。刘智介绍称,“集团整体混改且混改后国有股权低于50%的市属企业,由混改后企业出资设立混改企业职工安置风险保障金,用于兜底保障支付混改前职工在混改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刘智表示,通过设置职工安置风险保障金,打消了职工疑虑,推动了职工安置方案高票通过职代会,激发了企业员工的混改积极性。

在天津财经大学教授高楠看来,增强人员“软实力”,积极引入市场化人才与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也是保障混改后企业拥有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截至2021年底,天津先后在21家市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经理层累计选聘了94名职业经理人,各级子企业累计完成职业经理人选聘323户802人,建立市场化用工和市场化薪酬的各级企业占比已达99%。

打通堵点,消解痛点,击中要点,在机制改革与资金活水的双重引力之下,天津市国企改革成效凸显。合资设立注册资本100亿元的通用机床集团、整合7家设计院组建的海河设计集团、混改后拿出30亿元在津布局北方总部的中环集团……混改带来的新精神与新面貌,也为企业持续扎根天津这座我国北方制造业重镇注入强心剂。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到生物医药与数字经济,产业链布局不断向价值高端前进。

天津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侯宇峰表示,2021年,天津完成企业混改、股权转让60户,成交金额242.1亿元,实现改机制、增活力、“天津 ”的综合效果。截至去年底,天津市国企88项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率达89.6%,纳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范围的市管(含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委管企业)一级企业31家,所属各级子企业1001户,各市管企业制定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自评完成进度平均为93.4%。刘智表示,预计到今年“七一”前夕,三年行动的任务将基本完成。(记者 毛振华 郭方达 北京报道)

国网天津电力:典型引路 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网天津电力将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支撑战略落地、统领各领域工作的关键抓手。除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外,还不断围绕科技创新做文章,力争实现技术创新可复制、推广,同时通过弘扬“时代楷模”精神,持续壮大创新的“头雁”队伍。在典型引路中,企业创新的根基夯实起来,为新时期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建章立制 下好改革“先手棋”

建成首批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小镇、首个省级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示范项目,研发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汛情等第一时间驰援湖北、河北、河南展现大爱……近几年,无论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前沿,还是在关键时刻展现责任担当,国网天津电力都冲锋在前。这一系列举措的底气正在于公司持续改革焕发出的活力与动力。

“这几年,国网天津电力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为抓手,以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落地为路径,以助力天津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为目标,‘三位一体’探索国企体制机制变革新路径,对标世界一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有力助推了国有企业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国网天津电力总法律顾问兼法律合规部(体改办)主任周群说。

国网天津电力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和“魂”。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所属各级单位全部实现“党建入章程”,制定决策前置事项清单,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天津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全面规范党政“一肩挑”工作。

在党建引领赋能下,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是关键。公司构建“战略 运营”管控模式,以质量管控和执行监督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制度覆盖率均达到100%。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以小站供电服务中心为典型,抓实团队绩效,将指标、责任、奖励“包产到团队”,工作量、职责“包干到人”,打造“小站模式”,工资总额向业绩好、人数少的团队倾斜,充分授权绩效经理人薪酬分配自主权,以点带面,“主动抢单”激发员工活力。

以活力促动力,国网天津电力在国家电网系统内首创以承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路径模式,推行“一诺四减两强化”。通过减少审批管理环节,服务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管理质效和服务水平提升。“我们以信用管理方式,倒逼专业合理的放权授权,从根子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审批效率提升了42%。”国网天津电力法律合规部(体改办)体制改革处处长杨泽勇介绍说。

科技引领 绽放创新之花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是国网天津电力科技创新的一张金字招牌。主持机器人研发的“时代楷模”、国网天津电力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介绍,自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现带电作业机器人领域首个IEEE国际标准立项。如今,“黎明牌”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条已全线贯通,相关产品已在天津、浙江等18个省市推广,累计代替人工作业超过12000次。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就是公司聚焦创新、支持创新的缩影。国网天津电力科技部主任于建成表示,在改革过程中,公司通过做实科技创新中心,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项目总师制”“赛马制”,提升了“双碳”及电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让创新之花绽放。

为更好地统筹科技创新工作,公司采用“刚 柔”模式,搭建创新协作平台。整合天津电力内部资源,组织120余人成立“先进配电网”等6支跨专业、跨单位的柔性创新团队,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不久前,科研团队凭借“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与自愈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斩获2021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

同时推广“揭榜挂帅制”,设立创新资金池,完善奖励机制,为科技人才成长“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经过一年多的‘挂帅出征’,我们完成真型试验平台搭建、微粒陷阱设计参数等多项技术研究,并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参与“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的何金说。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屋顶沐浴着阳光。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光伏路面、光伏玻璃等聚集在小院中。“这是天津市首个规模化实用化的智慧能源零能耗建筑。”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于波说。

该项目是国网天津电力零能耗智慧建筑的推广成果。以建成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小镇为契机,公司形成了以智慧能源驱动智慧城市的“天津方案”,在助力城市低碳减排同时,也让人们对未来便利、智能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传承劳模精神 壮大“头雁”队伍

“时代楷模”张黎明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创新的旗帜。但只有一个张黎明远远不够,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人人都是技能专家,这个企业、这个国家才能飞速发展。

为此,作为国企的传统优势和长板,公司持续弘扬“时代楷模”精神、劳模精神。面向广大党员群众,组织召开报告会、分享会,发挥“三会一课”党员教育载体作用,把张黎明身上“点亮万家”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到支部、班组,推动涌现更多“黎明式”员工。

“黎明师傅‘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在岗位上绽放光彩。”国网天津城东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主任黄旭深有感触地说。

榜样有无尽的力量。国网天津电力党建部主任李统焕表示,公司学楷模、树标杆,开展“看旗争优、对标黎明”活动,制定对标手册、建立时光档案、颁发荣誉徽章,经常性查找差距不足。深耕一线十二年的黄旭凭借坚韧的性格、过硬的本领,从一名配电带电作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劳模精神感召下,天津电力先进典型的“头雁”队伍不断壮大,已故退休女工王娅,30年如一日用爱心点亮寒门学子求学之路;深耕带电作业一线的黄旭,带领青年突击队搭建具有高可靠性柔性多状态开关装置,使智慧能源小镇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全国技术能手郝立今从事电缆专业25年,主持发布创新成果20余项,被百姓亲切称为“电缆卫士”……

心中有信仰,身边有榜样,行动有力量。越来越多员工涌现出来,公司实现了“个体先进”向“群体先进”拓展升级。他们以“推土机”精神,用一个个实打实的成果,汇聚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交出国企改革发展的优异答卷。(记者 毛振华 天津报道)


图为中建六局承建的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CC4标段。(资料照片)

中建六局:棋局重布 拨云见日

扎根天津的中建六局几十年来转战南北,先后参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津引滦入津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建六局面临发展缓慢,员工信心不足等难题。伴随国企改革大幕开启,中建六局围绕改革创新做文章,在资源整合与资源布局中持续补齐短板、做强长板,改革后的精神面貌与发展状况焕然一新。

重整资源 融入国家战略

“要想破解发展瓶颈,关键是凝心聚力,传承红色基因,使老国企在新时代改革中迸发新活力。”中建六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爱民说。破除发展症结迫在眉睫,从2018年开始,中建六局改革快马加鞭,走在了不少国企前头。

公司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面完成二、三级企业党建进章程。为提振员工信心,探索“心动力”党建特色品牌,通过开展“铸心”工程,推进“动能”转化、组织“聚力”行动,着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创新提出系统打造、建强基层党组织“四个堡垒”,提出选人用人“四条标准”,激励广大干部员工担当作为,为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和精神动能。

伴随发展共识形成,企业上下憋着一股闯劲。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揭幕后,中建六局将改革向纵深挺进。大力实施机构重组,整合资源,先后将旗下6家二级单位整合为3家,撤销5个区域总部并入实体公司。

张爱民认为,国企就应坚守职责定位,更加精准地锚定和服务国家战略。为此,区域布局调整紧锣密鼓推进,将企业资源向经济高地集中,推进二级单位法人化、区域化进程,多家二级单位先后落户深圳、西安、上海,新设、调整30余个三级机构,重塑三级机构管理体系,布局优化的效果立竿见影,中建六局成功中标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33.5亿元,这是公司单体合同额最大的医院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承接深惠城际铁路2标工程,首次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市场。

棋局重布,拨云见日。公司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新签合同额连年大幅增长,旗下桥梁和城建两家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在天津“大本营”稳扎稳打,承接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等多个项目,主动服务天津疫情防控更显担当。

经过三年的破冰攻坚,中建六局合同额跨上千亿级台阶,企业规模效益实现翻番,干部职工对发展的热情高涨。仅2021年新签约合同额就达到1203亿元,同比增长31%。在重点经营省份从21个瘦身至18个的同时,重点区域战略布局、产出质量和效率却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创新驱动 做强技术长板

今年3月15日,随着最后一节段钢桁梁S8成功吊装,由中建六局承建的全国最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主跨成功合龙。

大桥建成后,重庆两江新区到茶园片区的车程将由过去4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左右,打通重庆南北交通瓶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据中建六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江海介绍,项目建设中斩获国家专利、省部级以上BIM奖项、省部级工法等50余项。

唯有创新引领,发展壮大之路才具备可持续性。中建六局着力在改革中补齐业务结构短板,进一步放大“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优势,将技术公司转型为绿建公司攻坚绿色科技业务,监理公司转型为运营公司聚焦城市运营业务……一系列改革带来的是全产业链发展组织架构形成,特别是在桥梁领域长板不断做长,取得了三跨黄河、五跨长江、十跨海湾和深海桥梁建造的骄人战绩。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日前全线建成通车,全长37公里的跨海大桥宛若巨龙腾跃在东海灰鳖洋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中建六局承建的舟岱跨海大桥2标段位于灰鳖洋海域,属于全线最复杂的标段,作业点近乎全部孤悬海中。艺高人胆大,团队接连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展现了中国建筑在桥梁建设领域的过硬技术实力。

今年,重庆江津几江长江大桥项目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本届获奖的3项桥梁类工程之一。

从超大直径斜交网格无轴式摩天轮关键施工技术,到深基坑变形主动控制关键技术;从软土地区毗邻国家级文物建筑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到钢箱梁斜拉桥二次转体施工技术……近年来,中建六局围绕大型桥梁、轨道交通、大型公建,攻克的技术难关一个接一个,在加快创新驱动转型的路上渐入佳境。

海外筑梦 投身广阔天地

随着在国内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中建六局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探索海外优先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一海外梦想搭起了广阔的舞台。

事实上,中建六局是我国首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承建了当时海外重大项目——伊拉克新辛迪亚水利枢纽工程。

中建六局承建的CC4标段采用全预制结构设计,全装配式桥梁体系如此大规模应用在世界上尚属首次。项目技术团队创新研发了不落地施工平台系统,可使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在不破坏雨林植被的条件下,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创造性地实现了桩上打桩、桥上建桥,将12天的施工周期缩短为2.5天,刷新了全装配式桥梁快速施工的新纪录。

张爱民说,2019年以来,公司整合海外资源,探索海外区域化经营新模式,构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中亚三个营销中心、一个以色列直营中心和中东合作市场,助力区域深耕,提高综合竞争力,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承建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地铁绿线G3-2项目,是公司第一个海外地铁盾构项目,标志着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比较优势向发达国家延伸;迪拜数字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作为迪拜第一个智能社区,获得绿色建筑领域的“奥斯卡”奖——LEED铂金级认证;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标志着公司在南亚市场实现新突破。

如今,海外事业部——区域中心——国别组的海外三级营销网络初具规模,海外新签合同额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梦想花开,瓜熟蒂落,如今的中建六局已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在海内外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发展新天地。(记者 毛振华 天津报道)

《经济参考报》版面图

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