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西安高新发展趋势「西安高新区怎么样」

时间:2023-04-08 09:01:00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西安高新发展趋势「西安高新区怎么样」,关于西安高新发展趋势「西安高新区怎么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撰 稿:舍 瓦 喻 晓

编 辑:唐执简

各城市经济“半年报”陆续发布,普遍来看,一二三产中,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尤为明显。西安是典型的三产大市(GDP占比高达63.6%),难免因此影响整体经济运行表现(上半年增速2.9%)。

可喜之处在于,工业增长呈现破局态势。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是近五年来同期最高水平,领跑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

作为西安开发区军团中的排头兵,同时也是引领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核心板块,高新区在西安经济尤其工业话题的探讨中,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

未等太久,日前召开的“西安高新区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况和四个高新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披露了诸多信息。镐京笔记(ID:Haojing2022)梳理之后,对于其中看点作以解读,仅供探讨。

譬如,一个阶段以来,高新区对西安经济基本盘的支撑作用有何变化?其高达20%的工业增速背后,产业、项目、招商等有何特点?以及从经济数据与建设布局中,如何看待其后续态势?

首先是支撑基本盘的问题。

2021年数据显示,高新区GDP为2681.36亿元,占比西安25%;2022年上半年,则实现GDP1513.55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占全市28.2%,拉动西安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

支撑和引领西安稳增长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高新区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2%、增加值同比增长20%,尤其让人眼前一亮。总产值是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值总和,增速亮眼,说明产业链配套越来越丰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增加值则直接构成GDP。

当然,这些数据要结合西安整体运行情况来看。

2022年上半年,西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906.27亿元,增长5.2%,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正如开篇所述,11.0%领跑国内一众大城,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数据,实属难得。

众所周知,同成都、武汉、郑州等中西部大城相比,西安GDP很大程度上,输在了工业短板。抛开产业质量、科技含量,单就规上工业增加值来说,西安甚至不及榆林、洛阳等非省会城市。

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之初,西安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一度达到59%,之后一路下跌,从2010年的43.9%跌到2020年的33.2%。如今终于呈现回升态势,今年上半年的比值为35.6%。

于此背景下,再看高新区35.2%和20%两项工业增速,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实际上,西安经济结构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占比过低、服务业占比过高的弊端,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暴露得尤为明显。毕竟,生活性服务业占较大比重的西安三产,更容易受到疫情波及,上半年1.6%的增速,充分说明问题。

客观而言,稳经济运行,工业更具韧性。

欣慰的是,西安当下高度重视“工业强市”战略。

镐京笔记此前调研了解到,2022年初疫情冲击西安之时,高新区曾顶住压力,采取“一企一案”、“双检双防”、“三专服务”、“惠企措施”等“组合拳”,帮助区域内企业复工复产,正常运行,从而赢得了一季度的“开门红”……


进一步来看,高新区稳增长、快增长的背后,有这么几个特点。

其一,科技含量高。

纵观国内各地产业布局,举凡重视科创生态建设,“重仓”战略新兴产业,普遍经济增速显著,毕竟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发布会披露,西安高新区以全域建成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加速催生科创项目、科创企业。

2022年上半年,组织1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培育库、同比增长260%,送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48家、同比增长31%;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56家、同比增长25%。持续做强科技金融服务,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正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审核阶段的企业8家。

其二,产业项目多。

仅2022年,高新区安排440个重点在建项目,其中以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秦创原科创园二期项目为代表的“秦创原系列”科创项目182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5大支柱产业项目116个,分别占项目总量和年度投资计划的26.3%、39%。上半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超过42%,竣工产业项目13个。

其三,招商落地快。

2022年上半年,高新区共签约引进西安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隆基氢能设备总装项目等大企业好项目64个、总投资约1189亿元,实际引进内资470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70.2%;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0.9%。

同时,高新区坚持每季度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每半年集中观摩一批、竣工一批。上半年新开工项目92个,总投资1590亿元。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1%、70%。

除上述特点外,该区政策发力与营商环境方面,亦呈现出不少精准惠企举措。篇幅所限,在此不予赘述,感兴趣者可参阅官方发布内容。


从经济发展后劲来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渥的科创生态环境,充足的市场主体与投资开发空间,以及人才的可持续输入——这片土地上,能不能持续吸引并壮大企业,能不能留住人才,并让他们安居乐业。

区域经济观察人士指出,这两年,高新区大力推进“四个高新”(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建设,其底层逻辑即在于此。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四个高新”不仅事关市场主体、科创主体,其中诸多规划部署、项目进度,特别是围绕“幸福高新”“品质高新”方面,与普通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上述新闻发布会中,官方亦重点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四个高新”的推进情况。

整体而言,两点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投资力度比较显著。

对此,上半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1%,便可窥斑见豹。

再如,该区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37个,总投资4334亿元,共谋划“四个高新”重点项目537个,年计划投资约1800亿元。仅二季度,86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27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的70%,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259亿元,完成投资占比49%;新开工项目92个,总投资159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0个,总投资473亿元。

二是高新三期渐入佳境。

尤其备受关注的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围绕此两大高能级产业片区、高品质城市片区为承载,高新区谋划实施了一批规模体量大、配套协作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群,以产业项目大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总而言之,从官方披露来看,上半年的“四个高新”建设内容颇多,信息密度较高。

故此,镐京笔记全文附上,以飨读者。


附:2022年上半年“四个高新”推进情况(有删减)

实力高新——

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经济强市”的总体部署,着力于经济实力、产业实力和企业实力的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主要呈现以下3个亮点:

一是经济实力更强。上半年,高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31.1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876.58亿元,同比增长6.8%,三次产业占比为0.4:41.6:58.0,与去年同期相比,二次产业占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去年招引的比亚迪增产扩能、法士特智能工厂、三星环新一工厂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释放产能。

在上半年完成投资748亿元中,产业投资占比42.2%,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越来越好;民间投资占比33.9%,同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45.5%,社会资本对高新区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

二是产业实力更强。“5561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5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35.2%,其中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60.3%、12.2%、56.2%,支柱引擎作用充分凸显,其中: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三星工厂一、二期项目已实现满产,成为全球存储芯片重要的生产基地,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进一步叫响了“西高芯”品牌。

汽车产业集群方面,高新区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在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有力支撑全省全市汽车产量增速全国第一。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10条产线全面投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首宗地顺利投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研发中心项目有序推进。特别是,比亚迪上半年生产新能源汽车34.4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00%,其配套的众迪锂电池成为高新区第7家百亿级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面,重点发展高端电力、智能装备、增材制造,西电产业园、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铂力特三期等项目已落地建设。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方面,支持一批生物创新药、化学创新药项目建设,杨森、巨子生物、康拓医疗等龙头企业持续壮大,眼得乐、乐析医疗、脉元生物等一批自主培育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迅猛。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持续科技攻关创新,培育引进莱特光电、华秦科技、克林斯曼等新材料产业项目。

三是企业实力更强。全力保市场主体,用心用情助企纾困,向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派驻“亲商助企”专员,打造“助企一把”服务平台,发布惠企系列政策包,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上半年实现新增市场主体13000家;共聚集规上工业企业40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61家,规上文化企业106家,百亿级企业7家,上市企业63家,是全省经济最活跃、资本最青睐、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区域。大力培育高能级链主企业,高新区33家企业成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全市占比61%。上半年新增重点产业链配套企业24家,储备产业链项目71个。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促进29家链上企业争取省级项目资金4425万元,占全省总体量的35.8%。

科创高新——

按照西安市“打造国家创新名城”的总体部署,以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为指引,努力培育更多科创企业、科创项目,在西安市“九项重点”秦创原建设中综合排名第一。上半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创主体持续壮大。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56家,同比增长2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送审1148家,同比增长31%。新增上市企业3家、挂牌企业1家,境内境外交易所在审企业8家,120余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库、占全省近1/3。累计获批“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40家、省级276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86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2家。

二是科创平台加速建设。空天动力研究院、光电子先导院等10家机构成功入选全省首批22家新型研发机构。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等11家企业入选市级创新联合体。聚集各类创新平台18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7个,国际化平台37个;新增国家级双创载体6家、省级双创载体6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3家、众创空间24家,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73家。

三是科创成果高效转化。实施“揭榜挂帅”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共形成关键核心技术158项。累计培育技术经理人300名,同比增长30%以上。创新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促进高校院所与385家企业签订项目508个。转化科技成果项目52个,认定技术合同交易额360亿元、同比增长17%。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对华秦科技、民芯科技等7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给予7700万元产业化配套支持。

四是科创生态全面优化。深入实施秦创原人才发展战略,新增高层次人才28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8名,引育硬科技人才4000名、秦创原“科创人才”7200余名。设立产业引导基金11只、总规模达109亿元。策划包装了大科学装置、重大成果转化等一批科创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资金70亿元以上,地基授时系统、阿秒光源、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上市企业园等重点科创项目全面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领军企业系等高能级科创载体矩阵。

品质高新——

着力于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都市创新片区、丝路科学城片区、绿色制造片区“三城共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三高并举”,2022年上半年组织实施7个方面、239个项目。

一是两大片区加速成势。丝路科学城雏形初现,西安大剧院有望在年底举办首场音乐会,永安渠商业街、丝路创智谷、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项目正在飞速“生长”,中免集团、深免集团免税店以及王府井、砂之船奥莱、红星美凯龙等商业配套项目相继落户;丝路软件城全面开建,省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喜来登酒店投入运营,云水天境、欧森国际、金茂悦园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和商业项目加速建设,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能级品质大幅提升。

二是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开通市政道路48条、57.97公里,丝路科学城“六横六纵”、丝路软件城“八横十纵”路网体系逐渐成型,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建成“四好农村路”12条、17公里,城乡融合发展更加紧密。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西鄠路市政化改造、京昆高速改扩建、有轨电车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构建起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三是住有所居保障有力。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着力构建商品房、公租房、安置房等多层次、全方位住房供给体系,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28万平方米,全面启动17985套保障性住房和67112套安置房建设,有效解决职住不平衡问题,让高新区更加宜居宜业。

四是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坚持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新增绿地46.32万平方米,建成绿道32公里,永安渠北段海绵城市公园、仪祉湖公园2个综合性公园和30个口袋公园陆续建成开放,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见园在高新区成为现实。

幸福高新——

着力于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

一是就业稳岗保障有力。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705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47人;策划举办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200余家企业在20多所高校开展65场招聘活动,发布岗位3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7万人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就业见习基地25家,提供见习岗位1000余个,带动重点群体就业1万余人。

二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实施“名校领航工程”“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三大工程,促进24所名校持续领航,50所新校全面提升,40所新优质学校加速成长,三年共新增优质学位76940个,交流轮岗校长教师3000余名,新培养教学能手、骨干教师1500余名。持续深化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成长试点区建设,“双减”、教育评价、教育督导、社区教育等工作经验入选教育部推广典型案例,上半年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263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是医疗养老普惠便捷。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先后启动10所医院建设,市第一医院暨高新区公共卫生中心竣工建成,新增床位1500张;西安启迪儿童医院、国际康复医学中心一期计划年底前建成;新建改扩建鱼化、细柳、郭杜、丈八、兴隆等5个卫生院,增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起“区-镇街-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5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四是乡村全面示范振兴。着眼做好秦岭违建整治“后半篇文章”,统筹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民宿游、康养游等文旅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今年五一“秦岭八村”建成开园,成为市民群众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推动秦岭“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发挥高新区的产业、企业优势,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牵线三星、比亚迪、法士特等52家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采取合作经营、对口援建、活动消费、宜业宜游等“四项措施”,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乡村振兴“高新路径”,首批已在“秦岭八村”试点,后期将向100个示范村复制推广,实现乡村振兴向共同富裕有效衔接。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