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5 18:45:0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拜谒三苏园「游三苏祠有感」,关于拜谒三苏园「游三苏祠有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苏祠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在四川眉山,作为一个四川人,真的应该好好去拜谒一番,以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祠的一幅门联道出了苏轼一家的不朽文名。唐宋古文八大家,他们一家独占三席,尤其苏轼,更是一位非凡的全才。
父亲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竟也成就千古文名。他尤擅散文,而且语言犀利,纵横恣肆,语文课本上一篇《六国论》,足见他的博辩宏论。
苏辙和苏轼同时考中进士,那时,苏轼22岁,苏辙只有19岁。苏轼无拘无束、旷达洒脱;而弟弟苏辙却少年老成,沉稳内敛。苏轼诗文出众,苏辙政治成就又略胜哥哥一筹。
兄弟俩一生情深义重,互为帮扶唱和,让人羡慕至极。
弟弟常在自己经济窘迫时倾囊相帮,哥哥则常操心弟弟家孩子的婚事。
苏轼常与弟弟玩笑,比如他给弟弟写信描写羊蝎子(其实就是别人不买的羊脊骨)的制作方法及鲜美味道,说就是怕盛行开来狗会有意见。
苏轼卷入“乌台诗案”,下狱被贬,苏辙则冒着乌纱帽不保也要给哥哥报信,并请求自贬(降官)为哥哥求情,最后哥哥被贬惠州、儋州,弟弟先贬汝州,后来雷州。
在雷州,苏轼犯痔疮疼痛卧床,弟弟则整夜陪着念陶渊明的《止酒》诗,劝其戒酒。
总之,他们之间有趣的事不胜枚举……
苏轼一生留下无数诗作,不但在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还广泛涉猎医学、建筑、服装(据说他身上的衣服就是自己设计制作的)、茶道、唱曲、琴、棋等各个领域,此外,他还是水利家(改造疏浚杭州饮水系统)、酿酒师(“蜜酿”、“罗浮春”酒)、美食家(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羊蝎子),做官也务实(建医院、修西湖,在儋州兴办教育……),每到一任都很能做出政绩,惠及百姓。
但是,苏轼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与曲折。
他虽才高八斗,却总不得重用,或因做诗不慎,或因出言直率,一再被他的政敌们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害得他在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有5次追贬的经历,真是古来罕见。但他并不灰心丧气,总能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处之,这是最为人佩服和称道的!
他一生为官,就任过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也出任过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朝廷命官,却在62岁高龄时出任儋州别驾(知州的佐官),并且做了将近3年。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遇大赦归返的常州途中(今属江苏)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对这样的人,各地都有他的纪念馆(杭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惠州苏东坡纪念馆、黄冈苏东坡纪念馆)、书院(儋州东坡书院)……眉山是他的出生地,故居,三苏祠自然有着更吸引人的魅力。
三苏祠,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是一座典型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三苏祠建筑和与之配合的环境,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
三苏祠内,环境非常清幽宁静,院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即便冬天,虽池中残荷,庭院里仍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三苏祠内,建筑古朴典雅,楼台亭榭,别有韵致。更有匾额对联,词意隽永,引得游人驻足玩味。常见一队队游客,紧跟导游,导游总是讲得头头是道,神彩飞扬,毕竟,苏家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三苏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这里,还有一个苏小妹的传奇故事,据说,她有个新婚三难新郎的佳话,“双手推开窗前月”,就是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第三难,急得团团转的秦少游终于在苏东坡投石入池的帮助下,得出“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佳对。于是乎,新婚燕尔,才子佳人你侬我侬不在话下。虽然史料查不到苏轼有这样一个妹妹,但与苏轼机敏的才学有关,大家都会信以为真而饶有兴味。
三苏祠内,还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
三苏祠文化底蕴极其丰厚。三苏祠的三苏纪念馆,是国内展示三苏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展陈方式最多,展出水平最高的场所,这里珍藏和陈列着众多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现在,三苏祠的陈列手段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手法,集多媒体、触摸屏、硅胶蜡像、三维动画等场景。
资料称:迄今馆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3256件(册),字帖拓片478件,明清及近现代书画1044件,陶瓷及其它类325件,碑亭收藏68种145通碑刻。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等珍品,也收藏有明代犀牛角杯;清象牙笔筒、瓷瓶等工艺品。
我一直怀着虔敬之心,在三苏祠各处观赏。我们游览了启贤堂、来凤轩、云屿楼、披风榭等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披风榭”,因为有人不仅念反了,还念成“谢风坡”了。此外我还看了不少资料,拍了不少图片。回来又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查了不少资料,终于对苏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让我更加钦佩、景仰其人其文。
我还特意来到一个池边,这里有个苏轼的半盘腿坐塑像。只见他坦然坐在一块巨石之上,浓密的胡须随风飘扬(说取至《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意),四周是水,周围被高大茂密的绿树掩映,这样的好风水,引得游人排队留影,还有三苏祠里的志愿者(学生模样)等在那里帮大家拍照,我自然不能错过,希望沾点文气,更重要的是,他永远豁达乐观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生活中,一般人在不如意或不得志时,总爱思量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委屈,于是或愤愤然不能自已,或戚戚然迷失沉沦而不能自拔。
看看苏轼是怎么冷静坦然的面对生命中的大风大浪的?或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或至少有所释怀吧?
“乌台诗案”从湖州被逮走,临行前他顾谓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
被贬岭南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长期的贬谪,还练就了他川人的吃货本领,没人要的肥肉、脊骨,它都能化腐朽为神奇,流传后世的美食也因此诞生。
面对生死,知其不可逃,不择南北,便自我宽慰,说“是处青山可埋骨”。
苏轼最叫绝的,是他把整个谪贬视为“游”,还进而把谪贬视之为“福。“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用智慧的方法去解脱烦恼,达观知命,也就能知足常乐,可以说,他的“心理压弹力”是无人能敌的!
从他的诗文中发现,他总能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
离开了三苏祠,我还是久久不能忘记那里的书香四溢,那里的各色美景,以及美景背后的故事,经年之后,仍是记忆犹新!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1-16 12:37:52
2023-01-13 17:30:49
2023-01-01 10:53:04
2023-01-01 10:47:31
2023-01-01 10:17:20
2023-01-01 10:11:5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1-01 09:47:20
2023-01-01 09:41:40
2023-01-01 08:53:19
2022-12-31 19:05:28
2022-12-31 18:47:03
2022-12-31 18: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