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大连医保升级「大连教育资源」

时间:2023-04-01 17:25:00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大连医保升级「大连教育资源」,关于大连医保升级「大连教育资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城市建设有“深度”

5月31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请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刚,大连市民政局副局长杨萍,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宋光,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方德岩,大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郑伟 ,大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大和介绍城市建设有“深度”相关情况。

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宋光

大连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

●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住建局高度重视,立即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并紧密结合住建局实际,开展自查自纠,共查找问题12项,目前已立行立改4项。

● 研究制定《市住建局营商环境升级行动方案》,确定27项任务,培树5个营商环境建设品牌。

● 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落实责任人、时间表及路线图,实行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制度。

● 目前各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果。

市住建局牵头全市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

我市自2018年被国务院列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始终以提高企业便利度和满意度为目标,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六大改革方案,在“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数据平台、统一审批体系、统一服务窗口”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到2021年底

全市共取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23项,下放11项,合并26项,转变管理方式36项,调整时序7项,企业申报材料由改革前的300余项压缩到70多项并实现系统自动流转,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

紧紧围绕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

一是分段分类核发施工许可,实现“拿地即开工”。

二是精简施工许可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开工时限。

三是简化既有改造类项目办理流程。

四是推行施工许可在线审批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

五是建立健全基于工程风险等级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

聚焦堵点痛点问题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营商环境三年升级行动主要举措。《关于印发 的通知》(大工改办〔2021〕1号)文件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问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大连市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一是推进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项目“六个一”改革

一万平方米标准、一张“审批 告知承诺”事项清单、一次性申请市政公用设施接入、一次联合监督检查、一站式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一套监管机制,进一步扩大改革政策覆盖受益面。

二是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三优三高”审批服务

包括将评估评审公示、市政公用服务、中介服务等环节和用时也纳入平台监管,实施高频审批并联办理,进一步优化消防审验流程,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一次办”,建立灵活的联合验收模式,开辟重点民生项目消防审批“绿色通道”,优化网上审批平台功能完善窗口建设、优化窗口服务,建立“帮办、代办、督导”制度,全程对接项目单位。

●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平台、优化审批服务,提高改革实效性、提高审批便利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加快打造工程建设领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此外

为贯彻落实“三年过万亿”的目标任务,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振兴发展的顶梁柱,市住建局全方位做好项目推进和服务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推进我市重点项目帮办,建立联系,加强沟通,提前为建设单位进行辅导,主动靠前作为,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意见,并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企业座谈,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光明路延伸工程、地铁4号线、地铁5号线、梭鱼湾足球场、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保驾护航。

市住建局局长楚天运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在住建局窗口部署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相关工作

多措并举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

营商环境

为了优化我市建设领域营商环境,解决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监管不力、中介不中、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住建局于3月14日印发了《2022年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级招投标监管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源头治理,营造良好的招投标市场秩序,打造“阳光交易”品牌。

具体措施

是建章立制强化依法监管

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各级监管部门排查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按流程、分节点制定内部管控制度,织好制度笼子,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事,依法依规加强行政监管。

二是多措并举规范中介管理

通过开展招标代理机构自查、监管部门随机抽查、招标代理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招标代理机构市场行为评价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招标代理行为,打击中介不中的乱象。

三是智慧监管查处围标串标

● 利用“互联网 监管”模式,通过对省住建厅新的评标办法实施以来,对清标中发现的特征码一致等雷同性情况进行了摸排。

● 各级监管部门将排查出的围标串标违法线索进行进一步调查,并联合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将违规企业公布到“信用大连”官网,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限制作用,进一步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加强物业管理

提升物业管理满意度

● 住建局采取业主“面对面”座谈、企业“一对一”约谈、“点对点”处理信访问题等举措,尤其是近期推出的物业服务“二维码”便民投诉方式市民反响热烈,具备操作简单便捷、问题直达责任部门受理、高效处理等特点。

● 业主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大连物业微信小程序,点击“问题投诉”可以反映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人员、业主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村)委会等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建立诉求人与信访处理部门的“点对点”连接,高效处理物业方面的投诉信访问题。

● 反映的问题直接进入相关部门后台受理并处理。问题反馈后,可以实时查询问题处理进度,并对问题处理结果给予一星至五星评价。

● 住建局将加强指导,适时通报投诉处理情况,实现信访问题闭环处理,更好地满足业主需求,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

大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郭大和

全力打造

“颜值高、品质优、生态好、惠民生”

城市管理营商品牌

近年来,大连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树立高品质城市管理既是营商环境建设的“软实力”更是“硬支撑”的工作理念,拿出实招硬招,全力打造“颜值高、品质优、生态好、惠民生”的城市管理营商品牌。

特别是今年2月7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工作的“重头戏”,全市城管系统改革攻坚、创优争先,全面优化城市管理领域营商环境。

积极营造“放管服”良好环境

让企业群众感受城市管理服务营商

的速度和温度

一是大力提高审批效率

● 编制大连市城市管理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清单,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

● 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等7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市区两级无差别受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

二是大幅压缩审批时限

● 行政许可审批环节由4个减至3个,道路挖掘许可申请要件由9个减至4个,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小微电力企业申请道路挖掘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短于上海市)。

● 特别是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与交警部门实现同步办理,以往需要十几天的审批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实现了即来即办,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

三是惠民助企柔性执法

● 积极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制作《大连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为市城市管理局行使的212项行政处罚权制定裁量标准795项。

● 建立企业容错改正处罚模式,免除28起符合条件的案件罚款。

● 探索实施建筑市场“量化处罚”,减少企业罚金968 万元。开展“首违轻罚”处罚方式,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自由裁量基准(扬尘处罚),减少企业罚金202万元。

努力创建干净有序市容环境

让企业群众感受城市管理优化营商

的力度和强度

一是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 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着力治理流动商贩、店外经营、卫生死角、野广告等问题,重点强化“两站一场”周边市容环境治理,确保城市市容秩序“清干净、洗彻底、管到位”。

●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达到“五净”“八无”标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一日两清和装修垃圾24小时清运,按照防疫要求全面加强环卫设施消杀。

● 今年以来,中心城区清理占道经营、店外店2.7万余处,日均收运处置生活垃圾5800余吨,建筑垃圾1500余吨,清洗交通护栏104公里。清理绿地死角500余处,修剪乔灌木及造型15000余株。

二是全面规范

户外广告和非建设工地围挡

● 完成五批次户外广告整治,共计拆除违规户外广告和占道设施6200余处。

● 对中心城区非建设工地围挡实施“台账式”管理和“滚动式”监管,排查非建设工地围挡117处,整改不符合标准的围挡29处。

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现场

三是打好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攻坚战

对市内五区108条主次干道、19座广场两侧及“两站一场”等区域违法建设,全面开展拆违控危治乱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474处,面积约25万平方米。

拆除违法建筑现场

精雕细琢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让企业群众感受城市管理致力营商

的精度和深度

一是擦亮城市“绿化”名片

秉承节约、科学绿化原则,在全市重要节点塑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景观。

春季共摆放吊篮9777组,地摆4处、地栽10000平方米,立体花卉40组。

结合老旧小区环境提升加快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实现生态绿量最大化和游憩体验最佳化。

二是提升景观照明风貌

结合大连城市特色、人文和历史特点,以“绿电点亮大连”为主线,组织实施高品质城市景观照明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大连特色”的城市景观照明。

三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

组织做好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和排水管网等设施维修维护,累计维修城市道路面积约27万平方米,维修路边石2.5万米。

四是助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按照清单化管理模式,协助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解决方案设计标准、施工区域管线迁改等疑难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岸施工现场

大连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萍

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和

社会救助体系

大连市民政局立足民政职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为全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近年来,大连市民政局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今年

● 大连市民政局制定实施了《大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临时救助对象由大连户籍人员拓展至持有大连居住证及省内户籍在连长期居住人员;

● 印发了《大连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实施细则》,将特困人员认定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适度放宽了“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认定条件,进一步解决困难家庭中“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突出问题;

●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审核确认工作的指导意见》,适度打破了户籍地申请限制、放宽了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申请低保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强化了特殊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低保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水平。

022年

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纳入了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大连市拟按照不低于8%和12%的幅度分别提高大连市城乡低保标准。

其中

● 城市低保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850元,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农村低保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650元,其他涉农地区农村低保标准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保持一致;

● 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1700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拟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1105元,新标准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执行。

同时

● 建立社会救助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打通人社、残联等部门相关社会救助信息资源,转变社会救助申请(复核)对象信息采集方式,实现残疾、社保、婚姻、医疗等相关信息由手工采集录入变更为信息系统自动查询录入。

● 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对可能陷入生活困难人员进行预警监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 全市民政干部常态化走进困难家庭,面对面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心贴心解决困难家庭实际困难,截至5月中旬,全市累计走访困难群众51135人次。

持续完善养老和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今年,全市启动建设大连市首批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开展政府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日间照料、助浴、助餐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 推进高龄津贴扩面发放,将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拓展到8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推进补缺型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

● 将专业化照料服务延伸至家庭,满足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照护需求。

● 推动“养老顾问”服务创新发展,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 全面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发挥星级养老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 探索推进海岛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大连特色的养老服务新亮点。

● 探索开展“时间银行”“喘息服务”试点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 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委托专业养老企业或组织运营管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 盘活社区闲置养老设施资源,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继续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日托、上门服务、助餐、助浴等各类养老服务项目。

● 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引进国内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以品牌机构为引领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络。

大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 郑伟

为大连市民打造

医保办事最便捷的城市

2022年,大连市医疗保障局努力发挥医保工作保稳定、促振兴的民生“压舱石”作用,以打造“医保办事最便捷的城市”为目标,将创新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一切为了参保人”的理念

推动各项医保政策迅速落地

彰显“大连温度”

核酸检测价格一降再降,混检最高限价已降至3.2元/人份

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负

成效明显

● 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五批218种药品、省际联盟药品集采两批27种药品先后在大连市落地执行,平均降幅58%,累计为患者节省约2.89亿元;今年5月15日零时,国家组织药品(胰岛素专项)集采结果落地大连市,平均降幅48%,预计首年为糖尿病患者减负2500余万元。

● 此外,冠脉支架、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累计为患者节省1.69亿元;4月15日零时,人工关节类耗材集采结果落地大连市,平均降幅84%,预计本年度至少为患者节省费用2400余万元。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

● 按病种付费范围进一步扩大、病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按病种付费范围从148种扩大到252种,按病种付费统筹基金支出占比逐年提高,达到3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医疗服务质量和价值为基础的“普病”结算标准调整机制。

● 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康复治疗等需长期住院的诊疗服务,率先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按床日付费,安宁疗护医保统筹基金支出600余万元,近千名临终病患受益。

● 全面落实新版药品目录,及时将新增国谈药品纳入大连市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在全国推广的大连谈判药“双通道”管理机制,2022年大连市“双通道”管理高值药品数由90种增至117种,同时降低个人负担比例,群众以更低价格、更快速度享受到包括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在内的罕见病及重大疾病的更多救命新药。

阶段性减征职工医保费

为企业减负12亿元

● 新冠疫情发生后,大连市医保局迅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工医保费阶段性减半征收和延缴政策,共为全市企业减负12亿元,占全省减征总费用的三分之一,有力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 同时,有序释放医保数据,助力银行开发“医保贷”和“参保人e保贷”等医保专属金融服务,为小微定点机构和参保人提供低利率、无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

● 目前已为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累计放贷8.5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的资金压力。

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和“永远在路上”的精神

持续优化医保服务

助力宜居城市建设

擦亮“大连名片”

医保业务

可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

● 深入推进“互联网 ”医保服务,大连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信息、医疗记录、慢病检诊标准信息查询,医保挂号、医保诊间结算、异地就医备案、医保关系转入、医保居家购药、申请“住院免押金”惠民就医服务以及“e保贷”等三大类40余项业务,还有政策解读推送、咨询解答等,真正将医保服务送到群众的掌心和面前。

医保个人经办实现全流程“掌上办”

● 目前,平台微信端用户突破120万人,公共服务事项总办件量约764万条,网办率达97.8%,大连市医保领域办事不求人、自助“零跑腿”受到国家医保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医保系统推广。

● 同时,大连市医保部门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实现宣传与服务有机结合,在全国医保系统率先上线医保政务直播,直面群众回应医保热点,目前,已直播18期,直播及回放总观看近20万次,解答咨询4000余人,成为“高效率、零接触”的医保服务“云”窗口。

异地转诊改革

真正实现“办事不找人”

● 针对群众关注的异地转诊问题,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在国内率先实现转外就医“零审批、零跑腿、零垫资”, 异地转诊患者自主备案、直接联网结算。

● 大连参保人在异地居住(工作),办理异地安置后在居住地和大连享受同等医保待遇,在大连的大学生参保人在就读地、户籍地、实习地享受医保待遇一致。

● 今年5月19日起,大连医保参保人无论长居外地还是临时外出就医,均可在住院前或者最迟不超过入院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异地就医可以“先住院后备案”。

● 《人民日报》就大连市异地就医改革工作给予了相关报道和高度评价,国务院办公厅将这项创新举措作了题为《大连创新举措全方位解决异地就医难题》的政务信息综合采用,国家医保局将大连异地就医智慧解决方案评选为全国医保经办服务“学党史 办实事”优秀典型案例。

推出医保商保一站式“秒赔”服务

自2021年11月起,大连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一站式”结算工作。商保患者在定点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经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后,剩余医药费用符合商保赔付范围的,在定点医院出院窗口直接理赔,患者仅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保理赔后的自付部分。

银行“医保驿站”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这项惠民利企的政策

对参保人而言 ,切实提升了就医便利度,实现了“看病结算只跑一次”。

对商保公司而言 ,通过便捷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无需再耗费精力核查票据真实性,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节约了运营成本。

“住院免押金”惠民就医再升级

● 5月1日起,大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 住院免押金”惠民就医服务,参保人无论是否办理银行信用卡,均可在大连市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自助办理申请,签约后立即生效,无需缴纳押金就可办理住院,出院也实现一体化结算。

2022年5月,市医保局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先诊疗后付费 住院免押金”惠民就医服务

● “亲情付”功能还可让家里老人和孩子共享参保人的惠民就医信用额度(5000-20000元);惠民就医额度免息期最长59天,可分期付款缓解资金压力,利率远低于传统信用卡,但未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的将被记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 目前全市15家定点医院已试点运行,10700余人申请开通该项业务,授信总额近1.8亿元。下一步,这项惠民就医政策将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广。

移动办公开创“不间断”服务新模式

● 今年3月,大连市医保局上线了医疗保障服务无线专网,支持PC、移动PC、PAD、执法终端、手机等的安全接入,实现了医保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即可开展“移动办公、远程服务”,可以为行动不便的特殊参保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也可以“远程”登录医保“云平台”保障医保疫情期间服务不间断,实现了医保业务“专程办”向“顺便办”、“柜台办”向“拆台办”的转变。

● 目前,全市已部署了100个无线服务终端,今后医保服务无线专网将覆盖全市街道和社区,为广大参保人就近办理所有医保业务。

以“零容忍”的态度

严打欺诈骗保行为

守护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

● 大连市医保局开展的以“信用 信用系统”为基础的定点医药机构信用监管和医保医师信用评价工作,实施分级监管,得到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肯定,并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73期刊登。

● 在监管全覆盖基础上,加强与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综合运用司法、行政、协议手段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 今年以来,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320家次,暂停协议36家,解除协议2家,扣减违规费用3032万元,处理违规医保医师162人;行政处罚14家,涉案金额156万元;移交案件3起,有效地打击了欺诈骗保行为。

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方德岩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大连市交通运输局营商环境升级行动方案(2022-2024年)》《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强化全市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和监督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聚焦服务城市发展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持续优化交通运输领域营商环境,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测评中,我市综合立体交通营商环境指数跻身全国标杆行列。

构建高效便捷出行网络

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

1-4月份,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5.6亿元,同比增长20.7%。

其中

● 渤海大道工程加快施工组织,在项目南段15.2公里通车和北段29.8公里基本完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南北段连接线3.6公里施工,确保7月1日前全部完工。届时,渤海大道南段与北段通过连接线实现全线通车,我市将新增开拓城市向北发展空间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五爪山段2.4公里正在全力推进开山工程,明年7月1日建成通车。

● 旅顺中部通道建设步入“快车道”,甘井子区金柳路段和旅顺口区全段6.15公里已于2021年通车,今年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力争年内实现全线贯通,开拓城市向西发展空间,打造全新交通“动脉”,为拉动沿线的甘井子区、高新区、旅顺口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主体结构已于2021年封顶,正在开展屋面广场排水设施、绿化以及机电、消防、装修等工作,屋面广场部分将于6月底对社会开放,年底完工,将实现长途客运、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等8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

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此外

我市还将继续加快推进太平湾港区公共航道、散粮作业区泊位、配套码头、长兴岛港区石化产业基地配套码头建设,进一步扩展海港能级,为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全面提升普通公路通行服务品质

年来

我市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屯100%通油路,行政村通车率、通邮率达100%。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省级示范市,庄河市、金普新区、普兰店区等3个区县先后荣获“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10条普通公路改造项目获评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2022年

我市将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创建,重点实施200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民生工程,项目惠及20余个乡镇(街道),还将启动实施“美丽农村路”工程,努力打造“畅安舒美”公路通行环境。同时,2022年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工程60公里,持续提高干线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做好运输服务保障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络融合,在全市已有150余条公交线路可与轨道交通实现百米内换乘的基础上,结合2022年底地铁2号线二期北段和2023年上半年地铁5号线计划开通初期运营等建设进展,进一步研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方案,打造“两网融合”的公共交通系统。

● 加大力度解决百姓出行难题,重点向新兴人口集聚等公交出行薄弱地区倾斜,全年计划新开、调整6条公交线路,目前已新开、调整2001路等3条公交线路,有效提升大连至开发区、旅顺中路、旅顺南路沿线公交服务水平,填补苏大岭等地公交空白,满足沿途市民公交出行需求。

5月1日投入使用的2007路公交车

持续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围绕群众多元化的公交出行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巴士、定制公交、预约公交等服务模式,结合我市高三等学生复学返校需求,灵活开设54条“教育专线”。

● 大力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基于公交调度指挥、客户服务和云数据等三大智能平台和智能车载终端,实现公交智能调度全线网覆盖,灵活运用大站快车、区间车等方式科学合理调度车辆,保证车辆准点率,避免出现大客流聚集。不断强化服务品牌建设,持续开展“最美”“最佳”评比活动,打造“礼让斑马线”“连心”“菁萃”等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大力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积极深化出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出租车行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全市投入运营100台新型出租汽车,丰富群众个性化、高品质、多样性出行体验。

今年,全市投入的100台新型出租车

● 全面规范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秩序,组织精干力量对我市两站一场、商业中心、旅游景区、高校周边等市内重点区域从事非法营运私家车进行重拳打击。2月份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执法车辆380余台次,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20余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赵刚

打造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近年来,大连市教育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积极采取多项举措,助力城市民生事业发展,着力打造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第一,充分保障基础教育学位供给

一是持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近五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71所、公办学位1.5万个。

● 全市现有幼儿园1319所,在园幼儿16.0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2%,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7.7万人,占比48.3%。

● 到2025年底,将力争再新增公办园50所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公办和普惠性民办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

二是持续扩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

近五年,大连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55所。

●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36所、学生51.8 万人,有效满足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

● 2022年,大连市计划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13所,预计增加学位1.9万个。

三是持续扩增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资源供给

大连市是全国21个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之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全市现有普通高中80所,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35所、省级特色高中12所。

● 优化整合主城区普通高中资源,今年秋季,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金普新区学校将正式启用。

● 未来五年,大连市还将制定全市普通高中发展专项规划,创建更多省、市级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努力将优质特色化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提高到65%。

第二,深入推进学位公平分配

一是坚持学区划分全覆盖

大连市坚持以县为主,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等因素,坚持就近入学、相对稳定等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学区划分方案并向社会公示。

● 目前,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划分和就近入学均实现100%全覆盖。

二是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学政策,简化优化入学流程,全面保障随迁子女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 目前,全市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100%,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8%,100%无差别混合编班。

第三,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推动中考制度改革

2021年大连市出台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 同时,通过落实随迁子女享受指标到校政策、调整指标到校比例、扩大指标到校生录取分差等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大连市义务教育公平有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

2016年以来,全市依托名校、名校长以及高校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大力推行多种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

● 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集团数量达到155个,成员校556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99.3%。

下一步

大连市教育局将坚持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集团化办学的首要目标,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植入、融合与再生,实现家门口的好学校和新优质学校数量的不断扩容。

三是促进教师轮岗交流

多年来,大连市教育局持续指导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对促进全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22年,在深入调研、充分吸纳教育专家建议基础上,大连市教育局进一步完善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突出强调了交流轮岗刚性要求,扩大了交流轮岗年龄和人员范围,明确了校级干部指标要求,分层次确定了学校交流轮岗比例,坚决杜绝骨干教师“逆交流”现象,相对稳定、流动有序、公平合理、资源共享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逐步形成,进一步推进了大连市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了全市整体教育质量。

来源:大观新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