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电力电子基本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时间:2023-03-30 17:01:01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电力电子基本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关于电力电子基本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

首先要明白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都是四价原子被杂质原子取代产生的。

之所以区分N型与P型,是因为N表示negative,代表其多子为电子,对应的,P表示positive,代表其多子为空穴。

半导体中,如果硅原子被一个磷原子取代,那么磷原子外层的五个外层电子的其中四个与周围的半导体原子(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多出的一个电子几乎不受束缚,较为容易地成为自由电子。于是,N型半导体就成为了含电子浓度较高的半导体,其导电性主要是因为自由电子导电。



半导体中,如果硅原子被一个硼原子取代,那么硼原子外层的三个外层电子与周围的半导体原子(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空穴",这个空穴可能吸引束缚电子来"填充",使得硼原子成为带负电的离子。这样,这类半导体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空穴"("相当于"正电荷),成为能够导电的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半导体内部总数保持电中性的。那上边的N型与P型半导体多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由于半导体和掺入的微量元素都是电中性的,而掺杂过程中既不丧失电荷又不从外界得到电荷,只是在半导体中出现了大量可运动的电子或空穴,并没有破坏整个半导体内正负电荷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半导体整体而言,其总是呈电中性,这点很重要,在接下来的电导调制效应我们会用到。

2、电力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电力二极管的最简化模型其实就是一个PN结。在PN结的P区和N区的交界处,由于两个区各自的多子不同,将会向另一区发生扩散作用,扩散到对方区内变成少子,从而在界面两侧分别留下带正、负电荷的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这些不能移动的正、负电荷称为空间电荷。空间电荷建立的电场称为内电场。内电场的方向是阻止扩散运动的,同时又吸引对方区内的少子向本区移动,形成漂移运动。扩散运动与漂移运动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稳定的空间电荷区。



当我们使用电力二极管时,给其加正向电压,即外加电压的正极接P,负极接N,则外加电压会打破原先空间电荷区的平衡,明显的,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场与自建电场方向相反,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新的合成电场逐渐向着原先的内电场逐渐减小的方向变化,也就使得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产生正向电流。

当我们使用电力二极管时,给其加负向电压,即外加电压的正极接N,负极接P,则外加电压会打破原先空间电荷区的平衡,明显的,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场与自建电场方向相同,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新的合成电场逐渐向着原先的内电场逐渐增大的方向变化,也就使得漂移运动大于扩散运动,产生反向电流。但是由于漂移运动是少子的漂移,所以反向电流很小,只有微安级,因此反向偏置的PN结呈现高阻态,被称为反向截止。

3、电力二极管与信息二极管的区别

(1)电力二极管具有垂直导电结构,使得硅片中通过电流的有效面积增大,可以提高通流能力。

(2)与简化模型不同,电力二极管为了提高耐压能力,在P区N区之间有一个低掺杂的N区。低掺杂的 N区由于掺杂浓度低而接近于无掺杂的纯半导体材料,即本征半导体,因此电力二极管的结构也 被称为P- i -N结构,这个 i 代表的就是英文Intrinsic Semiconductor(本征半导体)。

由于低掺杂的N区导电性差,所以低掺杂的N区越厚,耐压性越高。

(3)电力二极管具有电导调制效应,电导调制效应可以降低通态电阻。

4、电导调制效应

电导调制效应是个什么东西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当了解了一些半导体物理知识之后便恍然大悟了。首先上文指出半导体整体而言是呈现电中性的,即使是掺杂了杂质元素时同样也是,上文说的很清楚。其次,为了提高耐压性而加入低掺杂的N区后,带来的一个缺点那就是电阻太大不利于电力二极管的正向导通。

当通过的正向电流较小时,管压降随着电流的上升而升高。当正向电流较大时,随着电流的流过,P区的多子(空穴)向着低掺杂N区移动,在低掺杂N区相当于少子,导致低掺杂N区少子的浓度很大,为了维持电中性的条件,来自N区的电子也会向低掺杂N区移动,使得电中性得以保持。这样,就会使得低掺杂N区的导电性大大提高,电阻率明显下降,使得电力二极管即使是正向电流较大时压降仍然很低,维持在1V左右,这就是电导调制效应。


第一篇文章到此结束,有什么问题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吧!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