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江苏储能电站「江苏电网侧储能:从补位到枢纽」

时间:2023-03-28 09:17:05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江苏储能电站「江苏电网侧储能:从补位到枢纽」,关于江苏储能电站「江苏电网侧储能:从补位到枢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下,主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一代数码产品功能多但耗电快,很多人甚至患上“电量焦虑症”。于是,能够随时补充电量的移动电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推出后即实现了普及和发展。

有意思的是,电网侧储能和移动电源的境遇有类似之处——电网侧储能技术出现多年,但一直很“低调”,直到2018年才有了“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2018年新增投运(不包含规划、在建和正在调试的储能项目)的电网侧储能规模为206.8兆瓦,增速高达2047.5%。且为2018年全国新增储能投运规模的36%,是各类储能中占比最高的一类。

如果说,移动电源解决的是电量焦虑,那么电网侧储能解决的则是辅助服务和新能源消纳难题。在我国,江苏的电网侧储能被认为是实质启动了国内电网侧储能市场

众所周知,江苏处于我国电网的末端,也是特高压受端电网。当下,省内火电机组逐渐面临退役,新项目审批却日益严格。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如果仅靠老机组,调峰需求很难满足。江苏第一批电网侧储能电站正是因“补位”而生。

以2018年7月中旬项目建成投运的镇江东部电网侧储能电站(下文简称“镇江项目”)为例,整个工程仅用时2个月,采用“分布式建设、集中式控制”建设原则,利用退役变电站、在运变电站空余场地等,分8个站址建设了储能子站,并接入了统一的控制器。

在建设模式上,镇江项目普遍采用了预制舱形式,即把储能设备集成到大型集装箱中,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标准配送模式建设,实现了工程设计、工厂加工、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等环节的有效衔接。

2018年夏季负荷高峰期间,镇江项目采用“两充两放”或“一充一放”运行模式参与早、晚用电高峰调节。2018年夏季镇江地区共出现三轮高温天气,期间用电负荷急剧攀升,利用储能在高峰时段放电顶峰,提高电网供电能力10万千瓦,有效保障了镇江东部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2018年10月以来,根据负荷水平变化,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镇江项目调控策略,除国庆节、春节等电网调峰压力较大的特殊时段外,镇江项目主要采用 AGC模式,设定响应优先级:紧急功率控制、一次调频、AGC,对提升江苏大电网频率考核指标起到了良好效果。

经现场实测,镇江项目参与紧急功率控制的整体响应时间小于350毫秒,一次调频贡献量可达同容量火电机组50倍,跟踪AGC指令平均控制精度误差仅1.03%,各项调节指标优异,可根据电网调度需要快速、精准动作,充实了坚强智能电网的灵活调节手段。

但发挥补位作用只是第一步。国网江苏电力发展部规划一处副处长朱寰表示,储能电站相比一般电池储能系统,其功能定位、技术标准都要复杂得多,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江苏公司依托项目实践,在电网侧大规模储能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项目质量,也让储能项目实现“升级”。以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的南京江北能源综合服务站为例,电站不仅融合了变电站、储能电站,还加入了数据中心、充换电站、无线基站等多种功能单元,提供包含电力等多种能源、数据的综合服务,期望打造建设能源高效转换利用、信息广泛共享互联的能源互联网基本单元。

江苏的目标是,将电网侧储能项目从传统“变电节点”转变为具备源、网、荷、储等特征的能量双向有序流动的能源枢纽,为泛在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边协同提供数据枢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