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咸宁供电:光明记忆•百名党员庆华诞⑤」建设十三处梯级水电站

时间:2023-03-27 15:41:0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咸宁供电:光明记忆•百名党员庆华诞⑤」建设十三处梯级水电站,关于「咸宁供电:光明记忆•百名党员庆华诞⑤」建设十三处梯级水电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风云激荡,从50多颗火种到9000多万名党员,从南湖小船到领航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引吭高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写下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奋进篇章。咸宁电网始建于1966年,五十多年矢志奋斗,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咸宁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演绎了一场载入历史长河的光明奋战,镌刻了党领导电力事业高速发展的珍贵缩影。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近百年的党史、五十余载的咸电史,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给予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国网咸宁供电公司通过开设“光明记忆·百名党员庆华诞”栏目,以党员口述历史的形式,全面描绘电网发展的鲜明印象,深刻再现公司壮大的奋斗历程,激励广大党员时刻铭记红领身份,强化使命担当,为实现百年目标积蓄力量,为共产党百年华诞真诚献礼。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国网咸宁供电公司将循着这段光明记忆,不断涵养赶考心态,始终保持奔跑姿态,努力跑出点亮咸宁绿色崛起的光明路途,奋力交出公司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本期背景:70年代末期,全国进入经济建设发展新时期,电网供电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路线,全国掀起工业建设大热潮。咸宁地区抢抓时代机遇、加快工业建设步伐,导致咸宁社会用电供需矛盾突出。经济振兴,电力为先,为保障发展所需用电,解决用电缺口较大问题,在加快电网建设的同时,开辟多方电源成为有效途径。依托咸宁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特征,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咸宁市水利资源,小水电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建设十三处梯级水电站。小水电的开发利用在咸宁用电缺口较大时期,对振兴和发展咸宁经济和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前排中)视察咸宁水电站并与咸宁地区小水电会议代表合影

湖北省首座水电站香山水电站原址

01

▶我们的小水电建设成就向国内外展出◀

讲述者:杜仕贤,1948年10月出生,1969年3月入职通城县地方国营电厂,1973年担任百丈潭水电站副站长,1974年1月入党。后任通城县电力公司、通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2008年退休。

那时那事:我是1969年3月份参加工作的,刚到农林水基站报到,组织就把我安排到百丈潭水电站项目施工组。那时整个通城县能用上电的地方很少,电源只有300千瓦,还是引进外省的电,水电站如果建立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

当时项目正在修路,修一条从潭下村至大坝的3公里公路,为大坝施工作好前期准备。全部施工都是靠人工,包括后来输水管道修建,靠的就是35000个肩膀挑起来的。只有最后安装发电机才从外面请了两台吊车,但也只能送到附近,最后是还得靠人力。

1970年5月,一级站建成发电。但是二级电站才是百丈潭水电站项目,二级站位于青龙山下的百丈潭边上,是百丈潭梯级电站中水头最高、发电量较大的骨干工程。一年后,我被抽调到电力设计室,参与二级站的设计和施工。为了搞好这个工程,我买了很多水电站设计书籍,对着图纸边学边做,不懂就问辅导员。

百丈潭水电站

1972年9月,百丈潭水电站二级站开始施工。在青龙山下建电站,悬崖削壁,巨石嶙峋,基础开挖难,工程非常艰巨。我还记得那时候的口号:红旗已于青龙山下招展,明灯定在隽水两岸高悬。我们异常艰难地在青龙山背凿开一条宽10米、深15米、长445米的石槽,铺设暗渠980米,安装压力管436.84米,从机房至前池砌出888级石梯,引来一级站尾水。

到1978年,先后建成百丈潭梯级水电站五处,装机8台,容量462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

在那个电还是个稀罕物的年代,对用电量限制非常严格,只能优先供应医院、学校等重要地方。百丈潭水电站建起来起来以后,发的电立马投入了居民照明,许多农村地区第一次见到“夜明珠”。

1978年,百丈潭水电站建设工程得到国家水利部赞扬,《通城小水电建设成就展》在第42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第42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出通城小水电建设成就

寄语:从1969年参加工作,到百丈潭水电站建成发电,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建好百丈潭水电站。在那个年代,在我工作的第一站百丈潭水电站,我看到的是,更多永葆初心的党员同志,不计个人得失,不惧时代风雨,排除万难建好水电站,誓将明灯高悬隽水两岸。他们的信念和坚韧深深感染着我,建站期间,我递交了三次入党申请书。终于,1974年元月,党组织批准我入党。我们这一辈人吃了很多苦,但奋斗的精神永远都在。希望年轻人不怕吃苦,敢学敢做,勇立潮头,追赶时代步伐。

采访小记:杜老是一位很健谈的长辈,他不仅为我们讲述70年代百丈潭水电站建设时的故事,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入党经历。这次采访更像是跟着杜老回顾40年工作经历,回顾通城电力从无到有的历史。从70年代建设中艰苦奋斗到现在的掌上操作,杜老不禁感叹:“真方便啊!”从70年代到现在,变的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但永远不变的是,一个个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为党为国效力的赤子之心。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要将杜老身上体现的跑山电工“不忘初心、电亮万家的服务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02

▶连回家的车费都没了◀

讲述者:程世谆,1937年12月生,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9月入职崇阳县水电管理局,曾担任崇阳县青山水电管理局副局长兼青山水电站支部书记、崇阳县电力局长。1998年元月退休。

那时那事:崇阳最早的水电站是香山水电站,但是当时只能供应夜间照明,电压还很不稳定,远远的看着照明灯就像鬼火一样,怪吓人的。1971年架设了陆崇线,崇阳通了网电,但远远满足不了全县的用电需求,解决电源不足的问题,兴建小水电势在必行。

青山一级水力发电站位于崇阳县南部,青山镇青山水库大坝西端,是青山水库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1973年8月开始兴建。当时我正接手青山水电管理局副局长兼青山水电站支部书记的职务,并在施工现场担任指挥长。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我们吃住在工地,主要住的都是茅草房,生活环境很简陋。

青山一级水电站

作为指挥长,我负责工程统筹安排和项目签字验收。当时土石方开挖全是靠人力,有技术难度的施工由省水利厅工程一团和二团完成,他们分别负责土建和机组现场安装,我们的人只能做查修、接线等简易的活。考虑到后期水电站的维护,崇阳这边需要一批懂技术、参与建设的技术工人,就想方设法去学习。当时要想深入机组内部需要通过三道防线,非常困难,我们和省水利厅多次协调,终于打开一条小小的通道,进入到机组内部学习。

青山一级水力发电站1975年5月竣工发电。并网工作是省水电设计院设计施工的,从青山水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到崇阳城关35千伏变电站(后升级为110千伏安)。小水电并网后,在丰水期,这里的电还能输送给石城、沙坪等乡镇用,鬼火般的照明的画面就不那么常见了。

电站并网后交给我们维护检修。得益于建设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学艺”。在一年后的电站检修中,我们自己人就完成了全部的检测项目。作为负责人,当时检测的时候我特别谨慎,分成领导方、技术员方、工人方,三方陆续进行检测,前前后后查三遍,才安心收工。

检修维护过程中,最难的是备品备件的采购,一个小小的备品备用件,让我们全国各地到处找。记得1975年,我们到北京的一个县就是为了买点保险管,因为当时全国就那一个厂生产。去到沈阳那么远的地方就为买些小马达,因为当时的调速器需要配备两个小马达,否则不能使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当时为了买这些备品备件我们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连回来的车费都没了,只得让家人寄点钱过来。这次寄钱还真是百转轮回,寄了三次才寄到手上,一次是寄错地址,还有一次是寄错了账号。

青山二级水电站

紧接着,我们又建设了青山二级、三级水力发电站,1980年5月2日,三座电站全部竣工发电。后续还建设了四级电站。四级水电站总容量13725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000万千瓦时,原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称青山四级电站是“不浪费一滴水、一寸水头”的电站。

寄语:现在的电网,是我们当初不敢奢望的,就连崇阳偏远山区大源乡里的百姓,也能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希望我们的小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更蓬勃发展,为绿色电网增光添彩。作为一个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采访小记:作为崇阳县供电公司的第一任负责人,程老不仅亲眼见证了崇阳电网的发展,更是用自己的双手记录下来了当时电力建设的珍贵画面,有很多照片还被崇阳县电力志收录,他说当时用的还是胶片机,他自己拍照片、自己洗照片,留下了“跑山电工”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老人家今年已84岁了,耳朵不是很好使,行动也有些吃力。但看到我们来了,特别热情地接待我们,给我们端出过节的零食,陪我们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还翻箱倒柜的为我们找当时的老照片。这一幕幕,让我感触颇深,也将激励我们电力人继续发扬吃苦精神,继续开拓创新,为把崇阳电力事业建设的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小水电成为“自救”措施◀

讲述者:熊新华,1949年2月出生,1969年2月入职蒲圻县水电局电力连。先后担任安全员、营抄员,用电股股长。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退休。

那时那事: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电的依赖增强,供电容量不够成为摆在电力发展面前最大的困难。蒲圻县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1975年,蒲圻县委提出要加快小水电建设步伐,并成立水利局农电股管理小水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勘测。可以说,小水电成为当时用电的“自救”措施蓬勃发展。

当时发展小水电的政策是“国家扶持、地方为主、民办公助”。小水电站的建设我没有参加,但是在并网、计量结算上做了很多工作。

蒲圻县最大的小水电是海源九级电站,1976年9月启动建设,1979年在35千伏官塘变并网送电,装机容量达到1580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万千瓦时。为了顺利并网,水电站自建35千伏升压变电站2座,我们承建了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21公里。

20世纪70年代咸宁水电站输变电设施

每月25日,我们对全市企事业单位、泵站和小水电进行集中抄表。然后通过手工核对,计算线损和集中支付。还记得当时小水电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12元,收益由承建方获得。

小水电的发电量受到降雨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当时有些村办小水电技术落后。即便如此,当时还是千方百计地发展小水电,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点点地建设。

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蒲圻县已经建成小水电站37个,装机容量达到8081千瓦,对缓解供电紧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老旧的小水电退出运行,只剩下仅有的几个容量较大的水电站一直运行至今。

寄语:从1977年我到用电股工作,深刻体会到小水电对于缓解用电紧张的巨大作用。在我还不是党员之前,我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想进一步学习成长。1987年,我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有了快速发展,电力有了长足发展。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希望下一代电力工作者,兢兢业业,发扬老的传统,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心愿。

采访小记:从2月21起,为探寻这段历史,我多方联系水利局和电力局退休老人。经过六位老人口述,辗转找到熊新华老人,于2月23日顺利完成采访。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当年用电缺口巨大。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人民一道,艰苦奋斗、矢志拼搏,才造就了今天的电网。在新时代的路口,我们更应该承担起新使命,将“跑山电工”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因为我们怎样,电网就会发展成怎样。相信未来可期!

04

▶找上海水利专家解决设备锈蚀问题◀

讲述者:魏志俊,1944年生,1960年参加工作,1988年入党,曾任咸安区供电公司安监股长、基建办主任。2004年7月退休。

那时那事:南川水库位于咸安区桂花镇,淦水河上游。1964年开建,工程包括水坝和水电站两个主要建设项目。其中水坝工程直到1975年才结束,我是1972年作为堤坝抢险人员,首次参与南川水库工程,后直接进入水电站建设项目。

南川水电站有两个发电站,一级站在南川水库库区,通过水库灌溉、泄洪放水来发电,两组发电机装机总容量为1260千瓦;二级站在南川水库支流毛坪村,毛坪二级站是南川水库弃水站,丰水年时,将多余水量排向河流的流量来发电,装机容量有1000千瓦。

南川水库是咸宁县(现咸安区)最大水库,水电站与南川水库相辅相成,把“水利”物尽其用,水可以调节气候、防洪灌溉,电力并网后输送到咸安区,有效缓解了当时捉襟见肘的用电局面。

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社会动荡,从外地采购来的发电站和水电机连接的主轴放在火车站后,包装被拆了,雨水锈烂了主轴,如果不进行处理就无法使用。

木质水轮机

我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赶到省水利厅,几经打听后终于找到一批上海的水利专家,这批专家在除锈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因为在当时,大批苏联援建东北的设备在苏联专家撤离后,机器出现了和我们一样的锈蚀问题。为此,上海的水利专家经过多番研究,找到用毛昵(昵子布)和透平油进行机械转动研磨,来处理主轴设备锈蚀的办法,可以使主轴恢复原样,达到使用标准。

解决了这个难题后,又碰到另一个大问题,由于发电机是一家生产厂家,水电机又是一个生产厂家,两个设备的连接部分没人能管,如发电机、水轮机是江西赣州,自动调速器是云南、蝴蝶阀是沈阳设备,各个设备“各自为政”。我们只能自己研究摸索设备,设计连接零件后找厂家施工,这才把这个庞大的机器拢合起来。1975年,南川水电站(一级站)正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到186.9万千瓦时。

寄语:党领导下的电力事业迎来一个又一个高潮,城市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电网改造卓有成效。现在的电网在设备、管理上,跟我们那个时代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把电网交给你们,我放心,我衷心为党和国家电力事业的成就自豪。

采访小记:77岁的魏老记忆超凡,四十多年前的往事讲得栩栩如生。在当时贫瘠又动乱的时代,建设水电站,为百姓用电为经济生产注入一丝清洁能源,显得多么艰难又宝贵。但魏老总是很谦虚,他说都是党领导得好,是组织的功劳,他个人就发挥了针尖大的作用,真的对这位老人家充满敬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咸宁能源供给日趋多样化,拉闸限电、电力供应不足成为历史。能源结构日趋绿色清洁,华中第一座风电站——九宫山风电站、华中最大地面光伏电站——通山大畈光伏电站相继建成,九宫山、黄龙山、白云山、罗家山,山山铁塔耸立,银线迢迢。风光水能转化为电能,并入咸宁大电网,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全力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几十年来,咸宁电力几代“跑山电工”接力,不仅实现了电力充足供应,更逐步迈入绿色清洁电力时代。

听讲述者说: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