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好书推荐」《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助力“双碳”工作驶入快车道

时间:2023-03-19 10:13:01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好书推荐」《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助力“双碳”工作驶入快车道,关于「好书推荐」《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助力“双碳”工作驶入快车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助力“双碳”工作驶入快车道

好书推荐

★★★★★

两份顶层战略设计文件重磅发布,“双碳”工作进入快车道。近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顶层设计的两份文件重磅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和遵循,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两个五年的“十大重点任务”。《意见》与《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两者作为“1 N”政策体系中的“1”,是管总管长远的,发挥统领作用。接下来,各部门各行业的具体政策和方案也将陆续出台,“双碳”工作即将驶入快车道。

落实“双碳”战略部署亟需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深入理解“双碳”战略的意义。从各地方、各行业和企业推进双碳工作实际情况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从根本上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发展和减碳关系的理解认识不足。将减碳与发展割裂开来,没有认识到我国实施双碳战略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减碳,更是以双碳为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先立后破”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双碳战略给我们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换道超车、拓展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将减碳与发展孤立来理解认识已经显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企业和地区急于定目标,二是其制定的双碳战略仅集中于减碳目标,没有与企业或区域的整体战略相结合,后期推动实施起来往往会难以为继;三是一些地方和企业特别是高能耗高排放地区和企业畏难情绪大。另一方面,在推进实施双碳工作的举措上流于简单化机械化,认为推进双碳工作就是简单的将上级目标层层分解下去,而不去切实思考企业和产业低碳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考虑如何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和产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低碳零碳基础设施支撑。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各行业和地方的合力推进,又需要考虑行业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行协调配合,发挥协同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的效率优势。目前,存在着将双碳目标向下传导有余而对系统联动性布局不足的问题。例如,针对终端用能环节的碳排放,大多研究机构均预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显著提升工业和建筑领域的电气化水平,这将表现为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减少而用电需求增加,需要为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双碳目标预留用电增量。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方向,由此将带来支撑电动汽车产量所需的上游产业产能的增长,包括电池产能及相关金属采矿业产量。从系统联动性的角度研判这些支撑双碳目标实现所必须的新兴产业产能及其技术研发需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提前部署,并形成相关行动方案。

《碳达峰 碳中和:迈向新发展路径》恰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两位学者以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超前洞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解答,从“怎么看”和“怎么办”两方面回答了推进双碳工作的见解。一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内涵、意义和影响,为认识和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见解;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和政策体系,并从行业、区域和企业等角度介绍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和行动路径。本书是作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所做的及时探索,对于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开展具体实践部署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全书共九章,按照研究维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了何为碳中和的问题。这一部分介绍了碳中和的基础性内容和总体图景,全面深入地剖析、厘清、对比了碳中和及相关的概念,详述了国际上其他国家、次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中和进程,并从宏观的视角展示了碳中和愿景为中国环境、经济、社会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从技术和行业的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碳中和的问题。技术和行业分别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保障和关键领域,该部分详细介绍了实现碳中和的三大技术工具:零碳电力系统、零碳和低碳终端用能系统及负排放技术,并分析了各个工具的发展水平、减排潜力和战略定位,描绘了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行业的碳中和路径,识别出了重点减排领域、技术和投资缺口。第三部分从区域、园区、城市、企业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碳中和的问题。技术及其路径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不同层面的行动,对此,这一部分进行了分别讨论并介绍了实践案例,为不同行为主体提供了开展碳中和的行动指引和方法框架。碳中和需要社会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需要有创新的政策体系予以支撑,第四部分盘点了助力实现碳中和的五大保障性政策:总量控制、标准制定、碳税、碳市场和气候投融资,为未来中国的碳中和政策体系建设提供了前瞻性思考。

【丽娜】

长安街直播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蔡沐真;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