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今日大盘热议「午评:沪指挑战3700点未果」

时间:2023-03-18 09:17:0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今日大盘热议「午评:沪指挑战3700点未果」,关于今日大盘热议「午评:沪指挑战3700点未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连续三天的下跌之后,周五早盘高开高走,证券、银行、航空板块早盘均出现了上涨,指数在回踩3250平台之后,开始震荡下行的状态。从早盘的数据来看,委买盘为2919万,委卖盘为5841万,多空比为0.50,随着股指盘中跳水,委卖盘出现明显增加。今日早盘股指一度出现企稳的迹象,但沪指盘中上攻10日线后受阻回落,并且量能萎缩也导致大盘反弹力度不强,股指也因此出现一波快速跳水走势,恐慌性抛盘因此而大量增加。消息面上,证监会刚唱罢,保监会将登场开展险资两融检查,这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若知后市,详情还请通读下文(中金在线)

【市场测评】>>>

沪深两市双双高开 银行券商领涨(本页)

大盘变脸砸盘三大诱因

大盘加速赶底将迎转机

融资偏好悄然生变 机构掉头牛市现降温迹象

巨丰投顾:市场进入垃圾时间

三压力VS两支撑牛市步入慢板 两主线寻市场强音

证监会唱罢, 保监会登场对市场影响分析

【热点推荐】>>>

大型钢企去年盈利304亿 创三年新高

核电央企重组启幕:中电投国家核电合并获批

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寄望充电突破

【主力动向】>>>

基金强力布局高铁概念股 26只基金入驻东方雨虹

外资借道沪股通抢筹A股 或押宝央行推宽松政策

两融“体检”融资退烧:民生银行遭融资净偿还逾23亿

【市场测评】>>>

沪深两市双双高开 银行券商领涨

今日两市双双高开,沪指报3273.75点,涨0.35%,深成指报11290.45点,涨0.37%,创业板报1712.85点,涨0.09%。盘面上,次新股、传媒、银行、券商等涨幅居前,黄金概念、有色、保险、铁路基建等跌幅居前。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1、2月份将进入数据真空期,经济回升是否持续暂无法证实。上周初因两融规范与处罚引致市场大跌,但随后监管层喊话安抚,券商股卷土重来,显示市场热情犹高。不过,短期降准降息预期恐要降温,短期暂无强刺激因素。我们此前一直强调三中全会后我们对趋势的看法已从悲观转向中性,转型期市场经历了上半场的大幅系统性风险释放后,情况逐渐好转,进入反复试探、担忧和希望纠结的筑底阶段,向下已不必悲观。尽管我们指出市场已进入转型下半场,指数也已接近2009年高点,但我们尚未转至全面乐观,转型风险尚未完全反映。

国泰君安表示,看好中盘蓝筹与成长股的表现,推荐改革相关主题投资机会。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继续推荐拥有业绩支撑的中盘蓝筹,并维持对成长股的推荐,认为在存量博弈下,创业板指数将进一步向上突破。在风险重新主导市场格局下,市场对改革相关的主题将进一步提升偏好度,以此为核心的主题将会持续活跃。“京津冀一体化”提出周年之际,预期将会迎来政策出台窗口,我们将此作为当前阶段首推主题。长江经济带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格局,“黄金水道”战略将是这一阶段重要方向,相关标的将显著受益。国企改革将在2015年深度推进,在当前时点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西部证券认为,近期沪指多次逼近3400点关口但均上攻未果,指数高位运行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显示出资金筹码有松动的迹象,这将会加剧短线A股波动的幅度。不过,短期指数的回撤和整固并未改变市场中长期向上的大趋势,毕竟支撑市场反弹的核心推动力——改革和流动性环境尚未出现明显转向。虽然短期资金面出现了小幅波动,但一方面本周央行连续两期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550亿元,配合此前央行关于“注重流动性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态来看,央行继续主动稳定短期资金价格波动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欧洲央行QE的开展也将逐步为全球市场注入流动性,中长期市场流动性仍有望保持在相对充裕的环境中,A股强势格局也将延续。市场短线通过调整来蓄势的同时,也将为场外资金留出参与空间,有助于中期行情的展开。考虑到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仍将为市场带来较多的结构型机会,建议投资者注意控制仓位,把握主题投资逢低介入的机会,但须注意规避涨幅和估值过高的个股。(证券时报网)

大盘变脸砸盘三大诱因

今天早盘大盘上演了变脸砸盘,盘中低点3210点,高点3288点,盘中震荡幅度依然不小,老万认为,三大诱因导致了指数的跳水走势。

诱因一,拉升前最后杀跌。今天早盘盘前博文《大盘即将爆发反击拉升》中老万提出观点——“本周大盘连续回踩,在3400点压力之下,没能企稳整固3350点关键阵地,继而是跌破3300点整数关口。在技术形态上,昨天大盘收得低位假阳十字星,而且是在MA30支撑上方,暗示大盘将在短线低位启动拉升反击。”,大盘的变脸下挫是反击启动前的最后杀跌,反击拉升一触即发。

诱因二,权重蓝筹陷入利空泥潭。限制两融的利空让金融和地产券商连续下跌,权重蓝筹的低迷不给力拖累了大盘指数的上行脚步,并且导致指数连续下探。

诱因三,主力持续上演洗盘吸筹剧情。2015年行情开启以来,大盘便开启了跌宕起伏的震荡反复模式,完全一改2014年年底摧枯拉朽的强势,这样的走势皆因主力的洗盘吸筹意图。(万里金沙)

大盘加速赶底将迎转机

早盘股指小幅高开,随后冲击昨日跳空缺口处受阻回落,在权重带头砸盘下,股指盘中一度失守30日均线支撑,那么在大盘破位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呢?目前市场到底是属于下跌中继还是变盘反攻呢?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30日均线失守将引爆多头反扑动作。从技术面看,大盘本周连续回调,5日、10日和20日均线相继失守,目前来看30日均线是中短线最后一道防线,一旦30日线失守,大盘下一支撑将在60日均线处,这样一来大盘调整时间和空间都将非常大,最重要的是市场人气一旦失去将很难挽回,这很明显是主力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认为30日均线失守将引爆多头的强力反攻,午后反弹值得期待。

大盘加速赶底将迎转机

其次,量能继续萎缩。大盘下跌仍没有量能放出,这样一来今日的大幅杀跌仍属于主力借机洗盘的操作手法,一方面诱使上方套牢筹码割肉出逃,另一方面也为后市拉开上涨空间。所以投资朋友不必过于恐慌,无量杀跌空间注定有限,反弹行情有望一触即发。

最后,个股并没有恐慌性出逃迹象。盘面统计数据显示,今日两市个股延续涨少跌多格局,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跌停股开始出现,目前两市共3只个股跌停,下跌超过5%的个股也增加到32只。从统计显示看,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两大板块,主板市场并没有出现恐慌性杀跌迹象,所以当期的杀跌不排除有主力调仓换股的意图,建议逢低继续关注优质蓝筹股的低吸机会。(欧阳)

融资偏好悄然生变 机构掉头牛市现降温迹象

既不是大小股票风格切换,也不是板块轮动,经历了一个月的起起落落,昨日的上证综指收报3262点,又回到本月初首个交易日的位置,“不赚指数也难赚钱”。由于2014年底上涨带来巨额新增资金,这些新增资金对市场的判断和偏好较难把握,有机构人士认为,市场可预测性大降。

从近期大盘表现看来,通过大盘走势和风格变换把握市场不太可行,存量博弈将带动风险偏好逐步上升。如何在指数宽幅震荡中继续享受赚钱效应?如果从资金流动进行分析,事实上,从上周开始,杠杆资金和机构持仓变化已初露端倪——放弃受大盘波动影响的权重股和周期股,追踪非周期性行业和有业绩支撑的白马成长股,同时关注主题投资机会。

杠杆资金转向机构掉头

2015年以来,市场结构变化比较大。经历了2014年年底的打压,中小板和创业板开年后一路上涨,估值已相对过高,大盘股估值也已接近历史均值,并且短期升幅过大,估值修复行情将告一段落。事实上,在本轮牛市中充当主力的杠杆资金已转向,机构也调转船头,纷纷从金融等权重股和周期股中撤出。

融资盘偏好正悄然变化。Wind提供的两融交易数据显示,上周,前期受到两融资金青睐的金融、地产、建筑、公用事业、基建建筑和交运仓储等权重周期性行业股票遭遇大幅增长的融资额净偿还。本周这一趋势得到部分延续,金融、公用事业继续遭遇大量融资额净偿还。与前期表现相反,融资盘正逐渐转向制造、通讯等行业。

2014年四季度公募曾大幅增持金融地产股。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4年四季度公募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持仓中,金融股增仓幅度最大。但经过2015年1月大幅减仓,目前非银金融已成为基金配置比例最低的行业,仓位仅为1.47%。相反,牛市中被抛弃的医药、食品饮料等仓位一再上升。

从技术角度看,资金已从权重股、周期股中流出,需要寻觅新的投资机会,短期市场延续成长风格的概率较大。

从全面普涨转向个股唱戏

A股这一周走得并不太平,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连续缩量下跌,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均先冲高又回落,两市总成交金额逐步下降。此外,短线交易略有降温,融资增速放缓,新开户节奏在减慢,从交易行为看,本轮牛市出现一些降温的迹象,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渐浓。

在增量资金减速、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市场风格从全面普涨转向个股唱戏。如果说本轮牛市的前半段是由资金推动的估值修复潮,金融等权重股和周期股的估值已经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甚至部分个股已经“偏贵”,后续行情要继续往前推进的重要因素就在于金融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政策进一步放松或经济基本面出现显著改善。

从短期情况看,2015年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正处于缓慢提升中,最终盈利情况预计会好于预测值,业绩增长预期相对确定的公司股票具备获得估值溢价的空间。从中长期流动性看,近期全球央行掀起一波降息潮,中国宏观经济有所回升但仍略显疲弱,央行后续可能会有进一步宽松政策,慢牛可期。

在现有市场格局中,投资者思维应发生转变,回到牛市来临前的“2013年模式”。一方面借年报披露东风,关注业绩增长预期相对确定的公司;另一方面,在震荡市中作为防御性板块的医药、食品饮料等非周期性行业相对抗跌,依旧值得短期关注。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追逐短期市场热点,例如电力、铁路基建等。

巨丰投顾:市场进入垃圾时间

【盘面简述】:

今日早盘沪深两市及创业板指数高开低走。沪指跌破30日均线支撑,逼近3200点整数关口。从盘面上看,高铁、软件、一带一路等题材股跌幅居前,金融股表现亦不乐观对股指形成较大拖累。总体看,春节临近,市场进入垃圾时间,难有表现。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前提下挖掘政策红利股和滞涨价值股。

【板块方面】:

早盘电力股集体爆发:佳电股份、上海电力、漳泽电力、申能股份继续冲高。家电板块在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涨停刺激下,大幅冲高。燃气水务中陕天然气、国中水务领涨。

【消息面】:

1、国务院:复制自贸区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多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原则上,除涉及法律修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事项外,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

2、从全面普涨转向个股唱戏

本周以来A股的走势又让不少股民感叹“看不懂”:既不是大小股票风格切换,也不是板块轮动,经历了一个月的起起落落,昨日的上证综指收报3262点,又回到本月初首个交易日的位置,“不赚指数也难赚钱”。由于2014年底上涨带来巨额新增资金

3、“分类调控”思路凸显剑指三四线楼市

楼市供需形势变化,正迫使调控思路调整。有关部门此前明确的“分类调控”思路,在今年将更加凸显。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一些供应量过大、房屋空置较为严重的城市(包括很多三四线城市),将受到供地、新开工等方面的多方掣肘

【巨丰观点】:

今日早盘沪深两市及创业板指数高开低走。今日早盘股指跌破3250点及30日均线,短线走势已不好看。从盘面上看,高铁、软件、一带一路等题材股跌幅居前,金融股表现亦不乐观对股指形成较大拖累。

早盘电力股大涨,上海电力,桂冠电力,吉电股份、漳泽电力、华银电力涨幅居前。消息面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电投)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家核电)合并事宜已获最高决策层签字通过,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制定具体方案,近期将对外公布。这无疑是近期电力板块继电改之后的又一大利好。但此时此刻,我们不建议投资者继续去追涨,相反,适当的兑现利润,是合理的。

近期盘面最大的指标无疑是申万宏源。申万宏源上市后,券商股连续调整,即便今日申万宏源止跌反弹,也没有能够遏制住券商股的回落。申万宏源及国信证券上市短线已复制中石油的一幕。联想到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即将停牌合并,88亿融资盘抛售压力,这将对整个高铁板块形成冲击。

昨日收评中,巨丰投顾丁臻宇明确指出大盘已进入“垃圾时间”,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暴涨暴跌皆不太现实。“从技术面而言,目前大盘短期内已经连续现超涨信号。大盘周线9连阳涨幅高达35%,如此快速的急涨,势必会出现快速的回调。近期股指缩量创新高已经暗示了这一点。但今日市场急速杀跌至30日均线后小幅拉起,短线调整或已到位。尽管如此,短线调整到位,并不意味着后市大盘会急拉快涨,春节临近,市场流动性将逐步趋紧,投资者还是控制仓位为宜。”

短线投资机会方面,国务院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可积极关注基建、核电板块。中央一号文件即将下发,可以继续关注土地流转、农机补贴、农业服务等板块。(来源:丰华财经)

三压力VS两支撑牛市步入慢板 两主线寻市场强音

本周以来A股的走势又让不少股民感叹“看不懂”:一轮牛市的运行节奏恰与一部交响乐极为相似:启动初期高歌猛进,正如第一乐章的快板;转而震荡调整板块轮动,仿若第二乐章的慢板;洗盘结束重启升势,是为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牛市结束前的信心膨胀投机疯狂,则对应了第三乐章的急板。

在高歌猛进之后,杠杆去化触发了牛市变奏键,第二乐章开始演绎。上有增量资金入市放缓和3400点技术面压力,下有货币宽松预期和改革红利支撑,预计波动将是指数的主旋律,直到超预期利好打破僵局,启动第三乐章。在此阶段,个股唱戏的机会将颇为丰富,建议沿年报业绩、改革红利这两大主线精选个股,波段操作;而蓝筹股在持续调整之后值得关注低吸。

多因素扰动指数回调轮动提速

随着沪综指一路反弹至3400点关口,上行压力明显增大。沪综指曾在1月9日、1月16日和1月23日触碰3400点,但每次均是无功而返冲高回落。昨日,沪综指更是跌破3300点整数关口。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262.31点,下跌43.43点,跌幅为1.31%;深证成指收报11249.04点,下跌105.16点,跌幅为0.93%;中小板综指下跌0.52%,创业板指数下跌1.16%。

行业板块跌多涨少,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银行、非银金融、石油石化、传媒指数跌幅居前,钢铁、电力及公用事业、综合指数逆势小幅上涨。题材炒作继续降温,概念指数跌多涨少,且涨幅较小。与此同时,热点强弱换位的格局再度出现:周三跌幅居前的互联网金融、核能核电指数昨日逆势上涨,而周三领跑的长江经济带指数则跌幅居前。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以来概念指数涨跌幅首尾频繁换位,折射出热点轮动进一步提速。

蓝筹持续低迷,热点炒作降温。究其原因,证监会再次启动对券商两融业务的检查或是导火索。毕竟,两融检查曾是“1·19”暴跌的直接诱因,而指数迟迟未能向上突破也使得市场心态趋于谨慎,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监管不免再度触碰市场敏感神经,令资金情绪再现波动。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跌也是A股近日走弱的重要原因。人民币自1月26日大跌以来,屡屡逼近跌停位,由此释放的“热钱撤离”信号令市场悲观预期升温,而人民币持续贬值也使得短期“降准降息”的概率下降,从而令大盘蓝筹股翻身的希望落空。另外,有消息称,本周会下发下一批新股批文,数量20家左右,新股申购下周有望启动。今年首批新股集体上演“秒停秀”的火爆情景,无疑令打新热情高烧不退,这也使得市场资金面再度面临分流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大利空并不会改变牛市基调:两融检查旨在规范市场运行,而非打压牛市;人民币贬值对各板块影响不一,对外贸类板块部分企业反而是利好,人民币贬值也尚未撼动本轮牛市根基;打新资金对资金面的冲击是阶段性的,后期回流则有助于资金面回暖。

三压力VS两支撑牛市步入慢板

在气势如虹的单边上涨之后,今年以来指数上涨脚步有所放缓。特别是上周,先是七年最大单日跌幅,再是五年最大单日涨幅,剧烈的波动走势正式宣告牛市交响曲由第一乐章的快板行至第二乐章的慢板。

目前来看,指数面临三重压力。一是杠杆去化的大背景下,增量资金进场的脚步明显放缓,同时,作为昔日的融资主力,部分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动能受到压制,而这些恰恰是此前推动指数高歌猛进的关键要素。二是技术面压力,作为五年多未能突破的2009年牛市最高点,3478点一线存在较强阻力,并且此轮牛市的最大涨幅已有1400点左右,指数踌躇不前也令获利兑现的冲动增强。三是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告一段落,但在经济基本面疲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以及货币宽松预期未能兑现的情况下,没有新的驱动力拓展蓝筹股的上涨空间。

不过另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改革深入推进两大牛市逻辑依然未变,市场心态虽然不及此前乐观,但整体依然偏向积极。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一旦出现技术指标修复、货币宽松预期升温、经济数据超预期、上证50ETF推出等利好,蓝筹股便会再度被资金吸纳,走出脉冲或波段行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指数的下行空间;而随着市场风格由蓝筹股转向均衡,盘子小易推升的中小盘股再度回归资金视野,新兴产业利好、政策红利释放、热门题材涌现、年报高送转等,更使得主力对个股的炒作动力源源不断。

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格局下,指数波动、个股唱戏成为牛市第二乐章的主旋律。鉴于短期消息面偏空,多空分歧加剧,不排除指数波动加剧的可能。只有通过震荡将压力充分消化,或出现超预期利好,才可能开启新乐章。

业绩 政策两主线寻市场强音

在震荡市中,精选个股成为重中之重,业绩和政策可作为寻觅市场强音的两大主线。

一方面,随着市场情绪从亢奋归于理性,业绩确定的个股能够消弭估值压力,获得溢价空间。特别是,在当前的年报披露期,业绩成为市场关注热点,高送转成为牛股关键词,因此业绩超预期且估值合理的白马股更易获得市场的一呼百应。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激活的投资机会有望贯穿全年,值得持续关注,反复波段操作;核电重启、“自贸区2.0”、“一号文件”等主题投资,也将随着政策的明朗而迎来阶段性机会。

震荡市中,“中小创”固然是资金狙击的重点目标,按照业绩和政策两大主线精选优质的“成长白马”能够有效穿越指数波动;而在货币宽松预期下,低估值蓝筹股依然值得关注。在每一轮反弹行情中,龙头往往都能贯穿始终。因此,只要牛市逻辑清晰,龙头品种就会反复有活跃表现。在国企改革提速、金融创新推进、货币趋于宽松的大背景下,大盘蓝筹股具备上涨动力。只不过,此前估值修复已经到位,需要调整之后重启升势。因此,在个股时代对于蓝筹股仍应密切关注,等待调整到位估值回落,逢低吸纳。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市场格局下,指数震荡加剧、恐高情绪以及板块轮动提速,都将促使主力资金对于个股的炒作趋于灵活快速。而快进快出、灵活机动的操作手法,退能规避指数波动风险和高估值压力,进能兑现盈利并切换至更热品种。因此,慢牛阶段不宜延续快牛期的“持股待涨”,应轻指数、重政策,精选个股,快进快出。当然,牛市的快节奏并非熊市谨慎的“打一枪就跑”,优质品种能够获得主力反复进攻,可紧盯强势股进行波段操作。(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唱罢, 保监会登场对市场影响分析

下跌减缓并不代表市场就安全了,证监会唱罢 保监会登场:计划开展险资两融检查,市场降温特别明显---看量能就知道了,量能与前期相比出现大幅度的萎缩,快牛变成慢牛的重要特征。三会联合监管,整顿杠杆资金入市,为了中长期的行情,是必须要做的,太快不是好事,一浪与二浪的调整2个月是很正常的,本次回踩是牛回头中很难得的一次。很多人开始看衰中国股市,无知人士或大嘴巴人士多,没几个真正分析对的。600603我们仍然持有,有时候买了不涨并不是不看好,多拿几天也无妨。好股票最终会风生水起。

【观点:震荡,下跌暂时减缓,但还有一次下跌的调整,最少还有4个交易日的调整才可以操作。等待中寻找机会】。

为什么三会分开行动?昨天证监会出消息,又适当澄清,今天保监会又来---很明显,管理层打压的同时,是不温不火的进行,在把快牛控制成为慢牛的同时,又不降温过火(最好每天跌30、40个点),所以大盘震荡中回踩为主,还有最少4个交易日的调整---应该还有一次大跌(大跌往往是加仓的机会)---其余都是不痛不痒的小幅调整。

消息面:金价大跌2.4% 创13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国务院:在全国推广沪自贸易区经验;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6%;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连日暴跌,创下28年新低。该指数是经济晴雨表,也是国际贸易先行指标。大宗商品运费暴跌5% 创28年新低(这个也是今天不利的一个原因) 热点虽然有,但成交量不够,只能震荡。

周四(29日)收到保监会《关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督导的通知》,称将开展险资两融业务检查,日期未定。我分析是降温的延续-----我说过7天调整是最少的,开展两融检查应该是为了确保业务合规,此外险资两融业务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不会暴跌。反复震荡还有一次大跌才会有机会---才会操作股票。不急,下周三后就开始搞短线。

从监管层一次比一次快的澄清公告可以看出,减杠杆是为了防范未来更大的风险,政策面上并没有转"熊"的意图。不过当前市场的压力在于,虽然场内资金有惜售意愿(缩量),但增量做多资金却十分匮乏。短期内难以大幅推高股指,先震荡蓄势再继续上行或是后市概率较大的演变方向。短期还差4个交易日的调整才到位,股市指数还差100多个点。3100--3150区域才是加仓的区域。因此策略上,我认为,一方面投资者在短期的震荡调整阶段内,宜避免重仓,留意在震荡上下轨之间的波段交易机会(目前参考3100区域是加仓区域)。但是另一方面值得强调的是,当前市场仍普遍对改革推进存在较强烈的预期。因此对于受益改革推进的个股,仍然有望受到大资金关注。同时眼下正值年报预告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行业成长前景广阔、增速超预期的白马股,特别是与政策结合明显的稳增长预期(核电、PPP)等政策题材,在震荡中逢低关注。

【热点推荐】>>>

大型钢企去年盈利304亿 创三年新高

得益于原燃料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内部挖潜降成本,中国的主要钢铁企业拿出了近三年来最好的一份成绩单。

1月29日上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对外发布2014年钢铁运行情况。全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在去年有所改善,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加87.54亿元,增长40.36%。

“从利润的构成情况来看,主营业务保持盈利。”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注意到,这个成绩是2011年以后的最好水平,因为2012年重点钢企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当期主业是亏损的;到2013年利润虽然大幅提升,但钢铁主业也只是基本盈亏持平。

实际上,业绩出现好转的背后,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铁矿石价格大幅滑落,带给钢企的原料成本红利。

中钢协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9.33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12月份进口铁矿石8685万吨,环比增加1945万吨,增长28.9%。但从价格看,全年矿价格整体保持下跌走势,进口均价为100.42美元/吨,同比下降29.2美元/吨。近期价格继续下跌,目前吨价已经跌破了64美元。

在朱继民看来,2014年,最突出的变化是企业准确研判市场,战胜困难的能力明显增强,以成本管理为例,一些企业先算成本账,评估好盈利水平后再接订单,由过去的“干了算”转变为“算了干”,降低了经营风险。“钢厂根据铁矿石和煤炭的形势进行研判,主动采取‘低库存’的操作,有的企业铁矿石库存使用周期低到三四天,在矿价下跌的时候,这是很有好处的。”他说。

不过,另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经济增长对钢材需求强度持续下降,钢材消费增长乏力,同时粗钢产量仍然保持小幅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仍然突出,钢材价格屡创新低。以去年钢材平均价格走势看,八大钢材品种均价降幅基本在10%左右,其中螺纹钢降幅最大到12.9%,降幅最小的镀锌板也有6.78%之多。

朱继民表示,去年全行业盈利处在前十家的钢企,占全行业盈利的60%,这些企业大体上都是物流费用低、用户区域市场比较集中。从亏损企业情况看,去年前十家亏损企业亏损数额则占全行业亏损的97.5%。

这些企业为何亏损这么多?朱继民分析,一个是高负债,在产能扩张当中急剧提升规模,背负了大量债务,现在财务成本非常高,所以竞争力不行;二是一部分企业没按照市场规划定位,走盲目扩大规模的路子,比如在地区或者500公里范围之内,根本没有钢材市场,它也扩大规模,导致物流费用特别高;再就是近几年产能集中扩大的区域,比如过去援疆,钢铁产能一下子出现大量过剩,使得在新疆的企业都非常艰难;还有一些纯粹是管理问题,导致企业对市场反应慢、效率低,管理和人员费用等附加成本高、财务费用高、机制落后。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钢铁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中钢协数据显示,2014年会员企业的银行借款同比增长0.28%,但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58%。“银行借款没包括通过股市、信托、债券等其他融资方式,财务费用大幅增长,是因为银行抽贷以后再贷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企业,利率是上浮的。”中钢协副会长屈秀丽说,有些银行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断抽贷、压贷,使得一些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此外,让朱继民担心的是,铁矿石价格下降对国内钢铁产业是有利的,但如果持续下跌一旦打破平衡,到时国外非主流矿陆续停产,国内矿山也会部分停产,而国外几个大矿山借助成本优势,继续抢走份额,整个市场形势可能会发生逆转,这必然影响到国内矿山正常的生产和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

核电央企重组启幕:中电投国家核电合并获批

继南北车开始合并之后,与高铁同属“出海”重点领域的核电也将诞生新的“巨无霸”。

进入2015年,我国核电领域动作不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月29日)从多个渠道获悉,今年1月初,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的合并事宜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昨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 (以下简称中广核)还和法国电力公司在京签署了核电站设计领域的有关合作协议。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步伐进一步加快。

针对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合并,业内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国产三代核电的研发技术与核电牌照资质的融合。未来,国家核电更有望借助中电投的平台,将核电资产整体上市。厦门大学能源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还需要完善,因而迟迟未能落地,两者合并将有望加速技术成熟并落地开工。届时,国产核电技术“走出去”将产生华龙一号和CAP1400两件利器。

两公司互补短板

从2014年4月开始,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将要重组一事就持续发酵,两个月后的2014年6月,两家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正在做重组合并的工作。

据《财经》报道,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合并事宜已在近日获得决策层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事实上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在今年初就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开会那天我正好在北京。”一位接近国家核电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中核工业旗下一家公司的中层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两家公司合并获批一事。

“其实在2014年早些时候就已经板上钉钉了,如今算是终于确定了。”国家核电旗下某公司的中层则向记者转述其在国家核电旗下山东电力规划院朋友的原话。

对于具体方案何时公布以及细则,上述人士表示已经进入操作程序。不过记者昨日多次致电中电投办公室主任和国家核电新闻发言人,但未得到回应。

国家核电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目前已经在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相关设备、材料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环节的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由4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组成的核电技术集团。

中电投则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为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也是国内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另两家是中核、中广核)。数据显示,中电投2014年总装机达到9667.47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比重上升到38.47%。2014年全年实现营收100.17亿元,净利润12.1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国家核电和中电投 “渊源颇深”。现任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是中电投的第一任总经理;双方在AP1000核电技术依托项目上已有多年合作;此外,中电投还拥有国家核电10%的股份,国家核电成立之初还有部分员工来自中电投。

林伯强告诉记者,中电投是五大电力央企中资产规模最小的一家,但手中握有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如能与国家核电合并,国家核电核电资产有望注入中电投,有望在核电业中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两者合并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互补短板”,战略转型的意义远大于三足鼎立局面确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记者,在国内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家核电的资历最浅,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没有建设队伍,更重要的是没有核电牌照,缺失了分享核电利润最为丰厚的核电站运营环节;而中电投还是传统电力公司,虽有核电运营资质,手握国内仅有三张核电运营牌照中的一张,但短板也很明显:缺乏核电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方面经验,长期以来只能以参股或等比例控股的形式,与中核或中广核合作开发核电项目。

核电出海有望添利器

据报道,按照此前的方案,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可能暂时分别保留原有的公司体制不变,成立总公司,负责整合之后的协调实务;过渡期之后,将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度重组,预计国家核电现任董事长王炳华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可能性最大。

截至目前,国家核电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中电投旗下拥有上海电力(600021,SH)、吉电股份(000875,SZ)、漳泽电力(000767,SZ)、东方能源(000958,SZ)、露天煤业(002128,SZ)、中电远达(600292,SH)、中国电力(02380,HK)等上市公司。

长期研究核电的正略咨询董事长陈睿认为,目前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整合方案要比此前南北车合并更难,“南北车毕竟是一个体系,而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两者关联公司太多了,整合更为复杂,时间更是无法预计。”

除了合并后有望带动核电资产上市外,两公司的合并更有望推动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进一步“走出去”。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定位路线是三代核技术。作为我国三大核电巨头的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此前都宣称,自己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中核的ACP1000、中广核的ACPR1000和国家核电的CAP1400。

《每日经济新闻》去年12月18日在报道中提及,8月,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将中广核ACPR1000和中国核工业集团 (以下简称中核)ACP1000融合而成的华龙一号正式通过国家层面权威评审,随后分别落地福建福清的5、6号机组,以及广西防城港2期工程的3、4号机组,华龙一号由此成为国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走出去的第一张名片。

然而国家核电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却一直迟迟未能开工,这也意味着国家核电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走出去”尚未有时间表。

陈睿告诉记者,目前较为成熟的国产核电技术还是集中于华龙一号,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原因尚待成熟和完善,目前两者的合并有利于技术的成熟和出口,但能否尽快落地还需看两者合并时间。

据业内人士预计,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将有望加速CAP1400的落地开工,目前将首先保证浙江三门核电、山东海阳核电站早日建成,进而以CAP1400向南非等海外进发。届时,国产核电出口将形成以“华龙一号”和“CAP1400”为主的两大利器。(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寄望充电突破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充满了信心,展望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只有与智能化结合才能发展更长远。

在过去的十年中,新能源汽车概念经过几轮热炒,但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始终停留在概念阶段,主要问题一是续航能力,二是充电设施没有跟上。

相比美国市场,资本市场更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体制和目前雾霾的现实,会促使中国各地政府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争相建立充电站作为新的政绩起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汽车分析师表示,在未来十年中,中国会成为世界电动车普及的第一大国。

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指出,目前中国像大巴、出租车、公交这一类的公共交通工具,占我们国家车辆保有量1.7%(120万辆出租车、50万辆公交大巴),但是它排放了中国所有尾气的30%,耗掉所有中国交通用油量的33%。因此公共领域里的电动车应用,能有效解决中国所面临的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危机。

记者调查发现,在客车市场几近饱和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客车企业都已经将新能源作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赢利点。但由于客车市场相对较小,资本市场的目标还在于更广阔的私人乘用车市场。

但在乘用车市场,相较于纯电动汽车,目前汽车企业和相关政府机关更看好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一是基于目前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基本现状,二是迫于第三阶段的中国乘用车燃油标准。

目前,纯电动汽车推广主要还是在北京、上海等几个限购城市,但由于里程忧虑、缺乏必要的充电设施等,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非常缓慢。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电化学与能源技术研究所马紫峰表示,混合动力只是汽车企业在基于现有产品线延长生命周期的一种策略,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机会可能首先被一些新进入者分享。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特斯拉,从Roadster开始,它就获得了高端消费人群与资本市场的认可。因为没有“历史包袱”,从第二代产品Model S开始,特斯拉就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跃上历史的舞台。

工信部产业协调司原司长李万里表示,尽管目前电动车被戏称是“既不环保,也不节能”,但从中国能源长期的发展战略来看,电动车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在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恰与汽车的智能化转型相遇,两者的结合给了市场更大的思考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

【主力动向】>>>

基金强力布局高铁概念股 26只基金入驻东方雨虹

部分公司吸引20多家基金抱团入驻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国务院常务会议28日部署高铁核电装备加快走出去,在基金经理看来,高铁具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和安全边际,伴随大国崛起战略的推进,高铁将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从最近公布的基金2014年四季报看,基金已经大举加仓高铁概念股,其中部分公司吸引20多家基金抱团入驻。

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在基金经理看来,高铁受益于此前南北车合并与“走出去”大战略,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规划的逐步推进,“走出去”有望成为市场长期关注的热点,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诺德基金表示,高铁板块过去一年表现持续强劲,未来一段时间高铁板块依然有望持续深化,原因在于我国高铁建设、运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全球竞争领先优势,与其他被持续爆炒的概念性板块不同,高铁板块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宝盈策略基金经理彭敢表示,新的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的提出,让市场预期政府会通过向全球输出高铁等优势产业来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基金去年四季报显示,高铁板块已经获得基金重仓入驻。高铁龙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别进入16只和13只基金的重仓股中。而高铁配套设施概念股,同样受到基金青睐。主营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广泛应用于地铁暨城轨的东方雨虹,截至2014年底进入26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总持股数量5700多万股。其中广发优选持有1004万股,富国天博持有1383万股,景顺资源持有784万股。从该股的表现看,2014年下半年至今上涨63%,其中进入2015年以来上涨21.5%。

作为轨道交通电气和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鼎汉技术最近两年多来受到资金追捧,股价已经飙涨了近4倍。基金2014年四季报显示,鼎汉技术依然在十只基金的重仓股中,其中大成基金四只基金抱团持有,持有量多达1840多万股,其中大成小盘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就是鼎汉技术。从事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产品的开发的世纪瑞尔是国泰精选的第三大重仓股。

在政策力挺和巨大市场空间带动下,高铁作为中国的高端装备名片,不仅吸引基金经理的青睐,同样受到市场追捧,不少公司公告切入高铁概念后股价飙涨,让持有的基金获益不少。

主营轨道交通连接器产品的永贵电器并购北京博得后,三个月内股价就接近翻倍,让相关重仓基金获利颇丰。

2014年12月25日,利源精制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0亿元,用于“轨道车辆制造及铝型材深加工建设项目”,以此切入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从基金2014年四季报看,利源精制进入三只基金十大重仓股中。从市场反响看,利源精制去年12月度上涨近75%,其中公布切入高铁板块后上涨近40%。

事实上,从高铁配套商经营情况看,利润可以说非常丰厚。就在国务院部署加快推动高铁走出去的1月28日当晚,停牌近两个月的绵世股份公布资产重组预案,拟以1.2亿元收购青岛康平铁路玻璃钢有限公司60%股权。资料显示,生产高铁等轨道交通车辆配套玻璃钢制品的青岛康平,主要产品是高铁车辆配套的玻璃钢制品,2014年前八个月利润高达3762万元,盈利状况可见一斑。(上海证券报)

外资借道沪股通抢筹A股 或押宝央行推宽松政策

最后半小时涌入30亿

外资借道沪股通逢低抢筹A股的迹象愈发明显。昨日,A股交易时段最后30分钟,超过30亿元的买盘突然涌入,沪股通可用余额快速减少,一举扭转此前净卖出的局面,至收盘沪股通每日130亿元的限额剩余101.14亿元,这意味着当日沪股通获外资净买入28.86亿元,创近两周新高。

由于消息面整体偏空,昨日A股低开低走,沪股通也呈现净卖出态势,到早盘收市时,沪股通每日130亿元额度还剩133.52亿元,显示由于卖盘多于买盘,沪股通总额度被腾出3.52亿元。这种净卖出状态持续到14:30分左右,沪股通余额占比仍达102%以上。

但是,在距A股收市还剩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大额买盘突然涌入,沪股通很快由净卖出逾3亿元变为净买入28.86亿元。截至收盘,沪股通每日130亿元限额还剩101.14亿元,使用率为23%。

对比A股走势及沪港通交易数据可以发现,近期每逢A股大跌,沪股通交易信道上,就会出现外资抄底A股的身影,而且是越跌越买。本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7.7%,随后两个交易日沪股通净买入额突然放大,20日获净买入24.24亿元,21日获净买入21.35亿元。28日上证指数下跌1.41%,沪股通逆市获净买入18.3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长61%。而昨日A股低开低走,收盘下挫1.31%,沪股通在A股收市最后半小时上演“大逆转”,获净买入28.26亿元,净买入额较上一交易日再增54%。

那么,外资在昨日最后30分钟到底抄底了哪些股票呢?港交所盘后发布的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中国平安、大秦铁路、中国太保、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伊利股份、交通银行、上海机场及兴业银行为昨日成交最活跃的前十大股票。

若按净买入额排序,昨日最受外资欢迎的个股是大秦铁路,单日获净买入约1.03亿元;上海机场以单日净买入1.02亿元名列第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以净买入0.86亿元和0.7亿元紧随其后。名列第五的中国平安29日获外资净买入0.24亿元。

由于前一个交易日沪股通也获近20亿元的净买入,若按近两个交易日的累计净买入额排序,最受外资欢迎的个股是上海机场,28、29日累计获净买入约1.95亿元;大秦铁路排名第二,两日累计净买入1.06亿元。而28日净买入额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29日虽然成交额继续排名第一,但主动卖盘远高于主动买盘,当日遭净卖出逾4亿元,两日累计获净买入0.84亿元,排名第三。

外资近期对A股“越跌越买”,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可能与海外投资者憧憬央行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有关。野村昨日发表的报告预测,近期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在提高。(上海证券报)

两融“体检”融资退烧:民生银行遭融资净偿还逾23亿

草木皆兵。以此来形容二级市场对于监管部门两融检查的反应恐怕并不为过。事实上,过度解读导致的恐慌情绪不仅仅在二级市场被放大,两融市场资金也在加紧做出方向性选择。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统计发现,从1月19日至1月28日,16家银行股中有半数呈现区间融资买入净偿还,合计净偿还额为24.31亿元,这与银行股去年四季度以来融资买入额持续飙升形成鲜明反差,其中,民生银行在上述8个交易日的区间融资净偿还高达23.47亿元。

两融余额居高不下

券商再次“体检”

1月28日晚,针对券商两融业务再迎监管检查的传闻,证监会回应称,“1月16日,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

事实上,证监会1月16日向市场通报的两融检查以及处罚结果,曾经被过度解读,甚至引发二级市场恐慌性抛盘。当日,作为融资业务资金主战场的银行股更是集体跌停。

不过,从数字上来看,1月19日的A股大跌似乎并未能扭转两融业务的增势,A股的融资余额经历短暂下降后再创新高。显示,截至1月2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达11278亿元,而两融余额亦达11344亿元,两个数值均为两融历史单日最高值。

此次券商两融业务检查“下半场”的消息依旧在二级市场掀起了波澜,昨日银行股集体下跌超过2.4%。其中,跌幅最大的为中国银行,下跌3.3%;其次为民生银行,下跌3.12%;此外,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的跌幅也均超过了2.5%。

事实上,银行股昨日的二级市场表现并不令人意外。

显示,从本轮牛市的起点(2014年11月初)起算至今年1月18日,16家上市银行两融业务中的融资净买入合计为577.71亿元。其中,中国银行的区间融资买入额最高,为95.16亿元;其后依次为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

资金调整配置结构

部分银行暂时被弃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今年1月19日以来,两融业务余额还是“屡创新高”,但是其内涵,也就是标的资产的具体配置已经发生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统计发现,从1月19日至1月28日,16家银行股中有半数呈现区间融资买入净偿还,合计净偿还额为24.31亿元,其中,民生银行在上述8个交易日的区间融资净偿还高达23.47亿元。

换句话说,银行股对“屡创新高”的贡献是负增长。

具体来看,除了民生银行以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均属于上述区间内融资净偿还的银行股,净偿还额度也是由高至低。再以民生银行为例看细节,该银行单日融资买入/融资偿还的比值最低的是1月20日,当日买入数量还不足偿还数量的一半;而融资买入绝对值最低的是1月28日,其当日融资买入额不足4亿元,而1月19日则为10.29亿元。

上述时间段呈现融资净买入的8家银行(由高至低分别为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中,浦发银行在所有的两融标的中区间净买入量排名第十位,低于中小板的科大讯飞。浦发银行在上述时间段内,仅1月26日和1月27日两个交易日呈现单日融资净偿还,其余6个交易日均呈现净买入,而且恰恰是民生银行净偿还最高的1月20日,浦发银行的融资买入/融资偿还比值最高。

从这些细节数据不难看出,对于两融资金来说,银行股不再是铁板一块,也无需保持集体行动,“调结构”甚至已经展开。(证券日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