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贺州脱贫攻坚「扶贫之路」

时间:2023-03-17 19:57:0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贺州脱贫攻坚「扶贫之路」,关于贺州脱贫攻坚「扶贫之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再次围坐在贺州市昭平县走马镇联安村黄运祯家的茶几前,他对今年的增收充满信心:5亩的“黑老虎”连同他之前种下的铁皮石斛、茶叶、油茶等,年收入5万应该不成问题。

53岁的黄运祯是一名残疾人,这大半辈子走下来,他遭遇过创业失败、儿子车祸等沉痛打击。5年前,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村里人认为他永远也翻不了身。

曙光出现在2016年,黄运祯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还把一本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奋进类)”的证书捧回了家。

脱贫有益,但脱贫绝不容易。“十三五”时期,贺州有贫困人口29.35万人,贫困村281个,还是全区唯一的贫困县全覆盖的设区市。

如此大的贫困窟窿怎么堵上?贺州迎难而上,举全市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4.88%,实现了八步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和18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1.75万贫困人口脱贫。


产业兴 穷根断

扶贫谋长远,长远看产业。脱贫攻坚伊始,贺州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找准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拔下了穷根。

仲夏时节,八步区桂岭镇莲花村80多亩的草珊瑚已经种下并长出新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草珊瑚种植基地已吸纳了莲花村17户贫困户前来务工,黄春兰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干活,一天能赚120元,再加上把上山采集的种苗卖给基地,一个月也有3000元的进账。”对于如期实现脱贫,黄春兰很有信心。

像黄春兰这样依靠村里的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并不在少数:去年,昭平县木格乡进源村的贫困户刘春生就靠着村里的灵芝产业赚了5万多元;今年,已经脱贫的余英正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洋新村中草药种植基地打工,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

2019年,贺州市进一步明确了县级“5 2”、村级“3 1”特色产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发展粉葛、食用菌、蔬菜、家禽水产等“短平快”产业,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

同时,按照区域划分重点发展中草药、水果、茶叶、牲畜、林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发展。截至6月20日,全市县级“5 2”特色产业综合覆盖率为80.20%,覆盖6.25万户贫困户。

产业较弱的村,也凭借后天发力补短板,把“扶贫车间”开进村头,正在实现发展与追赶。

在钟山县凤翔镇唐月村的“扶贫车间”里,彩色的布料在董清香操作的缝纫机下穿梭,不一会儿,一个半成品的单肩背包便走完一个程序,被送到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手中。

这是钟山县鹏达皮具有限公司在唐月村开设的“扶贫车间”。在这里,工人们正认真忙着手里的活儿,董清香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曾经外出打过工,近年来由于父母年纪大了,小孩上学也需要照顾,便回到家里务农,但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去年,她通过村干部介绍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因为勤劳肯干,现在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

从玩具制作到果蔬加工到家禽养殖……我市越来越多的“扶贫车间”开进村头,让村民出了家门进厂门,赚钱顾家两不误。

政策活 致富快

“贫困户选择发展特色产业,都会有相应的奖补。”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决战期,如何用好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是贺州的重要思考,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走进钟山县清塘镇新合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鸡。“我们现在一边种地,一边养鸡,日子越过越有劲。”贫困户廖海花说。

2016年底,廖海花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右手大拇指被割断,无法外出打工,家里的经济来源一下就断了,而家中的3个孩子上学又需要钱。一时间,愁云笼罩着这个家庭。

村干部了解她家情况后,鼓励她在家养鸡。根据钟山的扶贫政策,只要超过饲养肉鸡30羽以上,每养一只鸡都有10元的产业补助。从2017年的200羽到2018年的500羽,廖海花通过养鸡赚了2万多元。廖海花告诉记者,今年她还打算再养500羽。

“我去年种植4亩水稻,养了200只鸭,还养殖了1亩鱼塘的鱼,总共获得5000元的产业补贴。”八步区桂岭镇平安村贫困户于丛满对产业奖补政策也很满意,养一只鸭政府就补贴15元。今年,他还准备加大在特色产业方面的投入。

在贺州市,各县(区)均制订了“5 2”特色产业发展计划,落实产业发展资金,出台产业奖补方案。2019年以来,全市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165万元,惠及贫困户5449户(次)。

协作忙 成效显

“以前,贫困户想养牛,缺技术缺门路缺资金。现在好了,在广东肇庆市鼎湖区人防办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我们分批引进了60头黄牛,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养牛基地。”昭平县昭平镇上楠村村支书朱楚佳介绍,该村生态养牛项目第一期就得到鼎湖区对口帮扶单位15万元扶贫资金,帮扶单位和合作社通过集中管理、集中喂养、集中销售的方式,从种牛、技术、管理、收购等环节做到一条龙服务。

朱楚佳所说的养牛基地其实是粤桂扶贫协作项目之一。养牛基地不仅能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到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事实上,作为粤桂扶贫协作机制中结对帮扶国定贫困县昭平的城市,广东肇庆市与昭平的合作已步入“蜜月期”。截至目前,肇庆市落实56个单位(其中17家企业)与昭平县5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在全区率先实现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富川脱贫摘帽也离不开广东四会市的扶贫协作,“贺电送粤”就实现了两省间跨区域的产业扶贫。

“贺电送粤”项目是全国首例直接由贫困地区电力输出到发达地区的能源精准扶贫项目,可为富川经济增加工业产值约11亿元/年,新增税收约1.6亿元-1.9亿元/年,可帮助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它还将帮助华润贺州电厂改善经营状况,扩大园区用人需求,在已吸纳当地500个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上,新增就业200个,助力就业扶贫,有效提升富川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