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大沽船坞的历史「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时间:2023-03-17 17:57:0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大沽船坞的历史「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关于大沽船坞的历史「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电力杂忆

作者:陈学明


塘沽地区最早使用电力,应该追溯到1880年李鸿章创建的大沽船坞,即现在的天津市船厂。据史料记载,几百台靠电机拖动皮带转动的车床和坞门的开启、排水都需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所以是天津较早使用电力的企业和地区之一。到了民国初期,大沽一带出现了民营的电力商家。由东沽人蒋来经营的电灯行,供应安装的灯盏数目不多,只能满足附近商家照明用电,西开大街一带的铁工作坊由于没有电力,只能在车床上安装个大行轮用手摇动来代替电机运转。在电力还不普及的时代,大沽人除了使用原始的各种灯具外,也使用由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生产的泡子灯,分大、中、小等12种规格。在我的记忆中,到了六、七十年代家中还存有不少的老式的各种灯具,依稀记得还有一只笨重的铸铁镀铜的一盏大汽灯,早就废弃不用,旧时听说仅除夕夜才使用一次,因一晚上要消耗煤油五斤左右,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为了生存活命,家中那时许多的铜器像供奉神明的铜罄等一同卖给了收购部门,现在想起来不禁使人扼腕。

这是陈老师家老式的灯盏的一部分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东京芝浦株式会社为了谋取在华经济利益,在大沽一带安设了发电机组,架电杆,铺设电线,要求每家每户购买其生产的电气产品,于是很多人家都购置安装了电灯,其他像收音机、钟表之类的工业品也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沽市场。虽然安装了电灯有它方便的一面,但烦恼也接踵而至,尤其到了喜庆节日,譬如除夕夜,正是人们包饺子忙碌的时候或是想打会儿牌了,日商就故意频繁的拉闸限电,在牌桌周围你刚点上蜡烛,忽然灯又亮了,一晚上要反复无数次。其真实情况据知情人讲不是因为超负荷,而是故意使坏,借此愚弄中国人,这一点老大沽的老人们记忆犹新,怨声载道。说起来有意思的是,我有一位表哥就在那时产生了对电的极大兴趣,少年的他将家中两台收音机拆了卸,卸了拆,进行各种性能的组装,在中学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边讲文化课,他自己却在课桌底下偷偷缠绕线圈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由于爱好和天赋,以至他后来成为大沽化工厂搞电的权威,据我所知尤以可控硅半导体控制技术最为娴熟,其科室人员时常善意的蹿腾他说”我们现在嘴上没滋没味,想吃点东西了”,言外之意不外乎大家伙要瓜分他的稿费以图其乐,他都满足大家的要求,经常投稿于科技含量很强的全国电气杂志,有些稿件对他来说并不十分费劲,如同轻车熟路一般。历史奇妙的来了一个轮回,他至退休前代表厂方接待过很多的和本厂有工作关系搞电的日本专家,专门负责和他们谈判有关电方面的业务,他们说我们什么人都不找,我们就找那个周先生,他们由衷的感叹在你们大沽化工厂有如此的工程技术人员,除了惊叹,自叹不如。

书写至此,我还想要说一点至今我难以忘怀的一件关于电的另一趣事了。上 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国庆节夜晚,我们几个伙伴突发奇想,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港口去看夜幕下的灯光,其中一位还是腿有残疾的。远处的灯光诱惑着我们,我们不知疲倦的走着,欣赏着港口的夜色,平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心情异常亢奋,忽又看到前面又有一团灯光,好奇心驱使我们又往前走,最后到了塘沽区中心,时间已接近午夜,车船早已都没有了,路上根本没有行人,离家二三十里的路程,中间还有漆黑坑洼不平的路段,吓得我们差点哭出来,无奈硬着头皮往回家的路上赶,所幸中途碰上一位卡车司机把我们顺脚拉回家,此时家门口聚集了一群担惊受怕的家长……

每当我徜徉在轮船闸边,面对繁忙的天津港区,那里是一片灯的世界,脑海中不禁浮现身为海关工人的祖父和父亲(旧时海关执行的是接班制,另两个伯父也是老海关,分别在卫生检疫和辑私轮船),在灯船上工作的身影。时间也不过百年,早在八十年代就高耸在大沽口无人值守的大沽灯塔,是我国目前唯一建在海中的新型塔标,指引着过往的船只,昭示着一个民族新的崛起。

电力的出现,使人类不分种族和平的共享其文明成果,在天津120年的电力史中,电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为参加天津电力120周年征文“电力改变生活”征文活动而写)

2009年9月

注:本文由天津塘沽大沽籍陈学明老师修改并授权天津滨海生活圈独家发表,转载请与本站及作者联系批准后方可发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