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县级表彰」

时间:2023-03-16 18:45:0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县级表彰」,关于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县级表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喜 报

40项省政府督查激励

溧阳拿下13项

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1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及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40项奖励支持措施。

我市共有13项工作

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分别为:

★“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

★推进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制造业“智改数转”,

★质量工作,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社会保险工作,

★富民强村,

★殡葬服务设施管理,

★粮食工作,

★文化和旅游产业等

创历史最佳成绩。

01 大数据推进“放管服”改革提质提标

近年来,我市在加强数据资源协同整合利用,建设数字政府上进行积极探索,坚持数字赋能和业务协同并重,数字政府建设与“放管服”改革同步推进,为溧阳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了大数据力量。

构建数据底基,实现数据资源“化零为整”。建立三级纵向数据链,打造“一地六县”共享数据仓,推进信息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有效形成共筹共建凝聚力。2021年以来归集了55个政府部门和公用企业的5.49亿条数据,获取了政务数据1200万余条、商业数据12万余条,并在“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审批服务“化繁为简”。通过整合服务事项和部门数据,改造业务流程,打破了系统、区域局限,推进“一件事”改革、“跨省通办”,“一件事”改革的事项落地数量、服务覆盖范围、业务系统建设成效等位居全省前列。

整合数据资源,助力政府治理“化工为巧”。结合“五大示范”发展需求,以数字化助推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环境治理科学化,重点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停车、数字化防疫等应用场景建设,为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创新型政府转型提供路径,全面提升政府的履职能力和管理能力。

我市“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已连续3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02 溧阳经开区争先进位成效明显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溧阳经开区在各项政策的加持下,发展日新月异。园区以全省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为指挥棒,加快园区综合开发建设,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溧阳经开区在全省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位较2019年上升11位。

溧阳经开区深入推进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能评三项区域评估工作,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变“申请后审批”为“申请前服务”,为区内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真正做到让企业降成本,早开工,早投产,重点改革成果突出。

此外,溧阳经开区以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会议会展为三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是省级应急装备产业园,同时也是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于2021年12月获评第四批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园区。

03 PPP项目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财政部门对照各级文件要求,持续规范、完善PPP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责任落实、部门协作、监督管理等,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PPP项目规范、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底,我市在库PPP项目共有3个,分别是区域供水治污一体化(区域供水南渡片区)项目、区域治污工程项目、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含集镇区雨污分流)项目。其中,供水、区污项目被列为PPP省试点项目,农污项目被列为PPP省示范项目。

实行全生命周期法律顾问制度。由于PPP项目金额大、合作年限长等特点,我市3个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执行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法律顾问制度。

强化财政监督职能。针对实施机构、项目公司开展年度PPP财政监督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监督过程中全面考核、突出重点。同时,对上年度财政监督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督促其整改到位。

严格落实按效付费。2021年,我市成立完善PPP项目绩效考核工作小组,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部门职责;采用“双评价”模式,兼顾按效付费和及时纠偏需要,加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

04 体制机制改革赋能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不断推动“小科技”向“全面创新”转变,促进“拼优惠”向“再造环境”跃升,铺设“科研强”到“产业集群”路径。

去年,我市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列为全年工作要点之一,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出台了10多个在体制机制、科技政策等方面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政策文件,在提高审批效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项目落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溧阳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对接大院大所、重构产业结构、强化政策引领等方面不断加码加力。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等13家高端创新平台相继落户溧阳;CATL、时代上汽等一批百亿产业项目落地溧阳,并汇聚起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溧阳成功创成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列2021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科技创新的动力越发澎湃,中南化工夺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家行业龙头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中科海钠、安靠智电、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3家企业项目获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300万元支持,位列全省县级市首位。

05 创新驱动催生航母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溧阳高新区锚定国内一流园区建设目标,叠加释放中关村品牌效应,推动品牌、人才、体制、理念等优质资源的输入和承接,探索出创新区域合作推动园区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连续4年列江苏省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总分第一。

自高新区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的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成立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江苏中关村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一批具有高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纷纷入驻园区,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强势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去年,溧阳高新区围绕打造全国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最强产业地标,在动力电池产业乘势发力,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我市立足溧阳高新区,逐步打造出了国内产业链最全、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业已经集聚了60余家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前五的知名企业,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450亿元,出货量已占全国份额的1/3、全省的“半壁江山”。我市将致力于融通光伏发电、新能源装备、智能电网、动力电池与储能等关联产业,形成发电端、电网端、储能端等全链条贯通的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产业。

06 “智改数转”推动产业升级

我市始终坚持将制造业“智改数转”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均列常州各辖市区第一。

企业提档升级呈现“智改数转”新气象。2021年,全市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42个,完成工业投入244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80%以上为智能化、数字化装备。全市累计培育星级上云企业58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102家(其中试点企业47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4个,省级智能工厂2家。

信息化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市实现主城区及重点乡镇5G信号全覆盖,累计建设5G基站1476座,为全市“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2021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溧阳)全年接入1052家企业,累计标识注册量2.2亿,累计标识解析量1.1亿,成为全省首个接入企业超千家的县级综合型二级节点。

07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工作

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2021年,在常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常州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优质态迈进。

2021年,我市根据省市场监管局、常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工作部署,集成创新之势、集聚攻坚之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引导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占领行业高端,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全年引导企业制订、修订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9项,申报省级标准化试点3项、省地方标准12项,申报江苏省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上上电缆连续三届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南化工夺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安靠智电荣获首届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华鹏仪表获评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戴胜实木家具通过“江苏精品”认证。

我市县域综合实力跃居“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百强榜单”第18位,位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第14位,荣获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质量工作考核夺得常州各辖市区第一名。

08 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精准服务地方经济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教育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有职业教育学校2所,分别为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和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两所学校整合成溧阳职业教育集团,现有专任教师487名,开放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函授等各类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在籍学员1800多人,经常性开展各类岗位或等级培训,年培训达8000人次。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精准服务制造、休闲、健康、智慧“四大经济”,开设了计算机、建筑、电梯安装与维修、旅游服务等9大专业群20多个专业,打造了1个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省首个混合所有制电梯实训基地,4个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5个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5个江苏省技能学考点,国家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增至3个。2021年,溧阳职教集团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全市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55.3%,为省平均上线率的3倍,专科上线率更是达到了100%;同时,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溧阳技能人才专班重点关注对象,毕业生就业率达99.55%,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09 养老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年,我市全力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摸清核实未参保人员底数、深挖扩面征缴潜力,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明显。该项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去年,我市对大型、重点企业已参保人员数据进行分析,对未参保缴费中小微企业专项扩面,稳步提高全市企业参保率。同时紧盯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企业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扩面对象,逐步构建立体式参保扩面协作机制,基金收缴增幅20%。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思路,推动全流程便捷办理,破解“不便参保”难题。全方位优化参保渠道,让社保服务下沉到基层平台,实现办事群众“就近跑”“零次跑”。镇(街道)可承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个人参保证明、企业社会保险登记等在内的59项人社业务。目前,我市已实现社保卡便民服务点镇村全覆盖,群众领取待遇不出村、不超过15分钟。截至2021年底,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6218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为107776人,历年累计结余养老保险基金98131万元。

10 打造“生态创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新标杆

我市以“现代化发展”和“共同富裕”为重点,统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等九大“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点绿生“金”、促融强“基”、善治育“美”、联企富“民”,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乡村建设提档、乡村治理提升,打造“生态创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标杆。

把夯实生态基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来抓。全面启动深化美意田园行动、争创乡村建设示范工作,方里、李家园、上桂林等4个村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资格权管理和美韵乡居行动实施意见等9个制度文件,全面完成试点村资格权认定工作。

把厚植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强化重大项目引领、突出农旅融合方向、搭建产业协同平台,不断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成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重点产业链等多重业态共同发展的“1 4”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把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党建为引领,三治融合为动力,网格化为抓手,辅以“党员代办”“五堂一站”“四美社区”“楼长制”等溧阳特色做法,经验被省农业农村厅推广;“五堂一站创品牌 乡村善治有温度”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11 殡葬服务实现从“有”到“优”大跨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满足殡葬服务多层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四个聚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办好“身后事”的更高需求,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逝有所安”的普遍期盼。

通过编制出台《溧阳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我市探索建立与城市总体布局、全域旅游、生态文明、便捷治丧等要求相适应的殡葬设施体系,确定了“1 9”市镇两级生态公墓总体布局,并连续多年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民生实事。

通过不断加大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殡葬惠民力度,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就近、节约、文明、生态的安葬需求。总投资2.82亿元的上姚殡仪服务中心于2021年7月启用,我市殡葬服务水平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另外,制定出台了《溧阳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免除办法》,对全市困难群众实施兜底保障、减免或补贴方式,提供各项基本殡葬服务,切实让群众在殡葬改革中得到实惠。

此外,我市直面殡葬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依法依规,努力从源头上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厚养礼葬的文明新风尚,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殡葬法律法规,促进我市殡葬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12 粮食工作稳当苏南“排头兵”

“仓廪实,民心安”。去年以来,我市以“中国好粮油”行动为契机,全面推动“优质粮工程”建设,着重培育知名粮油品牌,加快转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工作始终走在苏南前列,已连续四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去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近48万亩,总产约30万吨,其中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占比75.9%。粮企通过落实优质稻米基地、订单收购来提高效益、促农增收,优质粮订单收购5万吨以上。同时,我市加快粮食生产领域“机器换人”,建成2个“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个常州市“主要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21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7%以上,特色农机化水平提升5个百分点。

另外,我市不断拓宽“优质粮工程”建设广度,投资1000万元完成市粮食购销公司的优粮优购和优粮优储项目;投资5000万打造2个集生产基地、加工生产线、低温成品仓储和销售展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2021年,溧阳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达到全域全覆盖,获全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交流会典型性推广。

13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项目带动,创新产品供给,全市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186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35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88.5%和89.1%,恢复速度常州第一,全省领先,旅游业增加值占比GDP超12%。

目前,万豪、温德姆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已成功投运,蓝城悠然南山、中国再生医学健康管理中心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瑞吉、英迪格、施柏阁、丽世、希尔顿、悦榕庄等国际高端酒店品牌成功签约入驻,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去年,我市精准推出“南京都市圈惠游溧阳”活动,登上全省文旅融合消费创新案例榜首,同时持续放大爱情泼水节、稻田音乐节、宋团城观灯节、迷笛音乐节等30余项品牌活动效应,不断催热文旅消费市场。我市也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

内容来源 | 溧阳市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 | 黄洁、支馨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