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王牌专业」

时间:2023-03-14 15:49:01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王牌专业」,关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王牌专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人民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成立于1978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所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目前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硕),审计、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授权点的研究方向覆盖2022年全部本科招生专业,可无缝衔接全体本科同学考研深造的需求。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人民网:2022年贵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和亮点?招生专业有无增减?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2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数与往年相比将略有增加,为1590人左右,其中京内招生约930人,京外招生约660人。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围绕首都十大高精尖产业,面向智能制造、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新材料、职业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与管理等7个领域设置本科专业。2021年,学校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会展专业。

2022年,学校将有2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不设大类、均按专业招生。共设置了4个专业组,其中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等7个专业不限选考科目;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等4个专业,要求考生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中选考其一;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11个专业必考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专业必考化学。

人民网:请您向考生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校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入选北京市属高校50个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制药工程、自动化、会展、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制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13个专业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积极推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7个工科专业通过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意味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国际《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内申请工程师职业资格或申请研究生入学资格时,享有同等待遇。

人民网: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校在提档和确定专业时,均承认教育部及各省(区、市)对于特殊考生的加分政策。提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05%,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对进档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一般不退档。总分相同条件下的考生,学校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成绩,优先录取单科成绩高者。

学校公共外语以英语为主,同时开设日语教学。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殊要求。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奖助学金政策。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自2004年起,学校就率先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实施“零门槛”转专业制度。在办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发展意愿、尊重学生专业选择权、尊重学生成长需求,对学生转专业不附加任何条件和次数的限制,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取向的变化。

学校建立了“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互为补充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人民网:学生进校后,国际交流机会多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校是北京市“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获得多个北京市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资助。与英、法、美、德等10多个国家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能满足所有招生本科专业学生赴国外访学交流的需要,国际交流机会多。全额资助本科“十佳学生”和“十佳提名学生”赴国外访学交流已成为学校品牌活动,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欧美高校访学研修。

人民网:毕业生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4.4万余人,80%在北京就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燃气热力、电力电子、移动通讯、市政环保、银行商贸、会展等,覆盖了首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主要领域。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