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昆明还有报刊亭吗「天津邮政报刊亭」

时间:2023-03-14 11:49:05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昆明还有报刊亭吗「天津邮政报刊亭」,关于昆明还有报刊亭吗「天津邮政报刊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掌上春城讯“附近都没有了,前些年拆完了,不知道为什么。”清晨,刘先生坐在昆明北门街路边休息,看着早高峰时段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他想买份早上出刊的报纸,但是未能如愿。“现在只能看看路口的铺面里还有没有,有些铺面还有卖。”

翠湖边,晨练的罗先生一边快速迈步,一边大声说:“现在谁还要报刊亭?看手机啦!”年过半百的他已经适应了“移动互联时代阅读”,不过他说,很支持报刊亭建设,“锻炼的时候买瓶水也会方便许多。”

近华浦路、人民西路、圆通北路、一二一大街、北门街,再绕翠湖一圈……在这些道路上,看不到报刊亭的踪影。曾经遍布昆明街头、吸引人们买书看报的报刊亭,已经消失很久了。街道上,只剩下步履匆匆的人群。

争论

报刊亭该拆还是该留

“市长你好,前几年政府开展创文工作,将市区内报刊亭全部拆除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很不方便,希望相关部门能考虑恢复报刊亭。”2019年5月31日,昆明市副市长高中建接听市长热线12345时,接听到这样一个群众来电,报刊亭存废的话题又被开启。高中建的回答是:“明年昆明市研究制订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涉及报刊亭的设置。”

时间回到2008年。当时,昆明市城管部门决定,在当年3月底前全部拆除二环路内“三横四纵”7条主干道及相邻的次、支道路和街巷等交通路口的报刊亭,将报刊转移至公厕销售,“以此消除占道亭棚对交通和市容的负面影响”。转移和拆除整治之后,昆明主城区内报刊亭已不足400个。

自大量报刊亭被拆除之日起,惋惜、质疑的声音就一直存在。有政协委员在两会提案中提交了《关于合理配置昆明城区报刊亭,妥善处理便民服务与城市管理矛盾的建议》。城管部门又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上报,决定“昆明报刊亭暂时不拆”。此后,昆明各主城区陆续对报刊亭的设置提出要求:报刊亭不能离路口太近,不能设立在学校大门口的两侧,不得挤占盲道、消防设施、电力、供水等市政设施……

到了2017年,创建文明城市的行动在昆明如火如荼地展开,对市容、街道的整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许多报刊亭一夜之间集体消失在街头。这再次引起部分市民的质疑。网友“滇东北汉马”为此向昆明12345市长热线微博投诉:“公民享有最基本的阅读权,连购买报刊都不容易了,何来的阅读权?”对此,市长热线微博回复:“昆明市各类经营性占道亭棚破旧不堪,任意摆放,挤占人行道和盲道;私拉乱接,存在安全隐患;擅自扩大经营面积,超范围经营,擅自张贴广告等……”

其实,公开报道显示,自2016年8月开始,昆明市城管部门就对昆明市的经营性占道亭棚开展了整治。2016年12月20日前,不愿意搬迁移设的占道经营性亭棚由各区强制搬离、拆除。

“2017年昆明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昆明市将全市街头90%以上的报刊亭予以关停。”2019年两会期间,云南省政协委员戴信鑫、黄思玉、曾玉以及市人大代表蔺瑾对此作了提案,建议恢复并改造报刊亭,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拆与留,质疑与解释,并没有达成共识。报刊亭消失了,但争论还在继续。

回忆

和报刊亭相伴的日子很美

今年读研一的女大学生董颖很怀念从前那段“很美的日子”——那时候,昆明街头随处可见报刊亭。“捧在手上的报纸、杂志能带来绝佳的阅读体验。智能手机普及了,但那种体验是替代不了的。现在报刊亭很少,在学校买杂志报纸也不方便,但在市区遇到卖书报杂志的地方,都会买几本。”

她的这个习惯,是从初中开始的。董颖当时喜欢体育,经常买《体坛周报》和体育杂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又关注起了时事,《看天下》《南方周末》《环球人物》《三联生活周刊》等报纸、杂志都是她必买的报刊。

“记得以前,《看天下》每一期都有填字游戏,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班上的同学会一起传阅,一起填,实在填不出来的,要么等下一期看答案,要么就会由某个同学记下题目,带回去用电脑搜索答案。这真的很有趣,就像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现在手机一搜索,什么都有了,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能找到答案,没意思了。”

在报刊亭消失以前,董颖的购买点几乎是固定的,而且也跟老板熟识了。“他会给我预留杂志,也给我推荐新杂志。我爸也会去报刊亭,买回杂志和书,全家人一起看。而且担心我俩买重复,老板有时会提醒我:‘这一期你爸已经买了。’”偶尔,她还会给妈妈买《知音》。“《知音》这个杂志也是很有年代感了吧!”她补充道。

如今,小区附近的报刊亭没有了,董颖购买杂志的主要渠道从报刊亭转移到了网络。说起回忆中的报刊亭,她很怀念。

“为什么要拆呢?”她说:“新迎路上一些电缆箱上被画上了彩绘,挺好看的啊。对报刊亭也可以做一些有特色的改造,还能成为城市的文化风景线。”

建议:“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

2019年昆明市两会上,昆明市人大代表蔺瑾递交了《关于报刊亭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的建议》。在这之前,她做了两年多的调研和分析,认为报刊亭的消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相关部门的整治和拆除,二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冲击,很多报刊亭难以在市场上继续立足。

“我家楼下以前有三个报刊亭,我有在报刊亭购买报刊杂志的习惯。但是四五年前,三个报刊亭一个变成了早点铺,一个变成了修理铺,剩下一个还在做,但报刊种类已经很少了。”蔺瑾说,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阅读者的习惯也迅速变化,从纸上转移到屏幕上,报刊亭、书店的顾客都在减少。“十多年来,我和报刊亭的老板处成了朋友。但是突然有一天,报刊亭就这么垮了,我的朋友也消失了。”

数字化阅读很方便,这一点蔺瑾不否认,但她强调的是报刊亭作为城市文化标志的作用。“(报刊亭)是城市的风景线,也是便民服务的窗口。报刊亭没有了,老年人的阅读空间受到了挤压——人老了,在手机上阅读不习惯,又不会上网购买,去图书馆也太远。爸妈经常感慨,哎呀,怎么报刊亭说没就没了,想买报纸也不方便。”

作为一个母亲,蔺瑾说:“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在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环境里,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容易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才能谈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她自己,也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在家门口的报刊亭买些杂志、报刊回家。“以前平均每月我要买10多本杂志,现在买杂志很不方便,每月只买3本左右了。”

6月20日,记者发起一份关于报刊亭建设的问卷,在参加问卷调查的80人中,有83.75%的人认为“撤销报刊亭后,自己购买报刊的数量少了”,有的甚至不再购买报刊杂志。另外,93.75%的受访者希望城市街头恢复报刊亭。

希望:通过智能化升级,打造新型报刊亭

“恢复,不是简单地让以前的报刊亭重新摆出来。”蔺瑾说,报刊亭需要提升和发展,应该是除旧换新,引进智能化设备,设点合理的报刊亭。“报刊亭的建设首先要有政策支持,其次可以向社会征求建设方案,在设计上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与城市的美化、绿化融为一体。云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世界春城花都,结合这些特色文化打造的报刊亭,会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蔺瑾认为,新型报刊亭的建设应该得到地方财政的支持。在不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情况下,鼓励经营者根据市民需求提供相应的民生便民服务,高效发挥报刊亭的作用,让报刊亭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允许报刊亭发布文化宣传广告,并把广告收入作为经营收益的补充,解决报刊亭的生存问题;拓展报刊亭的功能,打造成便民亭,同时又增加经营者的收入。”

报刊亭的建设,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蔺瑾建议引入一些智能设备。“通过增加免费WiFi功能、智能屏等,让市民或游客可随时浏览查阅当日期刊、旅游导览、天气预报及重大活动信息等,将报刊亭打造成传播文化与信息的便民服务窗口,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而不只是一种摆设。”

都市时报全媒体实习记者:卢俊糖

图片:都市时报资料图

责编:吴晨萍 一审:杨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