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7:17:0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九江二电厂全称「九江联庐公交」,关于九江二电厂全称「九江联庐公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83年9月17日,二电厂首台 125MW机组投产发电。
地点:
浔阳区
类别:
工业
二电厂一期工程 2×12.5 万千瓦发电机组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1976 年 4 月 26 日,第二发电(火力发电)厂选定厂址。1977 年 6 月 1 日破土动工。1983 年 9 月 17 日,首台 125MW机组投产发电。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二电厂是九江人习惯称呼的名字,其实它早已改名为国能九江发电厂。二电厂曾经是江西省暨华中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现在的地位虽不如从前,但仍然是赣北、赣中地区的电力核心企业。
二电厂航拍 图源:百度
老九江人都知道,二电厂之前还有一电厂,在锁江楼。锁江楼电厂之前呢?本篇就来聊聊九江电力工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电力是现代工商业的基础。九江虽开江西现代风气之先,电力工业却不是率先启动的。九江首先是商埠,商业对电力的需求并不强烈。据《江西省电力志》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萍乡煤矿安装了两台 247 千瓦直流蒸汽发电机,发出了江西的第一度电。1908 年,由民商集资的开明电灯有限公司在南昌开设,向南昌市民提供电力服务。萍乡与南昌这两种形式,也是中国早期电力工业的典型:或者是工厂自建的动力部门,或者是以照明服务为主“电灯公司”。
随着九江工商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愈发迫切。1917 年,九江律师许森联合了一批亲朋好友,合股五万元开办了“映庐电灯公司”。股东推举许楷廷为经理,场址选定在龙开河以西的滨兴洲。
九江电灯公司购买地产的地契 图源:《九江工业史》
滨兴洲这一片并不适合建厂,地势较低,水患严重。与其后不久在官牌夹建设的久兴纱厂(九棉一厂前身)理由相同:此处地价便宜又靠近铁路。映庐采用德国进口的柴油发电机,容量 36.8 千瓦。1918 年初,映庐电灯公司正式发电,初期仅提供照明使用,且每晚只开前半夜。从那年起,每到傍晚,“咚咚咚”的声响在龙开河西岸吼叫,一只只电灯在街头渐次点亮,现代文明走入了浔阳古城。
九江是个开放的城市,工商界和民众很快接受了电灯,甚至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随之而来的是使用电力的工业得以创立和发展。映庐的装机容量逐年上升,到了 1931 年,总装机容量达到 802 千瓦,是建厂时的 21 倍。与此同时,江西第一工业企业久兴纱厂(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20日 · 朱仙舫与民国江西第一厂》)的电力需求也在与日俱增,1923 年,久兴纱厂的动力部兴建了自用发电厂,安装一台 750 千瓦蒸汽发电机组,以供本厂生产和生活使用。
久兴纱厂自备的发电车间 图源:《九江工业史》
1938 年武汉会战前夕,映庐和久兴动力部或将机器重要部件拆掉,或将机器掩埋。日军占领九江后,为了保障这个军事物资储运中转基地的电力供应,将南昌电厂的设备搬到九江,并将映庐和纱厂的动力部合并,定名为“华中水电株式会社九江出能所”。1945 年九江光复,映庐得以重建,但由于九江经济的衰退,发电量一直较低,最高仅每小时 480 千瓦,直到解放前,九江市区仍仅在上半夜供电。
1953 年,江西省工业厅决定在兴中纱厂(原久兴纱厂)动力部的原址上扩建电厂,命名为“官牌夹电厂”。该电厂成为“一五”期间九江重点建设项目,主要设备是一台英国产 1000 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电厂于 1953 年 6 月破土动工,1955 年 3 月投入运营,电厂整合了映庐和纱厂的原动力部,装机容量达到 2500 千瓦。
官牌夹电厂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官牌夹电厂建成后不久,就已经无法满足九江新建的大中型企业的电力需求,扩建势在必行。前文说过,官牌夹、滨兴洲这一片,地处洪水水位警戒线之下,不宜扩建。因此新电厂选择在市区的东郊锁江楼旁,故称锁江楼电厂。
锁江楼电厂按四期工程设计,一期工程于 1958 年 6 月 11 日动工,直到 1971 年 12 月 26 日,第四期机组才投产发电。
锁江楼一期建设效率较高,作为九江市的重点工程,九江市市长卢永江兼任工地党委书记,亲自组织施工。一期工程仅用了 1 年 10 个月,第一台 6000 千瓦机组投入了运营。电厂二期建设时间翻番,1963 年 10 月,6000 千瓦机组投产。电厂三期与二期基本同步进行,却因大跃进后的调整而缓建,采购来的设备被放置 5 年,最后才磕磕绊绊地安装调试成功,三期于 1966 年 6 月投产运营,装机容量 12000 千瓦,发电能力是前两期之和。电厂四期装机容量为 25000 千瓦,建设效率尚可,1971 年 12 月,机组并网发电。
长达 13 年 6 个月的锁江楼电厂的建设工程,是九江电力工业发展壮大的过程,该厂四座发电机组陆续投产,基本满足了九江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锁江楼电厂被拆除的瞬间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1974 年,江西省决定在九江新建建一座大容量的火力发电厂(二电厂)。二电厂的建设并不是为了满足九江市当时的电力需求(锁江楼电厂已经够用),而是为了三个目标:南昌市用电、德兴铜基地用电和九江炼油厂用电,由于需要长途供电,电厂被设计为超高压。二电厂早期规划为九江炼油厂的配套工程,计划以炼油厂生产的重油为燃料,生产的电力以满足炼油厂的需求并供给南昌和德兴。
九江炼油厂的规划建设长达数十年之久(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1日 · 一波三折的九江炼油厂创业史》)。经过多次选址与规划,1971 年,省政府再次决定在九江建厂,选址在琵琶湖以西。1973 年,在项目已完成征地及部分土石方开挖后,因省财政能力不足,炼油厂又被缓建。
1975 年,国家又一次启动炼油厂的建设规划工作,将九江生产能力扩大到年加工能力 250 万吨原油。5 月,在九江召开的规划会议上,确定了以琵琶湖为界的“东油西电”的总体布局,即在琵琶湖以西原计划修建炼油厂并已经开挖的土地上,建设 25 万千瓦装机大型电站,在琵琶湖以东新建生产规模更大的炼油厂。
1977 年 6 月 1 日,炼油厂与二电厂同日开工兴建。
二电厂一期工程完工后 图源:《江西电力志》
二电厂的一期工程计划安装两台 12.5 万千瓦发电机组。其中一号发电机组于 1983 年 9 月 17 日正式并网发电,二号机组于 1984 年 9 月建成投产,前后工期 8 年。工期如此之长是因为设计发生重大更改。
1980 年10 月,九江炼油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在此之前设计者就尴尬地发现,以炼油厂的产量和生产的稳定性,出产的重油根本无法满足电厂指标要求,于是不得不将燃油改为燃煤,这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麻烦。改造涉及到厂房、燃烧系统、锅炉和输煤系统等多个项目,改造工期长达一年半,花费 7000 多万元。所幸发电厂选址在江边,否则煤炭运输和装卸问题将难以解决。
油改煤也使得炼油厂与二电厂脱钩,套的二电厂晚于炼油厂三年才建成,炼油厂只能自建电厂解决电力需求。二电厂油改煤,也不再依托炼油厂。
二电厂二期工程完工后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1984 年 3 月,锁江楼电厂与二电厂合并为九江火力发电厂。1992 年 9 月,电厂二期工程完工,共安装了两台 20 万千瓦机组。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是江西省电力系统首个利用外资(日资)兴建的火电项目,2003 年 7 月,两台 35 万千瓦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三期完工后,九江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 135 万千瓦时,成为了江西省暨华中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电厂四期为两台 66 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其中第一台机组已于 2012 年 12 月投产,第二台机组正在筹建中。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电厂一期、二期机组已被关停,目前服役的是三期和四期机组,总容量为 136 万千瓦。
1999 年,锁江楼电厂被关闭,建制撤销。数年后厂房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设了“浔阳江畔”商住小区。2003 年 1 月,二电厂划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更名为国能九江发电有限公司(国能九江发电厂)。
锁江楼电厂生活区门楼现状 摄影:小青
最后说点别的。九江电厂只能选址于长江之滨,当年考虑到电力输送问题,不能离城市太远。城西地势过低,不适合建厂,城东地势虽高,却存在风向问题。九江常年以东北风为主,刮向西南,电厂和炼油厂建在城市的东北方向。污染颗粒物主要飘向九威大道、芳兰湖一带,对市区也有一定影响。这些年污染控制好了很多,当年可没少被诟病。
据说意见最大的是小池口人。人家在江对岸,什么好处也没有,却声称天天吃煤灰。笔者以为这种说法夸张了些,江北不是主要的下风场。不过,住在家里看着白烟隔着长江飘过来,的确不舒服。白烟再干净,也不是白云。
二电厂外景 笔者摄于 2022 年 2 月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1-16 12:37:52
2023-01-13 17:30:49
2023-01-01 10:53:04
2023-01-01 10:47:31
2023-01-01 10:17:20
2023-01-01 10:11:5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1-01 09:47:20
2023-01-01 09:41:40
2023-01-01 08:53:19
2022-12-31 19:05:28
2022-12-31 18:47:03
2022-12-31 18: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