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军事实力保证了哪个国家在俄格冲突」

时间:2023-02-12 16:05:3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军事实力保证了哪个国家在俄格冲突」,关于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军事实力保证了哪个国家在俄格冲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何家干

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战争,比拼的就是科技。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一、科学技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恩格斯曾说:“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打赢战争,首先要有战斗力,而战斗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军队建设发展。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必然带来战斗力性质、内涵外延、生成模式等的飞跃,引发武器装备、作战方式、战争形态和军事理论的深刻变革,为军队建设整体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引擎。从一定意义讲,科技实力决定着军事力量的对比变化。

(二)科学技术是军队战斗力提高的强大动力

战斗力是人、武器装备以及人和武器装备结合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科技不是战斗力构成的独立要素,但它作为战斗力提高的动力和源泉,始终以各种方式和形态融入并凝结在人、武器装备以及人和武器装备结合之中,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战斗力基本要素的性能。从人的方面看,官兵军政素质和战斗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武装;从武器装备方面看,其本身就是科技在军事领域的物化表现,现代科技已成为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从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面看,科技引起战争样式和作战方法的不断变化,催生新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推动军事训练转型,促使军队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变革,是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最佳结合的“催化剂”。

(三)科学技术是军队战斗力提高的“倍增器”

曾经先进并不代表永远先进,而科技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将是致命的。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璀璨夺目的科技成果,古代中国的武器装备水平长期领先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云梯、弩车、抛石机等武器装备就已广泛使用;汉代,出现了攻城的大型箭弩和火箭;唐朝,火器开始在战争实践中运用,等等。这些军事科技成果,领先西方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受长期封建专制体制禁锢和“重道轻器”思想文化束缚,近代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科技落伍最终陷入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百年屈辱史想来就让人心痛。跨越不了科技上的鸿沟,就难以摆脱战争对抗中一败再败的命运。

(四)科学技术是推进世界军事革命的重要力量

军事科技上的每一次创新突破,都将对军事发展和战斗力提升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汹涌浪潮,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军事科技创新力度,纷纷在科技上加大战略投入,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军事能力和产业能力的颠覆性技术,发起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力求在激烈的国际战略竞争和军事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物交叉、微纳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各大国展开激烈角逐,极力谋取未来军事发展新优势。美国依托传感技术、大数据开发、可视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加紧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加快发展全球即时打击系统、无人作战系统、电磁轨道炮及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力求构建领先对手一代的新型作战体系,企图以新的技术代差削弱甚至抵消对手的非对称制衡能力,以取得长期军事竞争优势。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达帕”),每年面向社会资助相当数量的前沿科技项目。美国国防部相续在硅谷设立国防科技创新试验小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培育先进技术。俄罗斯积极推进战略核力量更新换代,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组建网络安全部队,加强前沿医学、新型材料、人工智能、未来能源和仿生学、先进水下技术等领域颠覆性技术研发,努力增加武装力量的“科技含量”。2015年底,俄军在叙利亚出动由2种10部机器人构成的地面突击集群,参加地面反恐作战,这是世界上首次战斗机器人集群作战。日本及英法等国家也纷纷加大军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通过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提升军队战斗力,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时代特征。

(五)科学技术是孕育新质战斗力的重要基础

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着新质战斗力的巨大增值空间。当前,科技领域一大批革命性突破初现端倪,带动关键技术融合发展、群体跃升,人类社会已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节点。这一轮科技革命,不仅会成为撬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力的“杠杆”,而且会对世界安全形势和军事竞争格局产生革命性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一些重要科技成果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军事应用前景,持续触发新质战斗力的生长点。物联网技术促成战场万物互联,为建立泛在化的传感网络体系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军事预测、情报分析、辅助决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优势,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重要推手;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并行网络计算技术,为体系对抗提供了新引擎;量子通信、认知无线电、移动互联网、太赫兹通信等技术,为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大容量数据传输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一些领域有关指标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与此同时,生物计算机、光学和量子计算机、基于非硅材料的新型计算机技术,将打破摩尔定律魔咒,迎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纪元;军事航天、高超声速飞行器、激光武器、无人作战平台和战场机器人等技术快速发展,体现出相对于传统武器的压倒性优势;电磁轨道炮、低可探测、超空泡、机械外骨骼、系统集成等技术日趋成熟,都有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的巨大潜力。

(六)科学技术是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战略引擎

科学技术引领战斗力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旧战斗力体系要素消亡和新战斗力体系要素构建的主要力量,深刻影响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结合方式,使战斗力发展建设呈现出崭新特征。一是催生新型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产物,考察作战力量发展史,都是先有某些领域科学技术上的突破,进而有效催生和支撑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自主化的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战车及作战机器人纷纷从实验室走向演训场和作战前线,作为新型作战力量迅速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未来战争进入集群作战时代,大大改变传统作战方式。二是优化作战要素功能。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材料、能源、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现代武器装备的打击力、防护力、机动力、信息力得到质的飞跃。比如,兵器的射程、发射速率、精确度、可靠性及杀伤半径等性能的总体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兵器的打击力;材料、动力技术的进步推动土木防护向钢铁防护转变,现代防空、反导技术的发展则推动被动抵御向主动摧毁来袭目标的转变……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可以通过推动教育训练变革,循序渐进地提高官兵素质,还可以通过人体增强技术更直接、快速地提高和完善人类的各种能力。总之,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和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结合,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三是丰富作战单元内涵。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各军兵种在军队构成中比例关系的调整,不断优化部队编成。机械化战争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在拓展作战空间、领域的同时,也不断促成军兵种的发展:不仅出现了独立的空军,在原有军种内部还出现了装甲兵、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等新兴兵种,他们以其主战装备为中心,构成了机械化时代的典型作战单元。由于指挥、通信手段的限制,不同军兵种作战单元间的协同存在障碍,联合作战主要存在于战略层次。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联合作战由战略层次向战役、战术层次延伸,要求作战单元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各主要军事强国积极探索推行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任务式联合,使作战单元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模块化、超链接等技术特点。

二、科学技术提升了人的能力素质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现代战争中,人是高科技武装的人,是人与武器装备有效结合的人。战争中人的因素,不单指政治觉悟和勇敢精神,而是从来都包括人的科技素质,是指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和军事技术的人。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成果的集中演示,它涉及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类新兴技术,同时也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每一场战争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科技越先进,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高,科技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就越强,对潜在战斗力的影响也就越突出。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高超的军事科学技能,更好地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发挥决战决胜的关键作用。

(一)科学技术将全面激发人的体能、智能和技能。现代战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武器装备愈发重要,但人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较量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从冷、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不同战争形态对于人的体能、智能、技能等要求虽然不尽相同,但毫无例外的是,战场上的人一直无法突破自身生理极限。近年来,得益于生物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人体机能增强技术发展迅速,让人们看到了颠覆式提升人的能力的曙光。体力增强方面,机械/柔性外骨骼、人工肌肉等仿生装置能够大幅提升士兵四肢力量和持久耐力,神经性药物的使用可以暂时性提升士兵对疲劳、疼痛、饥饿的耐受力,使之更加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有望打造出更高更快更强的“钢铁战士”。脑力增强方面,运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或纳米机器人等设备,有望在人脑与计算机之间搭建起有机融合的桥梁,实现人脑非线性思维与计算机线性思维的优势互补,极大提升人在战场上的态势感知、情况判断和指挥控制等能力,创造直达战场胜势的“最强大脑”。感知增强方面,运用石墨烯等新材料的隐形眼镜有望取代传统夜视仪、望远镜等笨重设备,而视网膜植入物和人工耳蜗则能够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神经的方式,大幅增强人的听、视觉能力,赋予穿透战场态势迷雾的“千里眼顺风耳”。可以预见,人体机能增强技术一旦开始广泛应用,将彻底颠覆通过缓慢自然进化和系统军事训练提升人力的传统途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较量或将再度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

(二)科学技术将更有效促进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人与武器结合方式”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自美军上世纪80年代开始构建虚拟场景进行坦克作战训练以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已逐渐成为信息化武器装备训练的新质手段。展望未来,数字孪生技术有望利用全息投影、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出与真实战场环境高度一致、更加逼真的数字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与现实物理世界双向学习、闭环反馈、同步进化,支持人在回路之中近似实战的博弈对抗演练,能够极大提升人与武器的结合能力。机械化战争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与武器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化战争,无人化装备虽已投入战场,但大多使用前台无人、后台有人的遥控非自主技术,人装结合方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展望未来,自主无人技术将赋予武器更高的类人智能,使之普遍具备自主学习、协同进化、集群分布、跨域融合等新特征,地面、空中、海上、水下智能机器人势必成为战场主角,与之相伴,人与武器可控分离、人在回路之上实施监督控制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战争千百年来所“应有”的一贯面貌也将随之迎来巨大的改变。

三、科学技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水平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结果。古今中外战争的普遍规律是强胜弱败、优胜劣汰,以劣胜优是建立在部分物质因素的性能差,通过发挥己方正确的、灵活的主观指导和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基础之上的。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装备上存在代差,仅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实现以劣胜优的。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尽管南联盟举国同仇敌忾,但由于军事实力与北约存在代差,最终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一)科学技术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

科学技术是武器装备现代化最活跃的元素和最强大的驱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根本上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纵观历史,从冷兵器到热兵器、核武器,再到信息化装备、智能化装备,其背后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依次是金属冶炼技术,火药和机械制造技术,以核反应、核效应和核谱学等为基础的核技术,以及以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智能技术。

(二)科学技术推动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颠覆性技术将主导引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既准且狠的打击力、固若金汤的防护力、快如闪电的机动力是战争中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谁能在强对抗战争环境中,独占武器某一个方面的优势,往往就能占据战场主导权。当前,先进技术驱动下新质武器装备密集涌现,其中尤以以下几种最具颠覆性。光速释能的定向能技术:千百年来,弓箭硬弩、火枪火炮、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从发射到击中目标都有或长或短的时间差,而激光、微波和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则是一类以光速将能量直接投射到目标上,产生高辐射、高温、高压、电离等综合性毁伤效应的新概念武器,具有“零时间”摧毁目标、“全电型”能源驱动、“无限量”弹药供应等显著优势,不仅能大幅提升打击力,还能在未来战场构筑起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遮蔽网。选择杀伤的基因编辑技术:尽管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已将武器的毁伤度和精准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基因武器具备了装备转化的基础,这种武器可以人工设计并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病毒,有选择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精准攻击,无形无声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具有敌我分辨准确、造价成本低廉、攻击过程隐蔽等突出特点,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与警惕。以快制慢的高超声速技术:对决双方占据速度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够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高超声速技术是指飞行速度大于5马赫的飞行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逐渐物化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临近空间助推滑翔飞行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等高超声速武器装备,能够极大拓展战场空间,压缩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周期,实现对时敏目标的精准打击,势必成为未来战场的“明星”装备。

(三)科学技术推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修理方式的转型

从原始社会手工打磨石器,到铁器时代冶炼铸造钢铁兵器,再到机械化战争时期切削焊接主战装备,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本质上无非是减材制造抑或是成型制造。近年来发展迅速的3D、4D打印等增材制造技术,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材料逐层堆积,不仅能够实现轻量化拓扑结构零部件的近净成形,而且能够制备出形态随时间、温度等多维可控的智能器件,有望大幅降低新型武器装备研发设计成本,提升作战效能。同时,还可实现战时按需制造,变革传统装备维修保障模式,满足多任务、多地域军事需求。

四、科学技术推动战争的演变

恩格斯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即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

(一)科学技术推动了战争的发展

掌握先进科技并将其运用于军事领域,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金属冶炼技术的普及运用,使人类战争从石器时代步入冷兵器时代;以近代物理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火枪、火炮等装备的发展,推动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向热兵器战争转变。以蒸汽机、纺织机和机械革命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铁甲战舰、机枪等装备的发展,推动战争形态从火枪炮战争转变为半机械化战争。以电力、电讯、内燃机和运输革命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飞机、坦克和航空母舰等装备的发展,推动战争形态从半机械化战争转变为机械化战争。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科学突破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核战争威胁和冷战对抗。以电子和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第五科技革命促进了精确制导武器、军事信息系统等的发展,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透过战争形态演变历程可以看出,科技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科学技术开辟出全新的作战空间

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开辟出全新的作战空间,推动作战方式向以网络信息体系为中心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转变,改变了暴力的释放方式,并使现代战争呈现出更为可控的特点。

一是拓展作战空间。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战争工具和手段,使人类不断涉足新的作战领域,开辟新的战场。航海、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拓展出海战场、空战场和太空战场,它们与陆战场一起构成了有形的四维空间战场。无线电、电子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开辟出电磁空间战场和网络空间战场。正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人类作战空间不断从有形向无形、从有限向无限、从物质向精神拓展。

二是改变释能方式。从毁伤机理看,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武器装备能量的产生与释放方式。从火器到机械化时代,追求能量杀伤最大化推动着从黑火药到高爆炸药的探索发展,释能量级随技术进步飞跃发展。信息化时代,信息对抗取代能量杀伤成为较量的重心,网络信息体系成为塑造信息化作战体系的物质载体,以网聚能、精准控能、体系释能成为作战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能量聚合、控制机理的新突破催生激光、动能、微波等新概念武器,为“秒杀”提供更多选择。从作战样式看,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了武器装备威力和杀伤半径,增强了作战平台、单元之间的联通互动能力,推动着释能方式从集中兵力向集中火力转变。

三是控制战争进程。使战争可控,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传统战争难以实现可控。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武器装备、推演仿真平台、指挥控制系统深度应用于战争实践,使得作战区域、目标和手段相对集中聚焦,从而为“可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首先是时间可控,力求速战速决。信息化主战装备的精度得到极大提高,反应时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甚至可以在对方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前就瘫痪其战争机器,结束主要作战行动,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其次是规模可控,限定作战空间。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可以避免伤及邻国,卷入不必要的外交纠纷甚至武装对抗。在作战范围选取上,通过强调跨域控制能力,借助在太空、网络等新型作战空间的技术优势,可以弥补在陆地、海洋、天空等传统作战空间相对不足的制胜能力,同时将潜在对手在传统作战空间的军事优势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五、科学技术增强了经济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是战争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打赢战争只能是一句空话。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建立在强大的科技实力之上的。

一是科技创新能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科技创新能提升供给质量。技术革新为企业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三是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动能。随着“互联网 ”深入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物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支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不断深化,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走向实用,催生出一大批大数据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动能发展,开辟了经济增长的新天地。

六、科学技术提高了舆论战水平

现代军事冲突不仅仅是战场上单纯的兵戎相见,还包含舆论战、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多维度、多方位的较量。一定程度上,谁掌握信息和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就能推动战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传播技术发展,扩大了舆论战的影响。本次俄乌冲突中,信息舆论战再次上演。这场“战争”不只发生在俄乌之间,也发生在俄罗斯和美西方之间。

从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遇袭开始,在这个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年代,社交媒体、算法、流量以及高速数据捆绑在一起所提供的图像,几乎肯定比以往任何一场战地报道都更快、更直观、更丰富,每个人都轻易成为了“记者”或是自己所支持阵营的“宣传员”。

舆论战又被称为心理战、媒体战、宣传战及信息战等,其本质就是激起人们对敌人的仇恨,维系与盟国以及中立国的关系,瓦解敌方的斗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以报纸、书籍、传单、小册子为代表的印刷制品和广播成为主要宣传利器。20世纪60年代,电视凭借其传播及时、形象生动、声画同步等优势迅速在舆论战中推广应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在舆论战中崭露头角,网络舆论战也随之兴起。

发展至今,现代战争早已超越了物理上的搏杀,更是信息维度乃至认知维度上的较量。数据信息本身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社交媒体平台的社区性、开放性和参与性不仅满足了普通民众对于信息交流的渴望,更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社交网络让无处不在的信息更加复杂,线上斗争更加激烈且难以防范。社交网络极大缩短了信息传播时间,战争以“直播”的方式向受众公开;互联网“自由”加持下的现代战争让民众与作战人员的身份更为模糊、战争模式也更加多样。为此,许多国家政府将社交平台视为新的宣传媒介,军队则利用网络媒体创新作战手段,努力弥补现有网络信息战能力的不足并防范敌方可能发动的网络攻击。

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就资助伊拉克反对派开设了“倒萨”电视台。战争中上至总统、国防部长,下至一线参展部队及美国的全球性传媒悉数参与,对伊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还利用网络向伊军发出大批电子邮件,劝说他们“弃暗投明”。在整个战争中,美军组织了500多名记者进行随军“嵌入式”采访,精心选择新闻发布的内容,大量播发对己方有利的消息,诱导大众传媒的舆论方向。但战后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关于美军虐囚、屠杀平民的视频、照片也同样使美国政府在国际上陷于空前的孤立,使其在伊拉克这个泥潭更加难以自拔。

当前的俄乌冲突,可谓是信息时代战争的一个典型。依托于高度发达的社媒,这次冲突以无数“第一视角”的方式向全球进行直播,这也是使冲突进程“很难被隐瞒”,也为各方利用“宣传”“虚假情报”与“心理攻势”等手段谋求战场优势提供了空间。俄乌除了在乌本土激烈交火外,在互联网领域也是针锋相对,自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大量难辨真伪的照片、视频和信息充斥各类社交平台。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